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函数引发的自省

每次看到回调函数我都会纠结一下,因为我不会。尽管每次都会重新学习一遍,但是从来没用过,过几天就会忘记。经常看到别人说回调函数好用,今天就再次从网上学习了一遍回调函数。看完之后,觉得回调函数...就这?附段学习网站的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Callback_1() // Callback Function 1
{
    printf("Hello, this is Callback_1 ");
    return 0;
}

int Callback_2() // Callback Function 2
{
    printf("Hello, this is Callback_2 ");
    return 0;
}

int Callback_3() // Callback Function 3
{
    printf("Hello, this is Callback_3 ");
    return 0;
}

int Handle(int (*Callback)())
{
    printf("Entering Handle Function. ");
    Callback();
    printf("Leaving Handle Function. ");
}

int main()
{
    printf("Entering Main Function. ");
    Handle(Callback_1);
    Handle(Callback_2);
    Handle(Callback_3);
    printf("Leaving Main Function. ");
    return 0;
}

运行结果如下:

Entering Main Function.
Entering Handle Function.
Hello, this is Callback_1
Leaving Handle Function.
Entering Handle Function.
Hello, this is Callback_2
Leaving Handle Function.
Entering Handle Function.
Hello, this is Callback_3
Leaving Handle Function.
Leaving Main Function.

看完上面的代码,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回调函数多此一举,为什么不在主函数中直接调用三个callback函数呢?这样不是更加直接有效吗?后来总觉得回调函数的作用不应该这么简单,于是我再次搜索相关的资料,得到如下结果(关于回调函数的异步机制):

以下内容取自:https://blog.csdn.net/xiabodan/article/details/47999411?utm_source=copy

我们首先假设有两个程序员在写代码,A程序员写底层驱动接口,B程序员写上层应用程序,然而此时底层驱动接口A有一个数据d需要传输给B,此时有两种方式:
   1、A将数据d存储好放在接口函数中,B自己想什么时候去读就什么时候去读,这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函数调用,此时主动权是B。
   2、A实现回调机制,当数据变化的时候才将通知B,你可以来读取数据了,然后B在用户层的回调函数中读取数据d,完成OK。此时主动权是A。
很明显第一种方法太低效了,B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去调用接口函数读取数据d。而第二种方式由于B的读取数据操作是依赖A的,只有A叫B读数据,那么B才能读数据。也即是实现了中断读取。
那么回调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回调函数就是一个通过函数指针调用的函数。如果用户层B把函数的指针(地址)作为参数传递给底层驱动A,当这个指针在A中被用为调用它所指向的函数时,我们就说这是回调函数。
注意:是在A中被调用,这里看到尽管函数是在B中,但是B却不是自己调用这个函数,而是将这个函数的函数指针通过A的接口函数传自A中了,由A来操控执行,这就是回调的意义所在。
下面就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
首先写A程序员的代码

//-----------------------底层实现A-----------------------------
typedef void (*pcb)(int a); //函数指针定义,后面可以直接使用pcb,方便
typedef struct parameter{
    int a ;
    pcb callback;
}parameter; 

void* callback_thread(void *p1)//此处用的是一个线程
{
    //do something
    parameter* p = (parameter*)p1 ;
    while(1)
    {
        printf("GetCallBack print! \n");
        sleep(3);//延时3秒执行callback函数
        p->callback(p->a);//函数指针执行函数,这个函数来自于应用层B
    }
}

//留给应用层B的接口函数
extern SetCallBackFun(int a, pcb callback)
{
    printf("SetCallBackFun print! \n");
    parameter *p = malloc(sizeof(parameter)) ; 
    p->a  = 10;
    p->callback = callback;

    //创建线程
    pthread_t thing1;
    pthread_create(&thing1,NULL,callback_thread,(void *) p);
    pthread_join(thing1,NULL);
}

上面的代码就是底层接口程序员A写的全部代码,留出接口函数SetCallBackFun即可

下面再实现应用者B的程序,B负责调用SetCallBackFun函数,以及增加一个函数,并将吃函数的函数指针通过SetCallBackFun(int a, pcb callback)的第二个参数pcb callback 传递下去。

//-----------------------应用者B-------------------------------
void fCallBack(int a)       // 应用者增加的函数,此函数会在A中被执行
{
    //do something
    printf("a = %d\n",a);
    printf("fCallBack print! \n");
}


int main(void)
{
    SetCallBackFun(4,fCallBack);

    return 0;
}

运行程序会看到

先会打印A程序的                 printf("GetCallBack print! \n");
然后等待3秒钟才会打印应用者B的    printf("fCallBack print! \n");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回调函数带来的好处就是主动权的问题。比如在单片机使用串口和4G模块进行通信的时候,再也不用一直循环或中断模式来等待4G模块上报URC了,我们可以使用回调函数来随时处理AT指令回复的信息。

但回调的优点仅仅如此吗?

通过在技术群的讨论,总结后我获得了一个新的关键词:解耦合。

程序设计经常提到的解耦,到底是要解除什么之间的耦合?我知乎了一下,有的人说解耦就是将程序积木化,各个积木可以组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形状,又可以拆分,又可以替换,因为基本上各个积木块都是独立的,只要他们直接的接口(形状)匹配,就可以灵活的组合在一起。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解耦就是在逐渐达到这个理想状态。但有个人的说法让我醍醐灌顶:少用全局变量

我每次写代码的时候,写之前虽然会先设计框架,保证代码的耦合性,但是为了图方便,后期写代码的时候还是会慢慢的添加各种全局变量,因为不管是在linux的多线程中还是freertos/ucos的任务中,全局变量都是共享的,可以直接拿来用(前提是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任务修改全局变量)。随着全局变量越来越多,当程序出现bug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结:在实现产品功能的时候,务必也要注意代码的耦合性,写好代码,而不是写完代码。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