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多处理机系统的进程调度

本文详细讨论了多处理机系统中进程调度的关键性能指标,如任务流时间、调度流时间和平均流时间,强调了处理机利用率和加速比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对称和非对称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进程分配策略及其优缺点,以及死锁的类型、检测和解除方法,指出在分布式环境中预防死锁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0.5 多处理机系统的进程调度

多处理机系统中进程调度的性能评价涉及多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体现了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反映了系统对任务处理的能力。下面详细解析这些评价因素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 任务流时间 (Task Flow Time)

任务流时间是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总时间。在多处理机系统中,由于任务可以在不同的处理机上执行,因此,一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可能包括在多个处理机上的执行时间之和。

2. 调度流时间 (Scheduling Flow Time)

调度流时间是系统中所有任务的任务流时间之和。它反映了在给定的调度策略下,完成所有任务所需的总时间。调度流时间越短,说明系统的调度策略越高效。

3. 平均流时间 (Average Flow Time)

平均流时间是调度流时间除以任务数量。它是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吞吐量和任务的等待时间。平均流时间越小,意味着系统能够更快地完成任务,系统吞吐量越高。

4. 处理机利用率 (Processor Utilization)

处理机利用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处理机忙碌状态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高利用率意味着处理机的闲置时间少,系统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5. 加速比 (Speedup Ratio)

加速比是衡量多处理机系统加速性能的指标,定义为单处理机上执行相同任务所需时间与在多处理机系统上并行执行所需时间的比率。加速比越大,表明多处理机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越强。

6. 吞吐率 (Throughput)

吞吐率指的是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系统处理任务的效率。

总结

多处理机系统的进程调度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效的进程调度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快速的任务处理能力和高的系统吞吐量。在设计调度策略时,通常需要在各种性能指标之间进行权衡,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针对具体的系统结构和任务特性,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调度算法是提高多处理机系统性能的关键。

 

 

多处理机系统的进程分配方式

在多处理机系统中,进程调度和分配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进程如何被分配到各个处理机上,不仅影响资源的利用率,还关系到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本文将探讨对称多处理机系统和非对称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进程分配方式及其特点。

对称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对称多处理机系统(SMP)具有一组相同的处理机,这些处理机共享系统资源,如内存和I/O设备。在SMP系统中,进程可以被分配到任何一个处理机上执行,形成了所谓的处理机池。

静态分配方式

在静态分配策略中,一个进程从开始到结束都固定在一个指定的处理机上执行。每个处理机都维护一个专用的就绪队列,进程在被阻塞后再次就绪时,仍然返回到该队列中等待执行。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调度开销小,但缺点是可能导致处理机之间的忙闲不均衡。

动态分配方式

动态分配策略旨在解决静态分配中的忙闲不均问题。系统维护一个公共的就绪队列,所有就绪进程都放在这个队列中。进程被调度执行时,可以分配到当前空闲的任何一个处理机上去执行。这种策略提高了处理机的利用率,减少了忙闲不均的现象。

非对称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非对称多处理机系统(非对称MPS)通常采用主-从(Master-Slave)架构,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驻留在主机上,而从机主要运行用户程序。进程调度由主机独立完成,从机需要时向主机请求进程。

主/从式进程分配

在这种模式下,所有进程分配任务都由主机处理,使得进程间的同步问题得以简化。主机维护一个就绪队列,对请求进程的从机进行分配。这种方式的处理较为简单,易于管理,但也存在不可靠性和潜在的系统瓶颈问题。

结论

无论是对称还是非对称多处理机系统,进程分配策略的选择都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静态分配虽然简单,但可能导致资源利用不均;而动态分配虽然可以平衡负载,但可能增加调度开销。在非对称系统中,主/从式进程分配简化了进程调度和同步,但存在单点故障和瓶颈问题。理想的进程分配策略应当根据具体的系统架构和应用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高效、平衡和可靠的系统运行。

 

 

10.5.2 进程分配方式

在现代多处理机系统中,如何高效地分配进程至各个处理器是提升系统性能、资源利用率和响应时间的关键。根据系统的架构不同,进程分配方式主要分为对称多处理机系统(SMP)和非对称多处理机系统(非对称MPS)中的进程分配策略。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系统中进程分配的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对称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在对称多处理机系统(SMP)中,所有的处理器都具有相同的功能,能够执行相同的任务,形成一个统一的处理器池。这种架构的系统支持两种主要的进程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方式

静态分配方法中,进程一旦被分配到某个处理器上,就会在该处理器上执行直到完成。每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就绪队列,进程在阻塞后再次就绪时,也会返回到原来的处理器上。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调度开销较小,但缺点是可能导致处理器之间的忙闲不均衡。

动态分配方式

为了解决静态分配可能带来的忙闲不均问题,动态分配策略应运而生。系统中设置一个公共的就绪队列,所有就绪的进程都放在此队列中。根据调度策略,进程可以被分配到任何一个当前空闲的处理器上执行。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平衡各处理器的负载,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

非对称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非对称多处理机系统采用主-从式架构,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运行在主机上,而从机则执行用户程序。进程调度和分配任务完全由主机负责。

主/从式进程分配

在非对称MPS中,主机控制所有的进程分配任务,从机在需要新的进程执行时向主机请求。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进程分配逻辑简单,易于管理。然而,这也意味着所有的调度决策和管理压力都集中在主机上,一旦主机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可能会瘫痪。此外,主机过载也可能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

结论

进程分配方式在多处理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称多处理机系统倾向于采用灵活的分配策略,以平衡负载和最小化调度开销。非对称系统则依赖于主机的调度能力,简化了管理但可能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理想的进程分配策略应当根据系统的具体需求和特点来定制,以确保高效、平衡的资源利用和优良的系统性能。

 

 

10.5.3 进程(线程)调度方式

多处理器系统(MPS)的进程(或线程)调度策略对系统性能有着显著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多种以线程为基本调度单位的调度方式。本文将探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调度方式,包括自调度方式、成组调度方式和专用处理机分配方式。

自调度(Self-Scheduling)方式

自调度机制

自调度是多处理器系统中最简单的调度机制之一,它允许处理器在空闲时自主从公共的进程或线程就绪队列中选取任务执行。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应用单处理机环境下的调度算法,例如先来先服务(FCFS)、最高优先权优先(FPR)和抢占式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算法等。

优点

  • 简单性:自调度方式简单、开销小,易于将单处理机环境下的调度机制迁移到多处理机系统中。
  • 提高处理机利用率:公共就绪队列确保了只要有任务待执行,处理机就不会空闲,有利于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

缺点

  • 瓶颈问题:单一的公共就绪队列容易成为系统瓶颈,尤其是在处理器数量众多的情况下。
  • 高速缓存效率低:线程频繁更换处理器可能导致高速缓存数据失效,降低缓存使用效率。
  • 线程切换频繁:相互合作的线程难以同时获得处理器运行,可能导致频繁的线程切换。

成组调度(Gang Scheduling)方式

成组调度通过将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作为一个整体分配到一组处理器上执行,旨在解决自调度方式中线程切换频繁的问题。

优点

  • 减少线程切换:一组相互合作的线程能够并行执行,有效减少了线程阻塞和切换。
  • 降低调度频率:每次调度可以同时解决一组线程的处理器分配问题,减少了调度开销。

缺点

  • 处理器时间可能被浪费:如果一个应用程序的线程数量少于分配给它的处理器数量,可能导致部分处理器空闲。

专用处理机分配(Dedicated Processor Assignment)方式

专用处理机分配方式为每个线程分配一个专用处理器,直至应用程序执行完毕。这种方式适用于并发程度高的多处理机环境。

优点

  • 避免线程切换:每个线程拥有专用处理器,完全避免了线程切换,提高了执行效率。
  • 简化调度决策:每个线程固定使用一个处理器,简化了调度逻辑。

缺点

  • 处理器资源可能被浪费:线程阻塞时,其专用处理器将空闲,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动态调度

动态调度允许进程在执行期间动态改变其线程数量,由操作系统负责处理器的分配,而作业则负责将处理器再分配给自己的线程。

优点

  • 灵活性:支持根据实时需求动态调整线程数量和处理器分配,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缺点

  • 调度开销:动态调整线程数量和处理器分配可能增加调度开销,需精心设计调度策略以降低其影响。

总结

多处理机系统的进程(线程)调度方式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场景和限制。选择合适的调度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具体需求、处理器数量、任务的并发性以及调度开销等因素,以实现高效、平衡的系统性能。

 

 

10.5.4 死锁

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死锁问题的复杂性显著增加,特别是在非一致内存访问(NUMA)分布式环境下,进程和资源的分布式特性使得对死锁的检测与解决更加困难。本文将探讨多处理机系统中死锁的类型、检测和解除方法。

死锁的类型

死锁在多处理机系统中主要分为两类:资源死锁和通信死锁。

  • 资源死锁:由于进程不当的推进顺序竞争可重复使用的系统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存储器等)引起的死锁。
  • 通信死锁:在分布式系统中,由于不同结点中的进程在发送和接收报文过程中竞争缓冲区资源而引起的死锁。这类死锁特征是进程既不能发送也不能接收,形成了僵持状态。

死锁的检测和解除

死锁的检测和解除方法可以分为集中式检测和分布式检测两种。

集中式检测

  • 机制:在系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中心处理机,负责收集和维护全系统的进程资源图,通过检测进程资源图中是否存在环路来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死锁。
  • 更新信息获取:通过周期性地发送变动消息、周期性地汇报新添加或删除的弧的信息,或检测进程主动请求更新信息的方式,以确保检测进程获取到最新的进程和资源状态信息。
  • 假死锁问题:可能出现因时序不一致导致的假死锁情况,需通过进一步的确认来判断。

分布式检测

  • 机制:依靠系统中各个竞争资源的进程通过相互协作来实现死锁的检测,每个结点中都设置一个死锁检测进程,通过消息传递和逻辑时钟来对资源请求和释放进行排序和管理。
  • 通信开销:由于需要广泛的通信和协作,分布式检测方法的通信开销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死锁预防的策略。

总结

死锁问题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比单处理机系统更加复杂,尤其在分布式环境下。资源死锁和通信死锁是两种常见的死锁类型,其检测和解除方法包括集中式检测和分布式检测两种主要方式。由于分布式环境下死锁检测的高通信开销,通常更倾向于采用预防策略来避免死锁的发生。针对死锁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多处理机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 16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夏驰和徐策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