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的嵌入式开发流程

 

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有不同的配置开发方法,但是一般都要经过如下的过程:

1.建立开发环境

 

选择定制安装或全部安装一个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Ubuntu,Fedora,redhat linux,suelinux 等),然后通过网络下载相应的GCC交叉编译器进行安装(例如arm-Linux-gcc、arm-μclibc-gcc),或者安装目标开发板厂家提供的交叉编译器。

 

2.配置开发主机与目标板的通信渠道

     

      配置MINICOM  串口调试设备

     配置网络,主要是配置NFS网络文件系统,需要关闭防火墙,简化嵌入式网络调试环境设置过程。

3.建立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

 

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公开源代码的BOOTLOADER,如U-BOOT、BLOB、VIVI、 LILO、ARM-BOOT、RED-BOOT等,根据自己具体的芯片进行移植修改。有些芯片没有内置引导装载程序,例如三星的ARM7、ARM9系列芯 片,这样就需要编写开发板上Flash的烧写程序,网络上有免费下载的Windows下通过JTAG并口简易仿真器烧写ARM外围Flash芯片的烧写程 序,也有Linux下的公开源代码的J-Flash程序。如果不能烧写自己的开发板,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电路进行源代码修改。这是系统正常运行的第一 步。如果购买了厂家的仿真器当然比较容易烧写Flash,这对于需要迅速开发自己产品的人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速度,但是其中的核心技术是无法了解的。

4.下载别人已经移植好的Linux操作系统

 

如μCLinux、ARM-Linux、PPC-Linux等,如果有专门针对所使用的 CPU移植好的Linux操作系统那是再好不过的,下载后再添加自己的特定硬件的驱动程序,进行调试修改,对于带MMU的CPU可以使用模块方式调试驱 动,对于μCLinux这样的系统则需编译进内核进行调试。

 

5.建立根文件系统

 

6.建立应用程序的Flash磁盘分区

 

一般使用JFFS2或YAFFS文件系统,这需要在内核中提供这些文件系统的驱动,有的系统 使用一个线性Flash(NOR型)512KB~32MB,有的系统使用非线性Flash(NAND型)8~512MB,有的两个同时使用,需要根据应用 规划Flash的分区方案。

 

7.开发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可以放入根文件系统中,也可以放入YAFFS、JFFS2文件系统中,有的应用不使用根文件系统,直接将应用程序和内核设计在一起,这有点类似于μCOS-II的方式。

 

8.烧写内核、根文件系统、应用程序

 

9.发布产品

参考了:http://www.armforum.cn/ARMrumen/20080402/3694.html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