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本质》读后感

精华荟萃

第1章 问题

技术的循环:技术总是进行这样的循环,为解决老问题去采用新技术,新技术又引起新问题,新问题的解决又要诉诸更新的技术。
我们被两种巨大的、无意识的力量所左右:一种是我们人类寄托在技术上的最深切的希望;另一个是我们对自然的最深切的信赖。

缺失了本质的技术

技术实际上是人类经验中最完整的已知部分之一。然而关于它的实质——它的存在的最深的本质,我们却知之甚少。
关于技术的理论之所以缺失,是因为:技术一直处于科学的阴影之中;那些认真思考技术的人大多数都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如果想知道,技术是如何联系的,如何起源以及如何进化的,我们需要打开它们,去看看他们内部的“解剖学”关系。

技术的进化

“进化”的完整含义:某类失误的所有对象联结在一起的过程,而其联结纽带也在于他们诞降自相同的先前对象的集合。然后对那种“新颖性”,即一种突变的、根本的新颖性,成为了技术进化论者最主要的障碍。

组合进化

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是来自此前已有技术的新组合。
组合进化:之前的技术形式被作为现在原创技术的组分,当代的新技术成为建构更新的技术的可能的组分。反过来,其中的部分技术将继续变成那些尚未实现的新技术的可能的构件。慢慢地,最初很简单的技术发展出越来越多的技术形式,而很复杂的技术往往用很简单的技术作为其组分。所有技术的集合自力更生地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地成长起来了。我们可以说技术自身创生了自身。这种极值便是组合进化。
技术的建构不仅来自已有技术的组合,还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捕捉和利用。

本书的主题

本书想创建的是关于技术的进化理论。将基于三条基本原理逐步构建这一理论。第一条:技术都是某种组合;其次,技术的每个组件自身也是缩微的技术;第三条基本原理是所有的技术都会利用或开发某种(通常是某几种)效应或现象。

第2章

技术的三个定义:技术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单数);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集成(技术体);技术是可供某种文化中利用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技术域)。
技术包含一系列操作,我们可以称之为技术的“软件”。这些操作需要物理设备去执行,我们可以称之为技术的“硬件”。当我们强调“软件”时,我们看到的是过程和方法;当我们强调“硬件”时,我们看到的是物理设备。

为什么要模块化

一开始的西一路松散地串在一起的零件,如果被用得足够多,就会“凝固”成独立的单元。技术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标准组件。

递归性及其重要性

技术具有层级结构:整体的技术是树干,主集成是枝干,次级集成是枝条,最基本的零件是更小的分支;技术具有递归性:结构中包含某种程度的自相似组件,也就是说,技术是有不同等级的技术构建而成。
在真实世界中,技术是高度可重构的,它们是流动的东西,永远不会静止,永远不会完结,永远不会完美。
低层技术决定高层技术可以完成什么。
所有的技术都可以作为组件为其他的新技术做好准备。

第3章 现象

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源泉。技术要达到某个目的,总是需要依赖于某种可被开发或利用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它们都应用了某一种或几种现象。
现象在能够被应用于技术之前,一定要被“驯服”,并且做好恰当的准备。

技术的本质

从本质上说,技术是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的现象的集合,或者说,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
大量的现象被捕获之后,会被封存在各种各样的装置中,并被重复使用。
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与此类似,我们可以把“现象”称为技术的“基因”。
生物对基因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结构,技术对现象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应用。

有目的的系统

目的性系统,是所有“实现目的的手段”的总体,既包括基于物理现象的技术,也包括基于非物理现象的技术。

捕捉现象

揭示新现象有三种途径:重新关注在实验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通过理论与推理寻找现象的蛛丝马迹;某种尝试的副产品。
现象是以累积式建构起来的。现象首先被捕获,然后这现象被用于制造设备,并接着进一步揭示新现象。

技术与科学

科学与现象的关系:科学提供观察现象的手段;科学提供与现象打交道时所需的知识;科学提供预测现象如何作用的理论;科学提供捕获现象,为我所用的方法。
学术界争议的焦点:科学发现新现象,而技术则利用了它们,所以看起来科学在发现,而技术则在进行应用。
科学不仅利用技术,而且是从技术当中建构自身的。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建构于技术,而技术是从科学和自身经验两个方面建立起来的。科学和技术以一种共生方式进化着,每一方都参与了另一方的创造,一方接受、吸收、使用着另一方。两者混杂在一起,不可分离,彼此依赖。
新现象和新技术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新现象提供了发现新现象的新技术,或者说新技术发现了导致新技术的新现象。
没有现象,技术就不会存在,但反之则不然。现象本身与技术无关,它们(至少物理现象)仅仅是存在于世界中,我们无法控制其形成或存在。

第4章 域

个体技术聚集成群的原因有:共享了效应或现象族;分享了共同的目标。
某种形式的共性,或者是因为使共同工作成为可能而共同固有的能力,可以定义为一个技术集群,对于这种集群或技术体,我们称之为域。
单个技术之于技术体,就如同程序之于编程语言一样。

域定

工程设计是从选择一个域开始的,也就是要选择一组适合建构一个装置的元器件,这个选择过程,我们称之为“域定”。
重新域定,是指以一套不同的内容来表达既定的目的。重新域定不仅提供了一套新的、更有效的实现目的的方法,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技术的颠覆性改进。

设计就如同语言表达

一个域就相当于一种语音,当某个域在产生一件新的艺术品时,就相当于这个域在以某种语音进行表达。语音的组织必须依据语音规则,设计的建构也要根据域允许的组合规则进行,这种规则就是语法。
如同语音的组织必须依据语音规则一样,设计的建构也要根据域允许的组合规则来进行。我将这种规则称为语法。可以将语法想象成一个域的“化学”规则,则确定什么可被允许进行组合的一组原则。

第5章 工程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技术是一种非常易变的东西,它是动态的、活的,会随时间发展而不断进行构成和发生变化。
技术通过改变内部组件的结构进行适应,以及通过新组合产生新结构。

标准工程

标准工程是执行一个新项目时,在一直可接受的原则下聚集方法和设备的过程,是对已有技术的新的计划、试制和集成过程。
设计与发展是与人高度相关的组织和行动过程。

解决问题的工程

一个完整的设计是针对一系列问题的一系列解决。

组合与解决方案

组合不是工程创造过程的目的,而是选择的结构,是为了产生技术的一个新实例而完成要素聚集的结果。
先有意向,然后是完成的方法——组件的恰当组合。所以设计即表达。
设计是关于解决方案的选择。

未来的技术构件

一个解决方案如果被使用的次数足够多,它就成了一个模块,并因作为适用于标准用途的模块而具有包容性,它自己也成了一项技术。
解决方案并不是像生物进化那样一步一步地变化而来的,它们是快速聚集起来的组合,并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某些解决方案虽然始于小的偶然事件,但将继续占据未来设计的主导地位。最终流行起来的技术是被从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出来的。但是,正如后来的研究指出的那样,它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标准工程中的每一个项目都会使一系列问题显现出来,每一个解决的结果都是一套对应的解决方案。可用的解决方案被建构并在实践者中传播,其中一些可能变成技术名次,进而变成未来技术的建构元素或模块。标准工程对创新和进化都贡献良多。

技术的起源

什么样的技术才算新技术

新技术是针对现有目的而采用一个新的或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技术。新技术是在概念当中或实际形态当中,将特定的需求与可开发的现象链接起来的过程。
发明有两大模式:肇始于链条的一端源于一个给定的目的或需求,然后发现一个可以实现的原理;发轫于链条的另一端,从一个现象或效应开始,然后逐步嵌入一些如何使用它的原理。

找到一个基本原理

原理有时候是借用的,他们本来满足的是别的目的,或使用的是另外的域。
原理有时候是借用的;有时候来自于以前概念的组合;有时候来自于对过去的回顾;有时候是和现存功能性结合在一起出现的。原理来自于已有的其他设备、方法、理论或功能之中,他们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的。

概念的物化

最初的呈现可能真的很微弱,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努力、自组织性的修复以及随后呈现的更棒的建构,巩固的工作状态就复现出来。这时,一个新的原理就进入到一个基本可靠的状态了,即它具备了物理形态。所以这些都需要时间——它考验着赞助者和主管们的耐心。

什么是发明的核心

发明的核心在于发现合适的可行性结晶方案,即“看见”合适的工作原理。
发明的核心是心理联想。

科学与数学中的发明

广泛来说,科学、数学和技术都可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因此需要遵循同样的逻辑:三者的构成都始于形式或原理:对于技术,是源于概念性的方法;对于科学,是源于解释性的结构;对于数学,则源于真理与基本的公理结构。

发明与新的构件

所有发明都是目的与完成目的的原理之间的链接,并且所有发明都必须将原理转化为工作元件。
无论哪种情况,发明都是产生于那些提供了制造新元素必要功能的已有技术(现存的元素)的组合。

第7章 结构深化

技术的两种发展机制:内部替换和结构深化。内部替换是指用更好的部件(子技术)更换某一形成阻碍的部件。结构深化是指寻找更好的部件、材料或者加入新组件。
通过选择更好的方案来解决其内部设计问题,技术的不同版本将逐步得到改善。这是达尔文理论中的变异和选择在技术中发挥作用的提现。

内部替换

限制性障碍令技术投资者大为恼火。为了进一步发展,遭遇到的每个瓶颈都必须得到认真对待。令人沮丧的是,限制是不可避免的。

结构深化

为了突破局限而不断增加次级系统,技术因此发展地越来越精致。技术结构就是这样不断被“加深”或不断地被设计地更加复杂的。
为了克服各种极限,一个技术还需要主动增加层级系统或次级模块以完成如下目的:(1)加强基本性能。(2)对改变或异常进行监视并做出反应。(3)增强安全性和可靠性。

锁定和适应性延伸

在新旧原理更替的过程中,旧原理往往已经被锁定了,有4个原因导致旧原理通常会存在较长的时间:经过精致、繁复的过程之后,已经成熟的旧原理会表现地比它的新对手好;采用新原理可能意味着改变周围的结构和组织,因为成本过高,所以可能不会被实现;从业者不认可这个新原理带来的愿景或承诺;新原理将旧知识过时,它在潜在的新原理与安全的旧原理之间制造了一种认知失调以及情感上的不匹配。
自适应延伸:对旧有的成功原理的锁定所引起的现象。
新原理的起源、结构深化、锁定以及适应于延伸等现象组成了一个自然周期。

颠覆性改变与重新域定

域是如何进化的

域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是围绕核心技术联合而成的,一是从一个现象簇中建构起来的。
域的生命周期:诞生。解决母域中的特定问题,在理解和实践中固化、发展;青春期。解决发展中的阻碍,产生可行的技术并应用于市场;成熟期。市场由狂热走向冷静,新的域以自己的方式深入地影响经济,进入稳定成长阶段;晚年。鲜有重要理念产生,有些域会被取代,但大多数还得以存在并服务于人类。

经济的重新域定

经济的重新域定,是指已有产业去适应新的技术体,从中提取、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内容,并将其中部分零部件和新领域中的部分零部件组合起来,有时还会创造次生产业。
域和经济的共变和共创过程,称为“颠覆性改变”。

经济中的时间

仅有企业和人们对新技术的适应还不够,只有新技术自身也开始适应企业和人,才到了真正有所成就的时候。
变化(经济中的时间)的出现是基于经济基本结构自身的改变。这样的情况通常在两个尺度上发生,一个比较快的尺度和一个比较慢的尺度。较快的尺度可以称它为快时间,即新技术的设计、测试及被经济吸收的时间,它会显示事物变化的步调,以及新的经营活动和新的做事方式的步调。这按常规时间尺度中的月或年来衡量。较慢的尺度可以称之为慢时间,它会出现在新的经济体进入经济领域时,慢时间在经济和社会中显现为时代。他们共同在经济中创造了“时间”。这将按常规时间尺度中的数年或数十年来衡量。

创新与国家竞争力

创新存在于新的解决方案转变为标准工程的过程中,其间包含着许许多多微小的进步和修正,他们累积在一起共同推动着实践前进;创新存在于由发明引发的根本性新技术产生的过程中;创新存在于这些新技术在改变内部组件或结构深化时,因增加组件而获得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还存在于技术体从出现到随时间而发展,最后创造性地改变了那些与之遭遇的产业的过程中。
创新有两个主要的主题。一个是如何不断在现有工具箱里的零部件及实践中去发现或组合新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是产业如何不断将他们的实践过程同那些来自新的工具箱(新域)的功能组合起来。

第9章 进化机制

组合

机会利基的出现召唤新技术的诞生,绝大多数机会利基的产生源于技术自身,这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每个技术通过它的存在建立了一个能够更经济或更有效地实现其目的的机会;每项技术总是需要另外的支撑技术来制造它,这些支撑技术又需要它们自己的次级支撑技术;技术经常引发间接性的问题,这会产生需要提供解决方案的需求或机会。

技术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首先,技术进化没有可以预先决定的确切顺序。作为这些不确定性的结果,技术体的进化具有历史偶然性。他们出现的顺序和时间不同,会导致技术的差异较大。但是却也不完全随机。在3000年前,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100年后的技术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现在我们将很难预计50年后的技术会是什么样的。主要是因为潜在组合是成指数型增长的。
其次进化在时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
在生物钟,组合会有,但不是定例,不会经常有,也不会像我们在技术汇总看到的那样直接。在生物进化中,变异和选择是第一位的,而组合的发生是非常偶然的,但常常会有惊人的结果。在技术中,组合进化是第一位的,是常规定例。达尔文进化的变异和选择也存,但是他们是靠后的,是在一家形成的结构之上产生的。

经济就是技术的一种表达

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经济从它的技术中浮现,并不断从它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并且决定哪种技术将会进入其中。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并随这些技术的进化而进化。

我们的立场是什么

本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关于技术的理论——“一组连贯的一般命题”,并希望节次能够提供一个帮助我们理解“技术以及技术怎样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框架。
理论始于三个原理:一切技术都是元素的组合;这些元素本身也是技术;所有技术都利用现象打成某个目的。其中第三个原理特别提示我们,技术的本质就是对自然的编程,它是一种对现象的捕捉,并驾驭这些现象为人类的目的服务。
经济发出需求信号,检验商业理念的可行性,提出对新版技术的需求。但是经济不仅是技术的接收器,也不仅是升级技术的接收器,更要的是,经济是其技术的表达。

技术具有生物属性,反之亦然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扩宽了组合的可行性,这是因为即使功能组件来自于不同的域,但他们一旦进入到数字化的域,就都变成了相同类型的操作对象——数据字符串,因此马上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组合了。
所有技术在某种意义上都同时具有机械性和生物性。
从概念上看,生物学正在变成技术。从实际上看,则技术正在成为生物学。

繁衍性经济

在繁衍性经济中,竞争优势不仅只是来自于资源储备及将这些转变为最终产品的能力,而且来自将深层知识储备转化为新的战略性组合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从占有资源的角度获取国民财富的总量开始不如从占有专业科学技术知识的角度获得的那样多了。
现在技术的本质发生了一系列新的转变:管理上从优化生成过程到创造新组合,即新产品或新功能;从理性到意会;从以商品为基础的公司到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从购买要素到形成联盟;从稳态操作到不断适应。
如果说旧经济是一门机器,那么新经济就是一们化学。它不断创造自己,产生新的组合,总在发现着,永远处在过程之中。
秩序、封闭、均衡作为组织解释的方式现在开始让位与开放性、不确定性以及持续不断的新颖性的涌现。

我们该怎样看待技术

技术是对自然的编程,是对自然现象的合奏和应用,所以在最深的本质上,它应该是自然的、是极度的自然,但它并不使人感到自然。如果技术将我们与自然分离,它就带来了我们某种类型的死亡。但是如果技术加强了我们和自然的联系,它就肯定了生活,因为也就肯定了我们的人性。

新认识

  1. 作为技术出身的人,读起来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作者提供了一个视角,去剖析技术是什么,以及如何进化。相信未来对工作会有些启发。
  2. 发明来源于已有技术的组合,那么熟悉各种基础算法,是后期可以组合起来求解新问题的基础。所以各种基础算法都很有价值,包括LeetCode题目。
  3. 通过研究技术的本质,对未来的发展,也给出了作者的展望,这是很大的价值之一。
  4. 通过对技术的反思,来定义技术到底应该为人类服务什么。有意思的思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