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刚刚踏入新能源充电桩这个方向,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模糊,在此记录一下学习的过程。
AC慢充电路分析
AC慢充电路
新能源电动车有4种充电模式和3种连接方式,这里仅对典型的充电模式3,连接方式C进行分析。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AC慢充电路分析
供电端,即为充电桩,这里充电桩和电缆之间没有接口,这也是连接方式C的典型特征。
车辆耦合器 ,即车辆接口中间竖的虚线,就是充电枪和电动车充电口的连接处。
车载端,自然是指电动汽车。
以下信息来源于网络,对于一些容易理解错误的点,我会略加说明。
- 在充电线缆没有插入车辆时,此时慢充口CC处的电压为12v或5v,此时CP处没有电压。
这里的12V或5V图中没有画出,实际上隐含在车辆控制装置中的。
- 供电插口连接到充电桩(供电设备)以后,S1开关接通12v,此时如果测量枪口CP口会测得12v电压值。
这里我感觉描述有误,有待考证,我理解为S1开关是充电桩里的,初始状态应该是接通12V。不是因为连接后才切换到12V.
- 将充电枪插入车辆充电口后,检测点3就能够检测到12v电压经过RC和S3开关入地,这时检测点3的电压便不再是12v,此时车辆可以通过检测点3检测到充电枪已经插入到插口上。R4电阻的作用是检测充电枪有没有插到位,如果没有插到位则S3开关(位于充电枪上)断开,R4电阻串联进回路,通过检测点3便可以让充电机知晓。另外,通过检测点3检测的电压便可以知道RC阻值的大小,进而知道充电枪的型号。
这里一开始我理解错了,我误以为车辆控制装置及CC接口外延和R3是并联关系,实际上车辆控制装置引出的两根线仅当检测用,不要考虑线上的电流。
- 充电枪插入车辆充电口以后,12v电压通过S1、R1,依次到达检测点1和检测点2,然后通过R3接地构成回路,此时检测点1以及检测点2处的电压便不再是12v,由于R1=1000欧,R3=3000欧的分压,检测点电压为9v。
当检测到电压为9v以后,S1开关从12v变到PWM信号链接,此时监测点1和2会出现一个从9v变化到-12v的占空比信号,确认充电枪连接好,然后S2开关闭合反馈给充电设备。S2闭合以后回路接入了R1(串联),R2和R3(电阻并联,R2=1500欧,并联电阻阻值为1000欧),回路电压从9v变成6v,此时充电机就可以认可充电。
CP信号稳定在6v以后,供电设备的K1和K2继电器闭合,交流电通过车辆充电口输入到充电机进行充电。
4.5.6这里比较好理解,就不多说了。
整体来说就是CC信号用来判断充电枪和电动汽车的连接状态,CP信号用来传输PWM信号,通过占空比和电压大小传输信息。充电桩提供pwm信号,电压大小则由电动汽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