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改造应急管理评价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商业综合体发展迅速
1930 年,以传统百货商场为中心的商业中心形成,至 1980 年,百货商场延续其龙头地位,当时的百货已经包括了饭店、酒店等多种业态。1990 年之后,由于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涌现,购物中心开始渐渐发展起来。购物中心齐聚购物、休闲、餐饮等多样功能,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热爱。2000 年后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交通持续发展,居民消费方式更加丰富,城市商业形式和功能持续升级。多项功能需求集结的商业综合体出现,并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商业类别、体量庞大的客流人群、充满活力的夜间经济、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全天运营的商务体验,无一不揭示了商业综合体蕴含的财富密码与巨大发展潜力。
据统计,2016 年我国商业综合体数量仅 2670 家,到 20202年已有近 6000家,增长近 100%。目前国内前十商业综合体的有万象城、万达广场、恒隆广场、印象城、大悦城、吾悦广场、龙湖天街、国金中心、K11、来福和士等,主要聚集在国内一线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并逐渐向成都、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扩张。截止2022年,全国多座城市都拥有超过80家商业综合体,在2023年全国拟开业的商业综合体数量达到502个。
2.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易致严重后果
商业综合体功能多样、业态丰富、规模庞大、形态不一,是一个多功能、高
密度、集约型的庞大体系,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常常导致突发事件带来巨大人员伤
亡和经济损失,后果严重
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对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综合体应急能力评估体系,从而为社会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理论依据,保证社会稳定。
2.实践意义: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研究,可以为商业综合体、公安消防部门、政府等相关主体提供参考意见,实行更高效的应急管理,促进商业综合体的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商业综合体应急研究现状
1.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我国早。Carmen C.S.Fong [1] 等对商场的火灾荷载进行研究,认为夏季火灾负载高于冬季,建筑面积越小的商场火灾荷载密度越高。Ren,shaoyun [2] 根据地下商场事故的统计数据,得出了影响地下商场安全的四个方面,即预防和消防能力,建筑物,人员,环境。
2.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来说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总要慢一些。所以研究都主要集中在这十年。夏正伟[8]等利用 SPSS 软件对上海2个龙之梦商业综合体的人流分布特征及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处于此类高层建筑中的个体路选择偏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中群体目的性、综合体的功能区布置及通行路线设计共同影响了当前的人流分布情况以及短期内的变化趋势。庄宇[9] 和李众[10] 都采用空间句法进行多层空间分析,研究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结构对人流分布的影响。牛力[11] 重点关注综合体内部的空间结构,创新性地提出“空间流动性”这一以往在应急研究中被忽略的综合体特征不应过强,否则会造成初入人员的空间认知混乱,加剧了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恐慌情绪,不利于人员疏散。
1.3.2 评价研究现状
1.随着新业态与新场景的不断诞生,原先的指标体系不再能够很好地胜任相关工作,于是 FEMA 在2000年时对其进行了指标替换与数据来源的更新,最终形成了当前涵盖13个维度、104 项要素、453 种特征的州级应急能力三级评估指标。不仅如此,为适应处于不同层次、涉及不同主体、具备不同规模的灾害情景,FEMA 与 NEMA 充分考虑影响、责任、权限等各个方面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建设、社区参与、家庭联动的综合灾害应对体系。经过该次修正工作,最新的 13 个维度分别是:法律法规、危险识别与评估、计划方针、指挥控制协调、风险管理、通信与预警、后勤装备、物资管理、资金管理、训练、行动程序、演习评估和公众教育信息、危机沟通和改进措施等方面[3]。
2.21 世纪之后我国学者在地铁、大型社区等人群聚集地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方面的研究也慢慢凸显,并随之提出许多创新型研究方法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我国学者最初更多是对政府、城市这样宏观的层面进行应急能力评估,提出城市发展和政府管理的改进建议,在近十年才开始对地铁、大型社区、化工园区、城市电网系统等更具体的层面进行应急能力评估。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商业综合体比比皆是、鳞次栉比,但对其在面临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评估研究相对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因此,需要对商业综合体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进行研究,实现商业综合体系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1.3.3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层次分析法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 T.L.Saaty 教授于上世纪 70 年代提出,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切实可行、逻辑严密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在当时普遍应用至各个学科领域,甚至政府与商业群体也借助这一方法召集决策者比较抉择契合自身目的的方案[4]。然而,随着评估对象的复杂程度加深,层次分析法已无法解决评估指标体系复杂性、不准确性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开始探索更多应急能力评估方法。Fatemeh Torfi 等人[5]提出一种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将模糊层次分析法用于确定评估标准的相对权重和模糊技术的扩展应用。irfan Ertugrul [6]为了应对不精确或语言评估的模糊性质,提出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 TOPSIS 法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Da-Yong Chang [7]利用三角模糊数进行权重计算,解决不确定环境下的问题。
2.韩传峰[12]较早指出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府的应急能力作出综合评判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也是其他学者较为认同的模型选择。邓云峰,郑双忠等人[13]尝试将 Kappa 统计方法应用至类似问题的处理中,过程中依靠 G1 法 确定体系内的指标权重,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便于使用。杨力等[14]将应急情景转换至煤矿,一方面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另一方面改进了层次分析法,使其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最终构建了衡量安全团队应急救援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李天祺等人[15]借助 GIS 软件对空间信息处理的独特优势,编制有关程序用于模拟爆炸灾害,从定量的角度合理评估了爆炸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许硕团队[16-18]针对传统模型存在的指标之间不独立、指标信息模糊与评估结果难量化等弊端,提出了 G-ANP 评估模型、决策实验室法(DETATEL)与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结合的评估模型和 D 数偏好关系改进层次分析法(D-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结合的评估模型,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提供更多方法。
1.4 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商业综合体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学者在应急能力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商业综合体的特征;结合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当下商业综合体的实际运营能力、团队管理水平、应急处理效率对模糊等级进行相对科学的划分;以应急能力评估相关文献及危机管理、模糊数学理论和相关评估方法为基础,构建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模型。以长春市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为例进行评估模型的实例应用分析,对商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进行评估,为今后商业综合体的管理提供建议参考,对于增强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商业综合体的特征以及应急能力评估内容和方法的要点,基于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确定衡量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水平的指标,并按照等级对各指标的数值水平进行划分,为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搜集整理长春市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的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及头脑风暴法:查阅相关优秀论文进行分析从国内外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分析并确定指标。
2.预先危险性分析:经过危险性的辨识及等级划分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事故原因、事故结果、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3.层次分析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分析出危险因素的进行评价并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从而完成评价。
1.5.2 技术路线

图1-1 技术路线图

长春市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第2章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也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安全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其目的为尽量的防止采取不安全的技术路线,避免使用危险性物质、工艺和设备,一定要使用的话要考虑采取防护措施,使其危险性不发展成事故。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字面上的突发性,二是发生时点、事件类型的不确定性,三是影响、作用的社会性。突发性:突发性主要体现在发生的突然性、情景的紧急性、决策的迫切性。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突发事件的演变、爆发还是控制阶段,责任主体都无 法遵循既有规则进行预判,并且信息严重不足,不够及时和全面,并且缺乏经验 知识来指导后续的派生和可能的影响,一切都在迅速变化。社会性:这表现在突发事件的严重后果不仅仅会对处于情景中的人或物造 成巨大损害,更可能挑战社会系统固有的规章体系和道德伦理,甚至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动荡和混乱。
综合性商业零售企业,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营业面积大,经营的商品范围广,收银台及贵重商品多,并且设置有大量的照明、用电设备,安全工作是商场的重中之重。
2.1 划分单元
商业综合体包括很多种项目,根据他们的类型将他们划分餐饮、娱乐项目、出行方式和其他为每一个单元进行分析。
2.2 辨识危险源与触发的条件
2.2.1 餐饮
餐饮在所有的商业综合体中都占大部分,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表2-1 餐饮中的突发事件
危险源 触发条件
火灾 餐饮商户后厨的明火、电器短路产生的电火花、电器线路密集形成的热源
食物中毒 食材不干净,被污染或是人为投毒
传染病 食用有疾病的动物骨粉或消毒不到位
人身伤害 醉酒者或者持械者争吵、打架
爆炸 燃气管道、电气设备短路引发的闪爆
2.2.2 休闲娱乐
在商业综合体中,休闲娱乐占比是较小的,但确是人们最喜爱的项目,容易发生危险的概率也是最大的,通过调查分析出高处坠落、踩踏事件、设施坍塌、人员被困四个危险源。
表2-2 休闲娱乐中的突发事件
危险源 触发条件
高处坠落 在进行高空危险的娱乐项目时,没有带好防护措施
踩踏事件 在人员聚众时由于紧急事件的发生,产生拥挤
设施坍塌 设施严重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操作人员责任意识欠缺
人员被困在设施上 由于电力不佳,娱乐设施停止,人员被困

2.2.3 出行方式
商场里的出行方式不外乎直梯、扶梯。而近年来电梯事故事件不在少数,对于电梯的维修与防护应重视起来。从而分析出关于电梯的四个危险源。
表2-3 出行方式中的突发事件
危险源 触发条件
直梯高处坠落 直梯绳索断裂,无人整修
被困在电梯中 停电
扶梯履带坍塌 电梯安全人员不专业,操作人员责任意识欠缺
扶梯防护板脱落 电梯质量不好。自动扶梯的检查和维修不够频繁
2.2.4 其他突发事件
一些紧急情况,将他们归类为其他突发事件,包括心里以及生理上的情况。分析出有群众恐慌、无法安全逃生、游客疾病未及时就医。
表2-4 其他突发事件
危险源 触发条件
群众恐慌 打架、抢劫、哄抢财物
无法安全逃生 物品摆放堵塞消防通道、挡住消防器材、电闸和红外监控器
救治不及时,导致死亡 发病人员在商场晕倒
触电 发生水浸事故
爆炸 有人携带爆炸物或燃气管道爆炸

2.3 危险等级划分
风险矩阵法是一种通过定义后果和可能能性的范围,对风险进行展示和排序的工具。风险矩阵法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Electronic Sy stems CenterESC)的采办工程小组于1995年4月提出。风险矩阵法是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和种因素,即危险事件的严重性和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按其特点相对地划分为等级,形成一种风防检评价矩阵,并赋以一定的加权值定性衡量风险的大小。
表2-5 危险等级
序号 区域 危险描述 发生频次 严重程度 风险值 风险等级
1 餐饮后厨 有明火或电线老化引发火灾 B Ⅱ 5 1
2 餐饮食物 食物中毒 C Ⅳ 18 4
3 餐饮食材
用餐客人 传染病 C Ⅱ 6 2
4 醉酒人员与持械人员打架 人身伤害 C Ⅲ 11 3
5 燃气管道 爆炸 D Ⅰ 8 2
6 娱乐区域危险娱乐项目 游客高处坠落 D Ⅱ 10 3
7 娱乐项目 踩踏事件 C Ⅲ 11 3
8 休闲娱乐 设施坍塌游客被打击 D Ⅱ 10 3
9 娱乐项目 乘客被困在空中 C Ⅱ 6 2
10 直梯 牵引绳断裂,直梯坠落 B Ⅱ 5 1
11 直梯 突然停电被困在电梯中 C Ⅲ 9 2
12 扶梯 扶梯履带脱落,乘客入扶梯 D Ⅰ 8 2
13 扶梯 附体防护板脱落 C Ⅰ 4 1
14 贵重财物 抢劫导致群众恐慌财产损失 B Ⅲ 9 2
15 安全出口 被物品挡住,无法安全逃生 B Ⅱ 5 1
16 随机区域 发病人员救治不及时导致死亡 C Ⅰ 4 1
17 水浸区域 没有设置安全指示牌,导致触电 D Ⅱ 10 3
18 爆炸物 爆炸 D Ⅰ 8 2

2.4 本章小结
在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危险因素有火灾、食物中毒、传染病、物体打击、爆炸、高处坠落、踩踏事件、突然停电被困在电梯中或被困在娱乐设施上、电梯坠落、财产损失、触电、无法安全逃生。
在餐饮区域的危险等级划分是1级、3级、4级各一个,2级两个。在休闲娱乐区3级3个,2级和1及各一个。在出行方式上1级、2级各两个。其他突发事件是1级、2级各两个,3级一个。

第3章 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
3.1 应急能力评价机制分析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对于避免突发事件的扩散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响应主 体而言,需要合理设计处理机构、保持信息畅通、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整合社 会各方力量、提升应急处理能力、进行谣言监控、引导舆论良性方能全方位保障 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地。
伴随着商业综合体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完善、区位角色愈加明显,突发事件 的类型、频次、危害性也呈现更加复杂、难以预测的特点,为更有效应对这一趋势,各国政府也有意识地赋予应急管理机制更深刻的内涵。应急管理机制的确立 牵涉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要素,并且根据社会发展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增强而持续改变进步。应急管理的机制,从空间角度分析,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机制,充分囊括了各种管理要素和资源;从时间角 度分析,它是一个周期性的应急管理过程,包括预防、响应、处置和恢复。借鉴各国应急管理的丰富经验,科学完备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应该包括 4 个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决策指挥中心、执行与支援保障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的四大方面是一个内部组织结构体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相互辩证关系的体系结构,彼此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3.2评价指标选取
3.2.1 文献研究法
国内外学者针对商业综合体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但 关于国家、政府、城市和社区等对象的应急能力评估有很多研究成果,指标涵盖 范围较广,其经验和实践以及指标维度的设计对本研究具有启发性。 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将国内外学者应用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梳理,在中国知网以“应急能力评估”或“应急能力评价”并含“突发事件” 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到文献 656 篇,将被引频次小于 5 次的共 330 篇文 献剔除,然后对余下的 326 篇文献进行快速浏览,将不满足本研究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原则的文献进行剔除。最终筛选出 56 篇满足原则的文献,逐一进行详细阅读,建立的应急能力评估框架体系并按照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选取原则,提炼每篇文献中使用的评估指标,每篇文献提炼出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详见附录 A《应急能力评估指标文献统计表》。然后,对56 篇文献中提炼出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选取出现频次大于等于5次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最终筛选指标共计38个。
3.2.2 头脑风暴法
对部分商业综合体应急能力评估框架体系的分析,对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得到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作以解释说明。
序号 应急能力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解释说明
1 商场预警预报机制 包括应急广播和有用于警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商业综合体应急工作人员通过信 息传达、交流沟通,建立联动机制,完成各中心、各岗位的人员调动、物资调配,有效利用资源、协调处理突发事件,提升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示、播报的扬声器等,所述扬声器与 CPU 信号连接;通过简单的系统设置,实现商业综合体内的安全化、信息化管理。
2 应急预案编制 指在第一时间统筹商业综合体应急管理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出动人员、投入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控制,组织灾害的进一步扩散、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害,必须编制内容完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3 应急物资保障 包括安全带、安全绳等专用应急物资;防护服、测温计等防护用品;保护气垫、云梯、担架、固定托架等生命救助、救援物资;手电、对讲机、应急灯等器材工具和通用的急救药品等。
4 应急组织建设 在商业综合体日常经营时,常常发生突发事件,其危害程度十分巨大。组建重点负责此部分应急管理工作的办公室、工程部、运营部及安保部等应急管理人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反应作出决策和行动有效应对,增强自身管理能力。
5 信息沟通/协调联动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商业综合体应急工作人员通过信 息传达、交流沟通,建立联动机制,完成各中心、各岗位的人员调动、物资调配,有效利用资源、协调处理突发事件,提升应急管理执行能力。
6 应急演练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保障物资的完备性、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根据每次的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改进,对应急保障进行完善,对应急人员进行管理,提升应急能力。

7 商场监测机制 包括保安人员定点巡回管理,保证本区域的正常营业秩序;安装安防监控视频,用于监控商场动态,及时发现危机和风险;还包括人流量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人流量,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8 指挥决策 商场应急管理责任人及时到达现场,根据突发事件现场情况组建指挥小组,进行快速决策, 统一指挥。上级部门到达事故现场后,将指挥与决策权上移,听从专家、领导指令,服从指挥、听从决策
9 工作人员培训 组织商业综合体所有销售、管理、安保等工作人员参与应急知识和技能学习培训,掌握应急管理专业知识,提升应急管理技能水平,保护人身安全
10 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在商业综合体内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安全应对措施张贴宣传海报或者播放宣传视频,对 商场内的消费者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应急管理的知识,事发时能冷静处理,有效应对。
11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商业综合体在法律法规上的应急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各项文件合理合法性,如竣工验收文件、消防验收文件、应急预案等需要在 政府机关备案,但此作为商业综合体能够正常运营的基础必备条件,无法作为运营之后衡量其应急能力强弱。故本文将其调整为:应急制度建立。在组建了应急管理组织之后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使应急管理更具程序化和制度化,符合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
12 恢复重建计划 商业综合体作为经营活动场所,在突发事件发生之 后需要尽快恢复营业,减少经济损失。类型、级别不同的突发事件可能对商业综合体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程度不同,轻者只需快速清理现场恢复运营,重者则可能 需要进行重建恢复原状,若存在原有设施缺陷或场地布局不合理等情况,则需在修缮重建过程中进行相应改进。
13 专业人员/队伍组建 组建一批专业队伍,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最 大程度地调集动员队伍中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断优化调整应急专业人才队 伍。此指标与应急组织建设指标内容相似,可以进行合并,应急组织建设包括了 对组织内人员的配备,组建一支应急管理的专业人员队伍
14 事故调查 除开不可抗力或外因, 对此次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详细调查,责令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经验教训,将教训总结制度化,为以后应对此类突发事件提供参考
15 信息上报与发布 商业综合体发生突发事件后,需要及时将事件信息和情况公开、透明的向公安消防和政府应急管理等部门进行上报,并通过媒体向公众对外发布信息,避免谣言传播,稳定公众情绪,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16 通讯设施保障 商业综合体分别地上和地下建筑,地上建筑的通讯网络、WIFI 信号需要全面覆盖,地下建筑的通 讯信号需要保持良好,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通讯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应急通讯保障能力,使商场内人员能及时发出讯息进行联络和求助。
17 损失评估 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对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评估,衡量此次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程度,为后续的经济赔偿提供依据。由于损失评估多与事故调查同时进行,商业综合体事后需要对事故的原因、影响、损失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故不再单独选用损失评估指标。
18 人员救援 对受困、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援救助,若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无法采取有效的救援行动,则需要联系消防部队、医疗队伍等实施人员救援救助,商业综合体应急管理相关人员需要提供辅助帮助,服从指挥和调度并提供用于应急救援任务的装备器材。
19 应急资金保障 商业综合体应该设置相当数额的应急专项资金,特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支出。包括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日常工作运行,为培训演练、设施设备等其他资源的配置以及维修等提供经费保障。
20 技术支持 商业综合体应加强和创新应急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综合分析突发事件风险因素,增强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预判能力。利用移动和互联网融合产物的新技术如智能导购系统、自动检测预警系统、智能疏散技术等对事前安全隐患排查、事发预警预报、事中处置和疏散以及事后调查评估整个应急管理全过程提供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1 报警设备系统 指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群众能够及时获取的、由商业综合体提供的、使用便捷、质量可靠、线路稳定的报警渠道,保障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达。商业综合体内配备最多的报警设备是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通常用于烟雾感应器并未正常发出警报信息的情景,及时向外界和有关部门发送火灾信号。考虑到报警设备属于建筑消防设施设备,故不再单独选用报警设备/系统/方式/流程。
22 人员疏散 应急管理人员根据事 故情况合理安排疏散计划,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有序的疏散。当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商业综合体应急管理相关人员主动及时汇报事故现场情况,将指挥权上移积极协助做好疏散工作。
23 应急响应 根据突发事件种类和级别制定分级分类的响应计划,设计高效的反应机制,确保响应主体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采取行动,科学研判、果断决策、坚决执行,实现突对发事件危害的最大限度控制。
24 医疗保障 无论是集聚大量人群的活动开展期间,又或是人流激增的节 假日期间,商业综合体的应急组织都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邀请专业人士组建自己的医疗团队、规划自身的医疗保障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商业综合体无法实施专业、精准的医疗救助,在重大突发事件下,通常由专业医疗人员采取医疗救助,商业综合体从旁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25 信息报送与处理 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报送,与预警预报机制和信息上报与发布的内容有所重叠交叉,故不再单独选用信息报送与处理指标。
26 改进完善 针对此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和总结,改进和修订应急预案,对应急管理相关设施设备等进行相应的配备和完善,组织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27 善后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故情况安排相关善后处理工作,包括根据事故调查和损失评估对伤亡人员、损失财产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对在场人员因事故造成的心理创伤进行治疗和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惩处等
28 应急指挥中心 它主要承担着突发事件爆发时的应急指挥工作,统筹商业综合体的应急人员、调度专门的应急资源、协调各部门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在捍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减少自身利益损害,进行疏散救援。
29 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立即启动事先构建的应急机制,指挥专业人员赶赴现场疏散人群、控制事件避免灾情扩大和损失的加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应选择最大程度保护在场人员人身安全的措施,并且不能以损害公众权利与自由为代价来进行控制处置.
30 交通保障 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发生后,可能需要消防部队、医疗队伍或其他组织的协助。商业综合体应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设计符合规范的消防车道等,禁止占用消防扑救面,并管理好商业综合体周围的交通秩序,为应急管理提供交通保障。
31 事态初步评估 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分类,建立评估系统,对潜在的风险要素进行识别、评判突发事件的类型、预估
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3.2.3 确认指标
经过通过文献研究、头脑风暴和调研与搜集,本研究增加商场建筑特性、商场使用情况、供配电系统保障、建筑消防设施保障、设施巡检维护 5 个指标,剔除应急指挥中心、医疗保障 2 个指标。 最终,本研究最终确定的商业综合
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共计 31 个,如下
表-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
序号 评估指标
1 商场预警预报机制
2 应急预案编制
3 应急物资保障
4 应急组织建设
5 协调联动
6 应急演练
7 商场监测机制
8 指挥决策
9 培训学习
10 安全宣传教育
11 应急制度建立
12 恢复运营
13 修缮重建
14 事故调查
15 信息上报与发布
16 通讯设施保障
17 人员救援
18 应急资金保障
19 技术支持
20 人员疏散
21 分级响应
22 改进完善
23 善后处置
24 先期处置
25 交通保障
26 事态初步评估
27 商场建筑特性
28 商场使用情况
29 供配电设施保障
30 建筑消防设施保障
31 设施巡检维护

3.3 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根据前面所述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思路,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出发, 考虑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序,梳理大量文献作为参考,构建可以综合全面评估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 应急能力的强弱与多方面因素相关:组织结构的设置、相关规定的设立、人力物力的配备、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因此在本节构建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从多方面事故风险考虑。本文依据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于当前国内的应急管理实践、参照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考虑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序,从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出发,分析的应急能力评估框架体系构建出全面体现和反映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如下表
目标层: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准备能力B1 建筑基础B11 商场建筑特性B111
商场使用情况B112
组织管理B12 应急预案编制B121
应急组织建设B122
培训学习B123
安全宣传教育B124
资源保障B13 应急物资保障B131
应急资金保障B132
交通保障B133
设施保障B14 通讯设施保障B141
供电设施保障B142
消防设施保障B143
反应能力B2 监测预警B21 商场监测机制B211
商场预警预报机制B212
快速响应B22 事态初步评估B221
信息上报与发布B222
分级响应B223
处置能力B3 紧急行动B31 先期处置B311
协调联动B312
指挥决策B313
疏散救援B32 人员疏散B321
人员救援B322
恢复能力B4 恢复重建B41 恢复运营B411
修缮重建B412
事后处理与改进B42 事故调查B421
善后处理B422
改进完善B423

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4.1 权重计算
3.4.2 权重计算结果
3.5 评价结果分析

第4章 长春市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实例
4.1 问卷调查
4.2 综合体基本概况
4.3 指标等级
4.4 应急能力评价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