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山-盆系统的构成
“原-山-盆”系统由三个主要构造单元构成,分别是:
(1) 原地台(Craton)
- 定义:原地台(克拉通)是稳定的大陆内部区域,地壳厚度大、坚固,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平静时期。显示为一个宽广且平坦的区域,代表着古老而稳定的大陆基底。
- 特点:
- 主要由古老的结晶基底和覆盖其上的沉积盖层组成。
- 是陆地沉积物的重要来源,为周边构造单元(如造山带和盆地)提供物质。
- 通常为地质构造活动较少的稳定区,沉积特征以稳定的海陆交互沉积为主。

(2) 造山带(Orogeny/Mountain Belt)
- 定义:造山带是由于板块碰撞、俯冲或挤压作用而形成的山脉或地质褶皱区域。
- 特点:
- 地壳活动强烈,常伴随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褶皱断裂。
- 是动力最活跃的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源,向周边盆地运送碎屑。
- 造山作用和侵蚀作用相互交替,控制了沉积物的供给和流向。
(3) 盆地(Basin)
- 定义:盆地是地壳上凹陷的构造区域,是沉积物的主要汇集场所。
- 特点:
- 分为构造沉降盆地(如裂谷盆地)和沉积填积盆地(如前陆盆地)。
- 通常与造山带毗邻,接收来自造山带的碎屑沉积。
- 沉积环境多样,包括湖泊、河流、三角洲、海洋等。
2. 原-山-盆系统的构造沉积演化
构造沉积演化 指的是“原地台-造山带-盆地”在构造作用和沉积作用影响下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
(1) 起始阶段:原地台的稳定沉积
- 构造背景:稳定的大陆地壳,构造活动较弱,沉积环境以浅海或陆地为主。
- 沉积特征:
- 沉积盖层形成,主要是浅水碳酸盐岩或碎屑岩。
- 沉积过程缓慢且均匀,物源局限。
(2) 构造活跃阶段:造山作用和盆地形成
- 造山带的隆升:
- 由于板块挤压、俯冲或碰撞,形成褶皱和断裂,造山带隆起。
- 隆升作用伴随强烈的侵蚀作用,向周边盆地提供大量碎屑物质。
- 盆地的沉降:
- 造山带周边形成前陆盆地(foreland basin)或边缘盆地(marginal basin)。
- 沉积物从造山带运入盆地,形成巨厚的沉积层。
(3) 后期演化阶段:造山带退化与盆地沉积稳定
- 造山带的退化:
- 山体高度降低,侵蚀减弱,沉积物供给减少。
- 盆地的充填与抬升:
- 沉积盆地逐渐被填满,最终可能被抬升为新的地貌单元(如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