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学习目标:

作为一个学习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学生,我会采取以下学习方法:

1. 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寻找与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深入了解各个层次的概念、原理和关系。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我建立起对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整体框架和理解。

2. 参加课程和培训:报名参加与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相关的课程或培训,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各个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可以涵盖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方面,帮助我全面了解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3. 实践项目和实验:参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实践项目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加深对系统层次结构的理解。例如,搭建和配置计算机硬件、编写和调试系统软件等,这样可以加深对不同层次之间交互和协作的认识。

4. 参与讨论和交流:参与与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相关的讨论组、论坛或社群,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知识。

5. 实践应用和项目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对系统层次结构的理解。可以尝试设计和构建一个小型计算机系统,或者参与开源项目的贡献,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技能和思维。

总之,学习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需要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实践和交流互动,可以逐步深入理解各个层次的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1.5.1 多级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多级组成的计算机系统是指由多个层次和模块组成的计算机系统。每个层次和模块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并相互协作以完成计算机的各项功能。

在多级组成的计算机系统中,通常会有以下几个层次:

1. 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等物理硬件组件。硬件层提供计算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功能。

2. 操作系统层: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和各种系统服务。操作系统层与硬件层之间实现了抽象和接口,使得上层的软件能够方便地使用硬件资源。

3. 软件层:包括应用软件、编程语言、开发工具等。软件层提供各种功能和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够进行各种任务和操作。

这些层次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交互和协作,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责任。多级组成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的计算和处理任务,使得计算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同时,多级组成的结构也使得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更加可管理和可控。

2.

3.

4.

  1. 这里考过

在计算机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编程语言之间可以进行等价转换,这涉及到编译器和解释器的作用。以下是常见的语言转换过程:

1. 高级语言到低级语言的转换:高级语言如C、Java、Python等经过编译器的处理,可以转换为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的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这样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

2. 低级语言到高级语言的转换:低级语言的程序可以通过反汇编器将其转换回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的形式。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些信息的丢失,因为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通常是针对特定的处理器架构的。

3. 解释型语言到机器语言的转换:解释型语言(如Python、JavaScript)的代码通过解释器逐行解释和执行,而不需要预先编译。解释器将源代码逐行翻译为机器语言,并在运行时执行。

4. 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的转换: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的二进制指令。反汇编器可以将机器语言指令转换为对应的汇编语言指令,使人类可以理解和修改这些指令。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次语言之间的转换并不是完全等价的,因为不同层次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抽象级别和表达能力。转换过程中可能会有信息的丢失或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和重新设计。此外,编译器和解释器的实现也会对转换的结果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不同层次语言之间的转换涉及编译器、解释器和反汇编器等工具的使用,以实现源代码到目标代码的转换或者反向转换。这样可以在不同层次的语言之间进行交互和转换,以满足不同需求和平台的要求。

选择题考过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软件与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对软件与硬件关系的解释:

1. 相互依赖:软件和硬件是相互依赖的,无法单独存在。硬件提供了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包括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而软件则是运行在硬件上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软件需要硬件的支持来运行和执行,而硬件的功能和性能也需要软件的合理设计和优化来发挥。

2. 功能协同:软件和硬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和功能。硬件提供了计算、存储、输入输出等基本的计算机功能,而软件则负责控制和管理硬件的工作,实现各种应用和功能。软件通过编程实现算法、逻辑和数据处理,利用硬件提供的资源来完成各种任务。

3. 抽象层次:软件与硬件之间存在着多个抽象层次,使得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可以分别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解耦。高层的软件可以忽略底层硬件的具体细节,通过抽象接口与硬件进行交互。这种抽象层次的设计使得软件开发更加灵活,硬件设计更加可替换和升级。

4. 相互影响: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和优化相互影响,可以通过相互的改进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软件的设计需要考虑硬件的特性和限制,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以实现高效的运行。同时,硬件的设计也可以通过优化硬件结构和指令集来提升软件的执行效率和性能。

总而言之,软件和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通过协同工作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软件和硬件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灵活性。

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

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编译/解释:首先,源代码需要经过编译或解释的过程转换为机器能够执行的指令。编译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而解释器则逐行解释源代码并执行。

2. 加载:目标代码或解释器将被加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加载过程中,操作系统负责将程序和相关的数据加载到适当的内存地址。

3. 解析和执行:计算机根据程序的指令逐条解析和执行。它会根据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进行相应的操作,如算术运算、逻辑判断、内存读写等。

4. 控制流管理:计算机根据程序中的控制流指令,如条件判断和循环控制,来决定程序的执行路径。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的分支和循环逻辑。

5. 访问存储器:计算机需要读取和写入存储器中的数据,包括指令、操作数以及中间结果。存储器可以是内存、缓存或其他外部设备。

6. 中断处理:在执行过程中,计算机可能会收到中断信号,如硬件故障、外部设备请求等。计算机会根据中断类型暂停当前任务,并转而处理中断请求。

7. 结束和输出:程序执行完成后,计算机将结果输出到指定的位置,如显示器、打印机或存储设备。同时,计算机会释放占用的资源并终止执行。

总体而言,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涉及编译/解释、加载、解析、执行、控制流管理、存储器访问、中断处理和结果输出等环节。这些步骤协同工作,使计算机能够按照程序指令执行任务,并产生相应的输出结果。

1.5.2 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价性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软件的逻辑设计和硬件的逻辑设计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或任务。换句话说,可以用软件来模拟硬件的功能,也可以用硬件来实现软件的功能。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通过电子电路和物理元件实现的,它们具有实际的物理性质,如运算、存储和控制等。而软件是通过编程语言和算法来描述和控制计算机的行为,它是一系列指令和程序的集合。

逻辑等价性的概念表明,通过适当的设计和实现,软件可以模拟硬件的功能,并在逻辑上达到相同的结果。例如,某些算法可以用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电路的方式实现。从功能上来说,两者可以实现相同的计算和处理任务,只是实现方式不同。

逻辑等价性的概念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非常重要。它意味着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使用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特定的功能,从而灵活地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同时,逻辑等价性的概念也为软件和硬件之间的交互和协作提供了基础,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更高效地运行和执行任务。

计算机系统存在着层次结构,从功能上看,现代计算机系统可分为五个层次级别,每一层都能进行程序设计,如图1-6所示。

1. 微程序设计级

这一级是由硬件直接实现的,是计算机系统最底层的硬件系统。由机器硬件直接执行微指令(这里考过不会链接:)。只有采用微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才有这一级。如果某一个应用程序直接用微指令来编写,那么可在这一级上运行应用程序。

2.一般机器级

也称为机器语言级,它由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这一级也是硬件级,是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之间的纽带。硬件系统的操作由此级控制,软件系统的各种程序,必须转换成此级的形式才能执行。

3.操作系统级

由操作系统程序实现。这些操作系统由机器指令广义指令组成,广义指令是操作系统定义和解释的软件指令,所以这一级也称为混合级。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由此级管理和统一调度,它支撑着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使计算机能够自动运行,发挥高效率的特性。

4.汇编语言级

给程序人员提供一种符号形式语言,以减少程序编写的复杂性。这一级由汇编程序支持和执行。如果应用程序采用汇编语言编写,则机器必须要有这一级的功能;如果应用程序不采用汇编语言编写,则这一级可以不要。

5.高级语言级

面向用户,为方便用户编写应用程序而设置的。这一级由各种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支持和执行。

计算机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除第一级外,其它各级都得到它下面级的支持,同时也受到运行在下面各级上的程序的支持。第一级到第三级编写程序采用的语言,基本是二进制数字化语言,机器执行和解释容易。第四、五两级编写程序所采用的语言是符号语言,用英文字母和符号来表示程序,因而便于大多数不了解硬件的人们使用计算机。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目录如下: 第一部分 计算机系统漫游 第 1 章 计算机系统漫游 1.1 信息就是位+上下文 1.2 程序被其他程序翻译成不同的格式 1.3 了解编译系统如何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1.4 处理器读并解释存储在内存中的指令 1.5 系统中的 I/O 操作会以编程方式访问硬件 1.6 系统之间利用网络进行通信 第二部分 程序结构与执行 第 2 章 信息的表示和处理 2.1 信息存储 2.2 整数表示 2.3 整数运算 2.4 浮点数 2.5 代码优化 第 3 章 程序的机器级表示 3.1 程序编码 3.2 访问信息 3.3 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的方式 3.4 异常控制流 3.5 虚拟内存 3.6 内存管理 第三部分 系统级 I/O 第 4 章 处理器体系结构 4.1 处理器组成 4.2 指令执行和处理器性能 4.3 流水线处理器 4.4 处理器调度 4.5 多处理器系统 第 5 章 存储器层次结构 5.1 存储器技术 5.2 存储器层次结构 5.3 缓存性能优化 5.4 虚拟存储器 第 6 章 系统级 I/O 6.1 通信原理 6.2 I/O 设备 6.3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6.4 网络编程 6.5 并发编程 第四部分 网络编程 第 7 章 链接 7.1 静态链接 7.2 目标文件 7.3 动态链接 7.4 重定位 第 8 章 异常控制流 8.1 异常 8.2 进程 8.3 信号 8.4 异常控制流在 UNIX 系统中的实现 第 9 章 虚拟内存 9.1 地址空间 9.2 页表 9.3 页面置换算法 9.4 高级虚拟内存技术 第五部分 存储器层次结构 第 10 章 系统级 I/O 的例子:以 Linux 为例 10.1 Linux I/O 简介 10.2 操作系统支持的 I/O 设备 10.3 I/O 设备编程 10.4 总线、I/O 设备和驱动程序之间的交互 10.5 系统级 I/O 软件的架构 第 11 章 系统级 I/O 的例子:以 Windows 为例 11.1 Windows I/O 简介 11.2 操作系统支持的 I/O 设备 11.3 I/O 设备编程 11.4 总线、I/O 设备和驱动程序之间的交互 11.5 系统级 I/O 软件的架构 附录A ASCII 码表 附录B 编译器和库函数 附录C x86 指令集简介 附录D 常用的 C 库函数 附录E 无符号加法的实现 附录F 数组乘法的实现 附录G 格式化输出的实现 附录H Makefile 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附录I 延伸阅读 附录J 题解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夏驰和徐策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