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别塔
最近,微软入股facebook而使得facebook市值高达150亿美元,google的CEO施密特立刻放言facebook的价值被高估。作为和微软竞购facebook未遂的google,在时候CEO如此言论一点不奇怪。但让我吃惊的是,还没几天,google就公开宣布即将推出“open social”项目,直接针对facebook和其核心产品F8计划。
google公司无疑是当前互联网霸主。因此,在我的印象中,近几年来,google面对各种挑战都是从容应对,举重若轻,然后轻易化解,很有大家风范。更进一步,google不断的技术创新,像google earth等等项目,都充满想象力和探索性,并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通过资本和技术创新,google基本上确实做到了互联网的“带头大哥”地步。但,似乎就是这一次,面对facebook的挑战,google第一次表现出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敌意,一种隐约的焦虑感。
那么“一哥”google为什么会这样呢?
《旧约》记载,大洪水之后,人类重新开始发展。人们决定联合起来兴建一座通天塔——巴别塔(Babel),希望能通往天堂。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巴别塔的失败,从来没有阻碍人类对于沟通的尝试。比如,亚历山大在埃及建设大图书馆;流行过一段时期的“世界语”运动等等。而最近的一次尝试就是互联网和google。
google的终极目标和公司逻辑即建立在如下假设: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以pagerank为核心工具,将全人类已有知识和头脑中知识“链接”组织起来,然后全人类交流和共享。
Google公司之所以伟大,即因于此。它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全人类共享知识),一个可操作的工具(Pagerank);不管google公司做什么,本质上它都是在用这个“工具”去完成它的目标。或者这么说,google就是在建立互联网时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互联网时代的巴别塔。
在建造“通天塔”的路上,几年来google一路狂奔,几乎从无遇见挑战。资本、商业、用户口碑,三个方面都是一篇赞誉。套用一句网络词语,google这几年这可谓:“很好,很强大”
几年来,google也不断遇到挑战。国内外层出不穷的搜索概念,一个个公司走马灯一样此起彼伏。但是,无论什么概念,无论什么团队,从来没有一个“搜索”公司能真正挑战google。唯一对google形成局部竞争优势的是中国的百度和韩国的Naver——但即使如此,这两家公司主要也是依靠本土优势,并且只在本土获得领先。(什么时候百度如果说“百度更懂英文”,才能说真正在全球范围内挑战了google)。
其实我们看看历史就知道:当年,google从yahoo的“媒体(门户)”时代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自己也做“媒体(门户)”,而是换了游戏规则为“搜索”;同样,我认为在目前“搜索”如日中天的网络时代,下一个Big deal一定不会是“搜索”,一定是别的一个应用。但到底是什么应用呢?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断在思考和探索。而今天,我用这篇博客即是希望揭示一个确凿趋势:
下一个互联网上的Big deal是“社会化网络”(Social Network);或者用中文意思来说——“关系”(Guanxi)。:)。
二、巴别塔的倒掉
我们刚才说,google的立身之本在于其逻辑架构和工具pagerank。但是,google的成立,还在于有两个更基础的假设:第一,爬虫程序,从互联网上抓回页面;第二,google广告,google行之有效的基本商业模式。可以形象地想,google公司如一个伟大的帝国屹立,而其最基础的砖瓦是每时每刻不知疲倦的爬虫程序;以及每时每刻锱铢必较的google广告——前者提供价值,后者讲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
那么,如果网站都不让google“爬取”,网站不放google的广告,google帝国不就轰然倒塌吗?当然,这是痴人说梦。网站不光希望google爬虫来抓取,还希望抓得越多越好——所有做站的人,无不希望SEO,无不希望PR值高一点点。同样,中小网站基本都会放google或百度广告,这是中小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些,基本上是我们这些做网站的人之常识和惯例。但现在,facebook为代表的一批网站,并且只有facebook模式(myspace现在都算不上),开始从上述两个方面同时、根本性地颠覆“google模式”,如同多米诺骨牌,google的巴别塔之梦,开始出现漏洞。
第一,Facebook开创了“拒绝搜索引擎”的成功模式。Facebook首页几乎是空白页,所有内容都需要登录访问,因此几乎不能被搜索引擎的爬虫抓取,不能依靠搜索引擎的流量。但facebook却做成了一个大站,这证明了即使没有google等搜索引擎,一个网站也能发展并壮大。而facebook开创的这个模式,其实也是myspace的模式,即“社会化网络”。也就是说,myspace和facebook等等社会化网络网站,已经用自己的成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模式存在并能够成功:社会化网络(关系)应用。
接下来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社会化网络可以不那么依赖搜索引擎?也许你的答案是“人际口碑和关系传播”。这个答案不错,但我认为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原因在于“社会化网络”的逻辑,正好是“google亚历山大图书馆”逻辑的对立统一——Google逻辑建立于对“结构化”的“知识”的处理;而“社会化网络”的逻辑建立于“非结构化”的“知识”的处理。Facebook正是“发现”了这种对“非结构化”的“知识”处理逻辑,才是真正用一根针,捅开了一片天,从根本上挑战了google。
另一个问题,如何建立一个社会化网络应用?对这个问题我肯定不能公开回答,但是我确实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以蚂蚁网来说,我们的“社会化商务”即是“社会化网络”的一个子集。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应该说在国内还算是比较早的。而业界不太看好的51.com,我倒是认为他们在“社会化网络”方面做的最到位——即使51.com看起来是如何“低端”。
第二,Facebook的F8计划配合flyer pro计划,可能颠覆google的广告模式。因为flyer pro计划刚刚部署,效果还有待观察。所以这点不详细说了。但是从架构上看,F8配合flyer pro是能够部分颠覆google广告逻辑的。
总结本段的两个主要观点,我认为,Facebook以“社会化网络”模式,使得google再也不可能“一统江湖”;而这就是google为什么面对那么多次挑战都不着急,但这次却对facebook“急”了。(myspace没有类似f8计划,所以google不太感到威胁;而是通过购买广告,使得自己能取得控制)
三、中国特色
Facebook目前的成功,足以会让中文网络出现一批“类facebook”网站,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如同前段时间一批批中国的myspace一样,这些网站其实既不了解西方的“社会化网络”,也不了解中国的用户。
就我视线范围内,目前还没有一家网站,真正在“社会化网络”方面获得成功;但确实有一些网站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有人可能要说,凭什么你麦田认为国内现在没有一家成功的社会化网络网站?我的理由如下:
因为——目前国内互联网用户根本就没有成熟到,把“社会化网络”作为主要服务的阶段。请看下表:
国外
|
ICQ
|
Blog
|
Facebook
|
成为主流应用时间
|
1997年
|
2001年
|
2007年
|
国内
|
QQ
|
博客
|
?
|
成为主流应用时间
|
2002年
|
2006年
|
2012
年?
|
国内落后于国外时间
|
5年
|
5年
|
5
年?
|
上面的数据可能有一些绝对推导,但我希望大家关注的不是“5年”,而是我们当前中文用户的情况。强扭的瓜不甜,目前中文用户还是“blog”阶段,完全没有到“社会化网络”阶段,那些号称自己现在有千万用户,号称自己是facebook中国的网站,其实应该想想:真有这么多用户吗?现在就有这么多用户,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最后我想说,我上述判断的真正理由,在于调查。我最近连续随机性地深入访问几百个博客。我的调查,完全支持我的判断:
社会化网络应用,在中国还是刚刚萌芽!
但社会化网络应用,已经被facebook确凿地证明:这是下一个google,下一个big deal。
Facebook的精髓不在于社会化网络(SNS),甚至不在于open api——后者国内尤其没法学。国外Facebook一开放api,来了8000个独立应用,各自各精彩;我们这要是一开放api,好嘛,来了8000个站长。来8000个站长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提供的内还容全一样。8000个同样的美女,想想吧,就是天仙,也把你看吐了。
Facebook的精髓,facebook的广告系统。
Facebook的flyer pro(现在已经改名facebook ads)包括三个部分:Social Ads,Facebook Pages和Insights。第一部分是主体,下面会详述;第二部分是厂家页面,意思不大;第三部分本质上是一个广告自维护系统,但是facebook让广告主获得更多用户信息,就有了数据分析的功能,所以国内有些报道把这部分认为是可以收集用户信息,不很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Facebook ads只是facebook business的一部分,除了ads以外,facebook的beacon计划等商业应用,也很有意思。真正要研究facebook的business,需要把这些要素全盘综合考虑。以后有闲情,我会谈谈beacon,今天就说facebook ads,尤其是其中的social ads。
目前国内业界对social ads的观察,我认为存在两个普遍的误区:一,把social ads看作更精准的“分众人群”广告;二,把social ads看作“口碑营销”。上述两点观察,不能说不对,但我认为还没抓住其真正的关键——“朋友之间的消费推荐”。要说清楚这点,需要倒过来看看“广告”的演化:“传统广告”和“google ads”。
“传统广告”是一种push模式,面向不确定受众的“广播”模式,也因此,传统广告往往会选择受众关注的人或物(事)作为代言,他们的思路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从而让有影响力的人带动大众。传统广告的代表就是门户网站,比如新浪。
“Google广告”是一种“半pull”的模式,虽然广告的投放也是页面广告,但由于受众先“主动”搜索了关键词,所以相当于受众有“一半”的“pull”行为。我们不是说google广告模式一定“取代”传统广告模式,但是google广告模式的思路是“影响有关联的人”,确实比传统广告模式更有效。正是如此,才支撑了google的庞大市值。本质上,google其实是个广告公司。
而facebook的social ads做出了一种全新的广告模式:“影响有关系的人”。这种模式能产生,在于google广告模式存在不完美之处:我们消费生活中,消费的完成很多时候存在非确定性、非主动性和含混性。举例;一个小姑娘逛商城,她本来想买一件衣服,但最后衣服没买,却买了鞋子。这样的情况很多。Google广告相当于告诉小姑娘去哪买衣服,而facebook广告却有可能最终建议的是让她买双鞋。我们假设有个全能的上帝在观察小姑娘的购物行为,那么最后他会发现:facebook的广告模式,至少在这种情境下,可能更有效。
现在的问题就转换为,facebook广告如何能“猜中”小姑娘想要的是鞋子呢?解决方案就是——影响有关系的人。Facebook假设小姑娘的某个朋友,正好有这双鞋;然后facebook躲在幕后,让小姑娘的朋友事实上去影响了她。
请注意,我不是在说facebook的social ads一定领先于google ads;就好比google ads目前也不能全面取代门户传统广告。但如果你看看下一个表,就会发现很有意思:
互联网趋势
|
门户时代
|
搜索引擎时代
|
社会化网络时代
|
代表公司
|
Sina
|
Google
|
Facebook
|
广告模式
|
传统页面广告
|
关键词广告
|
社会化广告
|
代表应用
|
Banner广告
|
Google ads
|
Facebook ads
|
我的观点是:广告,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地标”。一个互联网时代,就会有一种典型的广告模式;反之,一种典型的新广告模式成立,寓意着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到来。
社会化网络应用,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时代,形态已经确立。
在国内,谁真正在做facebook模式呢?是陈一舟吗?陈一舟知道的是亦步亦趋。Facebook振臂一呼白领,公司邮件注册;陈一舟立马举起胳膊“白领,公司邮件注册”;facebook振臂一呼“商务”,陈一舟立马举起胳膊“电子商务”。当然,我也承认,校内网的界面倒确实的非常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