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物理结构设计

思维导图:

 

 

7.5 物理结构设计

定义与重要性
  • 物理结构设计:是将逻辑数据模型映射到物理存储的过程,依赖于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 目的:优化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以满足应用要求,提高时间和空间效率。
设计步骤
  1. 确定物理结构
    • 在关系数据库中,涉及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2. 评价物理结构
    • 重点是评估时间效率和空间利用。
    • 如果结果符合设计要求,进入实施阶段;否则,需要重新设计或修改。
设计内容和方法
  • 事务分析:分析数据库上运行的各种事务,包括查询和更新事务,获取必要的参数。
  • 系统内部特征: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 适应性:考虑事务随时间的变化,保持物理结构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
设计焦点
  • 存取方法选择:基于事务的详细分析,确定如何高效地访问数据。
  • 物理存储结构:设计关系、索引等数据库文件的存储方式。
实例信息需求
  • 查询事务:
    • 查询的关系和属性。
    • 连接和投影属性。
  • 更新事务:
    • 被更新的关系和属性。
    • 属性值的修改情况。
  • 性能要求:如事务的响应时间限制。
注意点
  • 设计的动态性:随着事务的变化,物理结构可能需要调整。
  • 优化目标:追求最小的事务响应时间、高存储空间利用率和大事务吞吐率。

 我的理解:

  1.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 这指的是数据在物理存储设备(如硬盘)上的存储方式和访问方法。物理结构涉及如何具体存储数据,如数据的存储位置、索引的建立方式等。
    • 物理结构是对逻辑数据模型(即数据的逻辑组织和关系)的具体实现。这意味着同一个逻辑模型可以有多种物理实现方式。
  2. 物理设计的目的

    • 目的是为了优化数据库性能,如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和提升存储空间的使用效率。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3. 设计步骤

    • 第一步是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包括选定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这一步需要考虑数据的访问模式和性能要求。
    • 第二步是评估这个物理结构的效率,主要是时间和空间效率。如果评估结果显示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则可以进入实施阶段;否则,可能需要重新设计。
  4. 设计内容和方法

    • 物理设计的方法和内容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特定的应用需求。设计时,需要详细分析数据库上运行的事务类型,如查询和更新事务,并基于这些分析做出设计决策。
    • 需要考虑的关键信息包括:事务类型、操作的频率、性能要求等。
  5. 动态性和适应性

    • 数据库上运行的事务可能会随着时间变化,因此物理结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事务类型的变化适时调整物理结构。

7.5.2 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

概述
  • 目的:在多用户共享的数据库系统中,选择适合的存取路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
  • 方法类型:常用的存取方法包括索引方法(如B+树索引和hash索引)和聚簇方法。
1. B+树索引存取方法
  • 应用场景
    • 频繁查询的属性:经常出现在查询条件中的属性。
    • 聚集函数参数:常作为最大值、最小值等聚集函数的参数。
    • 连接操作:频繁用于连接操作的属性。
  • 注意事项
    • 索引数量与性能权衡:过多索引会增加系统维护成本和查询成本。
    • 更新频率:更新频繁的关系应减少索引数量。
2. Hash索引存取方法
  • 选择规则
    • 等值查询:属性主要用于等值连接条件或等值比较选择条件。
    • 关系大小:关系大小固定或动态变化但数据库支持动态hash存取。
3. 聚簇存取方法
  • 定义:将具有相同聚簇码值的元组集中存放于连续的物理块中。
  • 优势:显著提高按聚簇码进行查询的效率,尤其适用于经常进行连接操作的多个关系。
  • 选择准则
    • 连接操作频繁的关系:可考虑建立聚簇。
    • 相等比较条件:一组属性经常出现在相等比较条件中的单个关系。
    • 属性值重复率高:属性值高度重复的单个关系。
  • 注意事项
    • 聚簇的维护成本较高。
    • 适用性:主要应用于通过聚簇码进行的访问或连接。
    • 对结果集排序操作的省略:在包含ORDER BY、GROUP BY等操作的SQL语句中尤其有益。

 我的理解:

要理解7.5.2节关于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的概念,重要的是理解不同存取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下面分别对此节中提到的主要概念进行解释:

  1. 多用户存取路径的重要性

    • 在多用户共享的数据库系统中,为了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对同一个关系(即数据表)需要建立多条存取路径。这是因为不同的用户或应用可能有不同的数据访问模式和性能要求。
  2. 存取方法

    • 存取方法是指数据库如何快速访问和检索数据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多种存取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查询和更新需求。
  3. B+树索引

    • 这是一种常用的存取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范围查询和排序操作。当一个属性(或属性组)经常用于查询条件时,通常在该属性上建立B+树索引。
  4. Hash索引

    • 当一个属性主要用于等值查询时(如在等值连接或等值比较选择条件中),hash索引是一个有效的选择。Hash索引特别适用于快速定位特定值的场景。
  5. 聚簇(Clustering)

    • 聚簇是一种特殊的存储方法,它将具有相同或相似聚簇码值的元组(即行)集中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中。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某些查询的效率非常有效,尤其是当查询频繁涉及到这些聚簇码时。
  6. 选择标准和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需要考虑数据的访问模式、查询频率和关系的更新频率。同时,还要考虑维护索引和聚簇的成本,因为这些结构虽然可以提高查询效率,但也会增加更新操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数据库物理设计中存取方法选择的原则和实践,进而优化数据库性能和响应速度。

 

7.5.3 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概述
  • 目的: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和存储结构,包括关系、索引、聚簇、日志、备份等。
  • 重要性:涉及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成本的权衡。
1. 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 性能提升策略
    • 分离易变与稳定部分:将数据的变化频繁部分与较稳定部分分开存放。
    • 分离高频与低频存取部分:区分数据的访问频率,相应地调整存放位置。
  • 存储策略实例
    • 不同磁盘存放:表和索引放置在不同磁盘,利用磁盘并行提高IO效率。
    • 大表分割:将大型表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加快存取速度。
    • 日志文件与数据库对象分离:提高系统性能。
  • 系统差异:理解并利用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物理安排手段和方法。
2. 确定系统配置
  • 配置变量和参数
    • 系统提供多种配置变量和存储分配参数以进行物理优化。
  • 调整与优化
    • 初始值调整:系统默认值可能不适合所有应用,需要根据应用环境重新赋值。
    • 重要参数:用户数、数据库对象数、内存分配、缓冲区设置、存储分配、物理块大小等。
  • 性能优化:调整参数值以最大化系统性能。
  • 动态调整: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进一步调整,以持续改进性能。

对此,我们就可以系统地理解如何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存储位置和系统配置来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做出合理的设计决策。

我的理解:

  1. 存储结构的重要性

    • 存储结构决定了数据如何在物理介质(如硬盘)上存放。它直接影响数据的存取效率、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以及数据维护的成本和复杂性。
  2. 存放位置的决定

    • 选择数据存放位置是为了优化性能。这包括将易变和稳定部分的数据分开存放,以及将高频访问和低频访问的数据分开存放。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存取冲突,提高访问效率。
  3. 存储策略实例

    • 将表和索引分布在不同的磁盘上可利用磁盘I/O并行,提高读写效率。
    • 大表分割和存放可以帮助加快数据访问速度,尤其在多用户环境下效果显著。
    • 将日志文件与数据库对象分开存放可以改进系统性能,因为它减少了对同一物理介质的访问冲突。
  4. 系统配置的确定

    •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多种配置变量和存储分配参数,允许对数据库进行物理层面的优化。
    • 这些参数包括用户数、打开的数据库对象数、内存和缓冲区分配、物理块的大小等,它们都对数据库性能有显著影响。
  5. 性能与权衡

    • 在确定存储结构时,需要权衡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这通常涉及到在不同优化目标之间做出折中选择。
  6. 动态调整

    •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不是一次性的任务。随着应用的变化和系统性能的实际观测,可能需要动态调整配置来适应新的需求。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你可以更好地把握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核心要素,以及如何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和系统特性来优化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这对于实现高效、可维护的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

 

7.5.4 评价物理结构

目的
  • 选择最优方案:在多种可能的物理设计方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案作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 权衡考虑:评价过程涉及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和用户需求的综合考虑。
方法
  • 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评价方法和工具依赖于所使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 定量估算
    • 存储空间:估算不同方案需要的存储空间。
    • 存取时间:评估数据访问的时间效率。
    • 维护代价:考虑不同方案的维护成本和复杂性。
  • 比较与权衡:对估算结果进行全面比较和权衡,找出最优的物理结构。
选择标准
  • 综合性能:选择的方案应在性能、成本和用户需求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 用户需求满足:确保选定的结构符合或超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修正与调整
  • 不符合需求时的调整:如果所选结构未能满足用户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或重新设计。

对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物理结构评价的重要性和过程,以及如何基于定量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数据库物理结构。这对于设计高效、可维护且满足用户需求的数据库系统非常关键。

我的理解:

理解7.5.4节关于评价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概念,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1. 评价的目的

    • 目的是在多个可能的物理设计方案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这是因为不同的物理设计方案会对数据库的性能、存储效率、维护成本以及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2. 评价的依据

    • 评价主要基于定量分析,包括估算各种方案的存储空间需求、数据存取时间和维护代价。
  3. 考虑的因素

    • 时间效率:涉及数据的存取速度,如查询和更新操作的响应时间。
    • 空间效率:指数据存储的空间利用率,即如何在有限的存储空间内有效地存储数据。
    • 维护代价:考虑数据结构的维护成本,包括数据备份、恢复、更新等操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4. 权衡与比较

    • 评价过程需要在这些因素之间进行权衡,找出在性能、成本和用户需求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的方案。
  5. 用户需求的满足

    • 最终选择的物理结构应满足或超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如果所选方案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6. 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 评价的具体方法和工具会依赖于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为不同的系统可能提供不同的功能和性能分析工具。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把握数据库物理设计过程中评价阶段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以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既高效又能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

 总结:

重点

  1. 定量分析:进行精确的存储空间、存取时间和维护代价的计算。
  2. 性能权衡:在时间效率、空间效率和维护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3. 用户需求满足:确保选择的物理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4. 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理解并有效利用所选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分析工具和特性。

难点

  1. 综合评估:在不同设计方案的存储空间、性能和成本之间进行全面的比较和权衡。
  2. 用户需求理解:准确理解并反映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3. 动态调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物理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

易错点

  1. 过度优化:过分追求某一方面的性能(如存取速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如存储成本或维护复杂性)。
  2. 忽略用户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和需求。
  3. 评估工具误用:不正确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评估工具,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
  4. 静态设计思维:忽略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数据库使用情况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 4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夏驰和徐策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