恒星的形成: 宇宙中的气体云因为引力的关系汇聚在一起, 组成气体云, 气体云的成分主要是氢气, 当这些气体云聚集到非常高的密度的话, 氢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快要紧密地贴在一起了, 密度足够高, 就变成了固体,因为密度非常高, 气体云开始燃烧, 这个就是恒星的形成大概过程; 比如我们的太阳, 太阳形成的时候气体云笼罩了一整个太阳系, 最后才形成了这个发光且发热的巨大球体. 恒星的燃烧不是我们平常的2H+0= H20,而是核聚变, 氢原子和氢原子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相互碰撞, 结合成He元素,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物质转化成为能量, 可以参考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MC2; 恒星的膨胀以后的三种结果: 白矮星:恒星演化至晚期时,其内核都会收缩,外层都会膨胀,成为红巨星.不同质量的恒星,形成红巨星时,其大小是不一样的.小质量恒星形成红巨星时,以碳为主的内核收缩,密度加大;以氢和氦为主的外层气体膨胀,逐渐远离内核,且温度会逐渐下降.当外层气体离内核越来越远时,内核对外层气体的引力也越来越小,气体将逐渐消散于宇宙空间,暴露出中心的高密度、高温度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白矮星.根据计算,白矮星的质量不能大于1.44倍的太阳质量.我们的太阳的最终结局就是一颗白矮星.白矮星由于没有了能量补充,虽然它表面温度高达数万度,但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地冷却下来,最终成为一颗不再发光发热的黑矮星. 中子星:当大质量恒星形成红巨星时,同样是内核收缩,外层气体膨胀.当然,这时的内核的主要成分与小质量恒星是不同的.大质量恒星的内核的主要成分是铁.由于铁的质量远大于碳,因而引力比碳核要大得多,引力也大得多.当中心的铁足够多,且铁核以外的轻一些的氧、氖、碳、钠等元素的数量及温度已不足以维持继续聚变为铁时,这颗恒星的核反应就停止了.恒星是以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向外的辐射压与恒星本身质量产生的向内的引力相等,来维持恒星的稳定的.没
恒星笔记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8-08 07:52:48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