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遍,BUG再见!程序员bug修复宝典重现天日!

前言

bug,又名程序缺陷或者程序漏洞,是每个程序员每天都回避不了的东西。程序员对bug的感情可谓是五味杂陈:一方面bug非常可恶,尤其是一些偶现的bug,它强大到可以摧毁一个优秀程序员的意志;另一方面很多bug又是程序员自己亲手写下的,无奈之余只能自嘲一句:不写bug我们就要失业了!

作为一名职业程序员,同时也是一名开源创作者, 夸张点说,我解过的bug可以绕地球一圈, 每天写bug解bug几乎是我的日常。

但是,作为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技术博主,我怎么能止步于每天写bug和解bug呢?更何况,人生在世,总得有点追求。既然我不能够阻止bug的产生,那么就让我总结一点bug的修复技巧,让bug消失地更快点吧!

1.bug修复的生命周期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实修复一个bug就像给病人看一场病,本质上是相通的。

当我们遇到一个bug(问题)的时候,一般我们需要经历如下6个步骤:

  • 1.了解bug。我们首先需要到底出了什么bug,现象是什么,怎样发生的。
  • 2.复现bug。在了解了bug的大致情况之后,我们需要能够找到复现的路径,这就为后面bug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 3.定位bug。当有了稳定的复现途径之后,要做的就是打断点、打日志进行调试,来一步一步分析和定位bug,到底是那块代码导致的错误。
  • 4.确认bug。当我们定位到bug出错的地方之后,我们就需要分析这到底是不是bug。如果是bug,那么这个bug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到底能不能解决。
  • 5.修复bug。在明确了bug的根本原因之后,下面就需要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去修复这个bug了。
  • 6.验证bug。并不是每次我们修复完bug之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此时我们还需要去重现bug以确保bug被真正修复。除此之外,有条件的我们还需要去验证相关场景,以保证修复该bug不会引入其他bug。

以上可以总结为12字方针–"了解、复现、定位、确认、修复、验证"bug。 一般在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都会有对应的流程对bug的修复进行流程控制,最终形成闭环。

可以看到的是,其实修复bug只是解决一个bug的6个步骤中的其中一步。很多刚刚参与工作的程序员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一遇到bug,就开始漫无目的地看代码或者是上网各种瞎搜索,又或者各种无脑问,最后搞了一圈可能连自己要解决的bug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解决bug的效率可想而知。

可能读到这的你此刻非常想问:怎样才可以更快地修复一个bug呢?那么下面我就根据上面讲的六个步骤来分别讲解一下对应的技巧。

2.解决bug的艺术

在我看来,修复一个bug是相对容易的。因为修复一个bug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种,但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一个bug,并保证这个bug下次不再复现的话,其实是非常难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下解决bug的艺术。

2.1 了解bug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ug修复的第一步当然是先了解bug了。

了解bug是解决bug最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决定了后面五步执行的效率和质量。糟糕的错误报告和不负责任的问题描述都是埋葬程序员修复bug意志的罪魁祸首。

在了解bug之前,我们需要收集足够的信息,了解它产生的现象、描述、复现步骤、以及解决后的预期是什么等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它呢?

下面我给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2.1.1 观察现象

光凭文字说明是无法准确领悟到bug的精髓的。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文字表达描述都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说这个时候能提供一段出错的视频或者问题截图,又或者能够现场演示错误的话,这样观察现象,然后再结合问题描述之后,一定能够帮助你快速地了解这个bug。

2.1.2 询问相关人员

这里你询问的可以不仅限于发现bug的人(一般是测试人员),当然你首先应当询问的还是这个发现bug的人。

这里你需要着重询问bug报告上你觉得迷惑的点,比如出现bug的应用版本、设备型号、bug出现的频率、bug产生的步骤和恢复的途径、bug修复的预期效果等。这里你需要进行刨根问底地询问,因为可能bug发现人觉得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对你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点。

问完发现bug的人之后,我们还可以向bug对应模块的负责人(测试、开发、产品)询问该模块的业务逻辑,说不定能够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哦。

2.1.3 提供bug报告模板

一份优秀的bug报告模板,可以让程序员直接跳过bug修复的前三步,直接进入到确认bug步骤,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bug修复的效率。那么一份优秀的bug报告模板应当具备哪些内容呢?

  • bug的标题和问题描述
  • 出现bug的应用版本
  • 出现bug的设备信息(型号、版本等)
  • bug产生相关的视频、截图和错误日志
  • bug复现的步骤
  • bug出现的必要条件(环境)和恢复途径
  • bug修复后的预期效果
  • bug对应的模块或者关联bug

有了以上的内容之后,相信程序员能够很快地了解这个bug,定位出bug产生的原因并予以解决。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4gsQTUzh-1615192179158)(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5266384-7fa4b97bb5afb0ff.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2.2 复现bug

如果你在第一步了解bug中获得了良好的bug报告的话,则此部分可以很容易。你只需要按照bug报告中的bug复现步骤,按顺序操作即可稳定复现bug。

当然,很多时候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你手握bug报告,做了非常详细的调查工作,然而bug就是无法复现,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2.1 重新了解bug

此时为了能够复现bug,你可能需要回到上一步,重现去了解bug。因为你之前对bug的理解可能产生偏差,又或者你第一步并没有做好才导致了bug未能复现。这个时候带着疑问去重现了解bug,可能你会发现新的大陆。

2.2.2 将偶现bug转为必现bug

偶现bug算是bug家族中最调皮的一个了。它们以没有规律,难以复现等特性,经常能把以一个好好的程序员给逼疯。

但是既然是要复现bug,那么肯定要找到bug稳定复现的路径,这样才能方便下面bug的定位。这里我推荐大家的一个做法就是想办法把偶现的bug转化为必现的bug。因为即使是偶现的bug,很多也是特定条件下必现的bug,只不过此时你还没发现这个特定条件而已。

那么怎样才能将偶现bug转为必现bug呢?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常用的技巧:

  • 1.对比法:观察并对比复现和不复现的各方面条件,找到那个必现的特定条件。

  • 2.注释(删除)代码法:对怀疑的代码进行注释(删除),直到彻底将偶现bug转变为必现bug。

2.3 定位bug

一旦我们找到了bug稳定复现的步骤之后,下面的工作就是开始定位bug产生的地方了。

这一步可以说是解决bug的关键环节,这一步骤的难易程度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 1.程序员自身的代码量(工作经验)
  • 2.对项目代码(业务)的熟悉程度。
  •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快地定位出bug产生的位置呢?下面我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 1.断点调试法。这是程序员通用,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定位问题的方式。一个不会断点调试的程序员和瞎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2.日志分析法。其实并不是所有bug都可以进行断点调试的。比如在一些循环调用或者业务较为复杂的场景下,打日志分析定位是较为适合的方式。
  • 3.排除法。如果一个bug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情况的时候,这个时候采取排除法的方式是最优的。你可以把可能导致bug产生的代码块都打上日志或者断点,然后重现一下bug进行问题的定位。
  • 4.代码回滚法。如果你这个bug在之前的版本是好的,但是在现在版本上又出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代码回滚大法。把你的代码回滚到你怀疑的版本,运行看bug是否消失,然后对两个版本之前代码有何区别,最终定位出bug产生的位置。这里我们可以使用二分法来提高代码的回滚效率。
  • 5.注释(删除)代码法。这个我在上一个步骤中也提到过。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定位的bug,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进行尝试。不过这个方法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可能你删除的那一串代码虽然能够解决bug,但是却不是bug产生的根源,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将必现bug改成了偶现bug,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 6.源码分析法。有的时候有些bug可能并不是你的代码导致的问题。可能是第三方库本身的bug,又或者是系统本身的bug,又或者是你误用api导致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拥有源码分析的能力。深入源码中,一层层分析直到最终找到bug产生的原因。
  • 7.联想法。通过一些类似的bug修改经验从而联想猜测出bug产生的位置。这个方法对使用者本身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使用者对项目代码和业务逻辑非常熟悉,同时对问题分析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牛人能够一眼就能看出问题,他们常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 8.场外支援法。这是实在定位不出bug才采取的下下策。因为它并不能提高你定位bug的能力,同时请别人帮忙定位bug,你就需要把你之前所做的工作都要全盘地向他表述一遍,这样不仅会降低bug修复的效率,同时还不一定能保证定位出bug产生的位置,它取决于你表述问题的能力和帮你的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了这么久,看看美女放松下吧!)

2.4 确认bug

在我们定位出bug产生的位置后,下面的工作就是分析bug产生的根源了。

这一步可以说是bug修复6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直接决定了这个bug能否被彻底地解决,同时也是最能体现bug修复艺术的步骤。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一步往往被很多人给忽视了。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修复bug的时候,都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 1.自身经验水平的限制:一些初入项目的程序员经常因为修复一个bug而导致了另一个bug,又或者只是看到了bug的表象却不能感知到bug产生更深层次的原因,所以10种产生bug的情况他可能只改了一种,将必现问题改成了偶现问题,让bug变得更加复杂。
  • 2.时间限制:这是我们程序员经常碰到的限制。这在互联网企业非常普遍,通常解决一个bug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这个项目明天就要上线了,并强制要求你今晚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被逼无奈,采取硬编码的方式去临时把这个bug给按住。其实这样虽然bug是被临时解决了,但是却会让这个bug变得愈加复杂。很多公司出现的那些祖传代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动一下就可能产生无数未知的bug,令人绝望。
  • 3.业务限制:很多时候导致代码逻辑非常复杂难懂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业务限制。我们在修复一个bug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种业务的限制,导致bug的修复一种不能从根源上予以解决,只要业务一调整就可能导致这个bug反复地出现。

说了这么多限制,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呢?

  • 1.多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水平:这是打破自身经验水平的限制。
  • 2.及时处理bug:在收到bug报告的第一时间就去处理,尽可能打破时间的限制。
  • 3.多熟悉业务:有时间就多去了解和梳理业务,深入研究项目代码。这样我们在解决bug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对业务不熟悉而无法分析出bug产生的根源。
  • 4.准确定位bug:bug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分析出bug产生的根源。因此你需要仔细分析和定位bug,使用我上面介绍的8种方式去定位bug。

2.5 修复bug

其实前面的四步都是为这一步所做的铺垫。有了前面四步的工作,相信到这儿也是相对微不足道的了,剩下的就是如何优美地解决这个bug了。

到了这个阶段,bug通常不需要大的修改来修复,因此这一步往往会非常快,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好的技巧啦。

2.6 验证bug

作为bug修复的最后一步,它是确保bug被真正修复的最后保障。

在这里需要我们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 1.重复之前复现bug的步骤来验证bug是否被彻底解决。
  • 2.验证bug修复可能改动到的相关模块是否正常,保证bug修复不引入新的bug。

如果上述有任何一点没有达到的话,请返回步骤四和步骤五,重新修复bug!

3.如何提高bug修复的效率

上文我们着重讲解了解决bug的艺术,为的是能够更好地解决bug。但是如何才能保证既有效,又快速地修复bug,提高bug修复的效率呢?

通过上面对于解决bug的艺术的讲解,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影响bug修复效率的几个关键点:

  • 1.bug信息收集的效率以及有效性。
  • 2.时间限制的压力。
  • 3.人员对项目代码(业务)的熟悉程度。
  • 4.人员自身经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4点可以说直接决定了bug修复的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bug修复的效率呢?下面我将一一给出我的看法。

我的心是冰冰的

3.1 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机制

bug信息的收集可以说是修复bug过程中最为耗时的环节。提升bug信息收集的效率以及有效性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我们修复bug的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机制呢?这里我给出我的几点建议:

3.1.1 提供优秀的bug报告模板

上文我们在了解bug一步中提到过:一份优秀的bug报告模板,可以让程序员直接跳过bug修复的前三步,直接进入到确认bug步骤,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bug修复的效率。

这里我再次重复一步,一份优秀的bug报告模板应当具备哪些内容:

  • bug的标题和问题描述
  • 出现bug的应用版本
  • 出现bug的设备信息(型号、版本等)
  • bug产生相关的视频、截图和错误日志
  • bug复现的步骤
  • bug出现的必要条件(环境)和恢复途径
  • bug修复后的预期效果
  • bug对应的模块或者关联bug
3.1.2 建立完备的日志体系

一套完备的日志体系,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知道用户到底做了什么才导致bug的出现。

在项目的初期,我们可能为了赶工期而常常忽视了日志打印的重要性,这很可能就会导致该项目日后的维护将非常得艰难。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日志体系呢?

  • 1.并不是所有的用户(测试)都能够给你描述清楚bug产生的信息。
  • 2.即使用户(测试)给你描述了bug产生相关的信息,但是他们并不理解你的代码逻辑,他们只能根据bug出现的现象告诉你问题,可能他们的表述和你的理解不在一个频道。

如果你有这么一套完备的日志体系,那么你就可以在用户(测试)不用开口的情况下,直接get到用户的操作行为以及对于的代码逻辑。同时,可能一句关键点的报错日志就可以帮你直接定位到bug产生的位置,从而直接进入第四步确认bug

说了这么多,我们应该如何打印高效的日志呢?

  • 1.在异常分支返回前打印日志。
  • 2.在复杂业务流程的关键点打印日志。
  • 3.在对外交互或者模块交互点打印日志。
  • 4.在用户交互或者生命周期的关键点打印日志。
  • 5.对重要的信息点打印日志,记录用户画像。
  • 6.按重要性分等级打印日志。
  • 7.禁止在循环中打印日志,禁止打印无效的日志。
  • 8.禁止打印用户隐私相关的信息。

3.2 建立自动化测试机制

建立自动化测试机制,可以让突破时间限制成为可能。

3.2.1 更早地发现bug

很多时候来自时间限制的压力,往往是测试不充分导致的。很多bug直到产品临近上线或者交付的时候才被发现,这个时候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在时间上做出限制,无情压迫我们这些活在公司权力最底层的程序员们。

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一套自动化测试机制,每天下班后都进行自动测试的话,那样很多bug就能被提前发现,从而为我们修复bug预留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3.2.2 节约bug验证的时间

对于一些复杂难解、偶现的bug,我们往往会在确认bug验证bug之间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套自动化测试机制或者工具帮助我们验证bug的话,就可以极大地缩减我们修复bug的时间。

3.3 提高项目代码(业务)的熟悉程度

提高人员对项目代码(业务)的熟悉程度,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人员定位bug的效率。

3.3.1 建立丰富的知识库体系

建立一套丰富的知识库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自己责任内项目代码(业务)的理解,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我们所不了解的业务模块。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丰富的知识库体系呢?下面我给出我的几点建议:

  • 1.对知识进行分类。
  • 2.定期添加和更新知识库的内容。
  • 3.提高知识库的检索效率。
  • 4.定期组织知识的分享。
  • 5.激励贡献知识库的人员。
3.3.2 建立责任田划分机制

划分责任田的目的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划分责任田的好处:

  • 1.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划分完责任田后,田主需要对自己负责的模块负责,这就必然要求其对模块内的代码(业务)更加熟悉。
  • 2.责任到人利于追责和bug跟踪。

当然责任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 1.职责明确之后可能导致缺少全局视野。一些复杂的bug可能是几个模块共同作用下才产生的,对于这类bug的定位势必会大大增加难度。
  • 2.划分责任田之后,可能导致踢皮球的情况。

责任田划分机制,它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是否需要建立责任田划分机制,还是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的。

4.打铁还需自身硬

bug是永远都写不完的,而且程序员留在代码里不仅仅只有bug,还有时光。在解决一个有一个bug的同时,相应的自己能力有没有也得到提升呢?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会不会又是一脸蒙逼?简而言之,对于程序员而言,技术才是王道。应对bug最好的方法,还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术!我自己作为一个Android开发者,应该能给你一些这样的帮助!

  • 4.1 架构师筑基必备技能

目前Android APP开发主流语言就是Java语言,Java语言最大的特性就是提高了软件的交互可能性,可以说安卓手机几乎所有应用程序都是利用Java语言来进行编写的。

知识要点:
1、深入理解Java泛型
2、注解深入浅出
3、并发编程
4、数据传输与序列化
5、Java虚拟机原理
6、高效IO

架构师筑基必备技能

  • 4.2 设计思想解读开源框架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发展,产品项目中的模块越来越多,用户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想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目的越来越难,插件化技术应用而生。如果没有插件化技术,美团、淘宝这些集成了大量“app”的应用,可能会有几个g那么大。

所以,当今的Android移动开发,不会热修复、插件化、组件化,80%以上的面试都过不了。

知识要点:
1、热修复设计
2、插件化框架设计
3、组件化框架设计
4、图片加载框架
5、网络访问框架设计
6、RXJava响应式编程框架设计

设计思想解读开源框架

  • 4.3 360°全方位性能调优

在不同层次的开发工程师手里,因为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即使很多手机在跑分软件性能非常高,打开应用依然存在卡顿现象。

另外,随着产品内容迭代,功能越来越复杂,UI页面也越来越丰富,也成为流畅运行的一种阻碍。综上所述,对APP进行性能优化已成为开发者该有的一种综合素质,也是开发者能够完成高质量应用程序作品的保证。

1、设计思想与代码质量优化

2、程序性能优化

  • 启动速度与执行效率优化
  • 布局检测与优化
  • 内存优化
  • 耗电优化
  • 网络传输与数据储存优化
  • APK大小优化

3、开发效率优化

  • 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
  • 自动化构建系统Gradle

4、项目实战

  • 启动速度
  • 流畅度
  • 抖音在APK包大小资源优化的实践
  • 优酷响应式布局技术全解析
  • 网络优化
  • 手机淘宝双十一性能优化项目揭秘
  • 高德APP全链路源码依赖分析
  • 彻底干掉OOM的实战经验分享
  • 微信Android终端内存优化实践

360°全方位性能调优

  • 4.4 Android框架体系架构

Android框架体系架构(高级UI+FrameWork源码) 这块知识是现今使用者最多的,我们称之Android2013~2016年的技术。

Android开发者也往往因为网上Copy代码习惯了而导致对这块经常“使用”的代码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几乎天天在和它们打交道, 天天在复制这些代码 ;陌生的是虽然天天和这些代码打交道,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些代码的原理,代码深处的内涵。

本篇知识要点:
1、高级UI晋升
2、Android内核组件
3、大型项目必备IPC
4、数据持久与序列化
5、Framework内核解析

Android框架体系架构

  • 4.5 NDK模块开发(音视频系列)

NDK(Native Development Kit缩写)一种基于原生程序接口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可以让您在 Android 应用中利用 C 和 C++ 代码的工具。通过此工具开发的程序直接在本地运行,而不是虚拟机。

在Android中,NDK是一系列工具的集合,主要用于扩展Android SDK。NDK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的开发C或C++的动态库,并能自动将so和Java应用一起打包成apk。

本篇知识要点:
1、NDK开发之C/C++入门
2、JNI模块开发
3、Linux编程
4、底层图片处理
5、音视频开发
6、机器学习

NDK模块开发

  • 4.6 Flutter学习进阶

2019 年无疑是 Flutter 技术如火如荼发展的一年。

每一个移动开发者都在为 Flutter 带来的“快速开发、富有表现力和灵活的 UI、原生性能”的特色和理念而痴狂,从超级 App 到独立应用,从纯 Flutter 到混合栈,开发者们在不同的场景下乐此不疲的探索和应用着 Flutter 技术,也在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挑战。

本篇知识要点:
1、Flutter跨平台开发概述
2、Windows中Flutter开发环境搭建
3、编写你的第一个Flutter APP
4、Flutter Dart语言系统入门

Flutter学习

  • 4.7 微信小程序开发

微信小程序作为现在比较火的编程开发应用场景之一,深受市场的青睐,这让不少开发者眼馋不已。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微信小程序开发制作需要学习那些知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本篇。

本篇知识要点:
1、小程序概述及入门
2、小程序UI开发
3、API操作
4、购物商场项目实战

微信小程序开发

  • 4.8 Android相关源码解读
    只要是程序员,不管是Java还是Android,如果不去阅读源码,只看API文档,那就只是停留于皮毛,这对我们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备以及实战技术的提升都是不利的。

Android相关源码解读
Android相关源码解读部分内容

由于篇幅原因,以上完整学习笔记pdf如有需要,请体谅下码字不易,可以 点赞+评论 支持下我,然后点击这里免费自取
  • 9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