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学习笔记(CO模块学习笔记3)

        昨天学习了制造业的成本流。今天终于将这一章看完了,除了制造业,还有服务业和零售业。而在美国,它的经济主体成分早已由当年的制造业为主转化为以服务业为主。而如今中国的经济主体则是制造业。服务业是卖知识,制造业是卖产品。对比两国的经济主体,就可以发现经济地位的差距。
        服务业和零售业的成本流比制造业要简单多了。先看看服务业,服务业典型的例子就是咨询公司,当今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就是IBM。当年在总裁郭士纳的带领下,IBM成功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无疑适应了经济发展的环境,体现了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的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制定企业战略。而保受人们批评的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我觉得倒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应该叫双赢。闲话一下子扯远了。服务公司主要是卖服务,就是卖人。商品就是人。那么WIP账户的借方应该是直接的人力消耗和制造费用。当项目结束验收后,就相当于产成品完工并售出了。借已售服务,贷WIP。大致的思路和制造业差不多,只不过过程要简单的多。再看看零售业,典型的例子就是沃尔玛,还有法国的家乐福超市都是零售行业。它们的业务本质就是将货物从供应商批发采购后,以零售价卖给客户,因此成本流更加简单,在完成采购后,成本在库存商品,在期末只需要借计已售商品,贷记库存。成本直接从库存商品转移到已售成本。
        现在已经学习了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的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由于他们的产品和工序比较简单,可以清晰地划分为多个步骤(job),所以采用的是追踪job的叫job order costing的方法。也叫Product costing system。另外一些企业,特别是加工行业、食品加工等,它们的主要成本都消耗在一些完整的工序流程上,计算更加复杂,采用process costing的方法来计算产品成本。也叫Process costing system。
        在process costing中,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叫等效工作量(equivalent units of pruducts)。比如我的工作是画画,我的产品的工序流程就是我不停的作画,第一天完工3副,第4副完工大约90%。那么我不能说今天做了3副,也不能说做了4副,我的等效工作量就是3.9,第二天先把前天剩余的10%完工,然后又做了3副,第四幅大约进度是30%,那么第二天我的等效工作量就是0.1 + 3 + 0。3 = 3.4。process costing主要是5个步骤,第一步是计算一个产品周期的等效工作量,然后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分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计算流转到下一个部门的产品成本,第四步是计算当前部门的Work-in-Progress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最后就是出产品成本的报表。限于篇幅有限,具体的详细步骤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我就可以开始学习成本会计中大名鼎鼎的ABC了:-)
        ps: ABC = Activity-based costi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