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org-xserver相关完全解析

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xorg-xserver 相关的知识
1.linux系统图形界面框架
2.xserver 和x client启动过程
3.图形2d,3d加速原理简介
4.xserver主分支代码解析。
5.xserver,xclient协议简介
6.一个基于Xlib的简单例子解析
7.radeon驱动初始化代码解析.

1.linux图形界面框架
参考至:http://dzdl.ipchina.org/site/?uid-9-action-viewspace-itemid-49
linux图形界面又称x系统,其主要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a)xserver
b)显示管理器 (Display Manager) 例如(gdm kdm xdm等)
c)窗口管理器 (Window Manager) 例如(metacity ,fluxbox等)
d)DM 和 WM之上的一些图形应用程序
在使用中一般都是b,c,d三者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工作环境,例如KDE ,GNOME等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广义上的xclient

a)xserver 主要提供基本的显示接口共xclient使用,并将用户的操作等也反映给xclient,
是xclient与硬件的一个中间层。xserver相关的两个主要部分是
(1) xorg.conf
xorg.conf是X Server的主要配置文件,它包含一个当前系统的硬件资源列表。X Server就是根据这些硬件资源“组织”出基本的图形能力。xorg.conf文件在/etc/X11/xorg.conf,主要包含几个字段:
Files: X系统使用的字体存放目录(字体的具体使用由FontConfig工具主持)
InputDevice: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的信息
Monitor: 显示器的设置,如分辨率,刷新率等
Device: 显示卡信息
Screen: 由Monitor和Device组装成一个Screen,表示由它们向这个Screen提供输出能力
ServerLayout: 将一个Screen和InputDevice组装成一个ServerLayout
在具有多个显示设备的系统中,可能有多个Screen和多个ServerLayout,用以实现不同的硬件搭配。
在最近的xorg版本中,X Server已经开始自动侦测硬件,现在的xorg.conf已经都成了默认名称。具体细节还待查,但基本原理还是不变的。
(2) X session(X会话)
X session是指X server启动后直到X server关闭之间的这段时间。这期间一切跟X相关的动作都属于X session的内容。管理X session的程序称为Display Manager,常听说的gdm或kdm就是gnome/kde所分别对应的Display Manager。
开启一个X session,也就是开始了图形界面的使用。在开启的过程中,Display Manager会对用户进行认证(也就是用户名密码的输入),运行事先设置好的程序(比如scim输入法就是这个时候启动的)等等。
这个开启过程要执行的一系列操作都可以在/etc/X11/Xseesion以及/etc/X11/Xsession.d/目录下看到,其他还有一些配置文件如Xsession.options, Xresource等,都是执行的X session的初始化过程。仔细阅读这些脚本或配置文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X

b), Display Manager
上面说过,Display Manager(后简称DM)是管理X session的程序,常见的有gdm, kdm, xdm等。对于默认进入X界面的Linux系统,必须将DM程序在开机时执行,即:/etc/rc2.d/S13gdm。下面我们从手工启动X的过程,看一下DM为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如果没有设置DM在开机时运行的话,手动启动X使用startx命令。
man startx
可以知道,startx的作用可以看作是Display Manager的一种隐性实现。它使用xinit命令,分别根据/etc/X11/xinit/xinitrc和/etc/X11/xinit/xserverrc中所指定的设置唤起X。
其中,xserverrc执行X server的运行任务;xinitrc则运行Xsession命令。从/etc/X11/Xsession脚本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也就是进入/etc /X11/Xsession.d/目录轮询地执行所有脚本。很明显,这些也就是前面所说的Xsession初始化工作。
综合起来说,Display Manager完成三个任务:1, X Server的启动; 2, X session的初始化; 3, X session的管理。

c), Window Manager
X Server提供了基本的图形显示能力。然而具体怎么绘制应用程序的界面,却是要有应用程序自己解决的。而Window Manager(桌面管理器,后简称WM)就是用来提供统一的GUI组件的(窗口、外框、菜单、按钮等)。否则,应用程序们各自为政,既增加了程序开发的负担,不统一的桌面风格对视觉也是不小的挑战。
WM的启动由DM控制,在gdm的登录窗口,我们可以进行选择。常见的WM有:Metacity(Gnome默认的WM), fluxbox, fvwm, E17等。

d), X Clients
最后,就是X Client了。X客户端程序,顾名思义,就是使用X服务的程序。firefox,gedit等等都属于X Client程序。X Client部分值得考虑一下的就是DISPLAY环境变量。它主要用于远程X Client的使用。该变量表示输出目的地的位置,由三个要素组成:
[host]:display[.screen]
host指网络上远程主机的名称,可以是主机名、IP地址等。默认的host是本地系统,你可以在自己系统上echo $DISPLAY看一下。
display和screen分别代表输出画面的编号和屏幕的编号。具体细节由于硬件的缺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xserver 和x client启动过程
参考:http://blog.csdn.net/clozxy/archive/2010/04/15/5488699.aspx

对xserver和x client的启动过程的探讨主要是对startx命令的探讨
startx脚本网上解释的很多,这里就不多做介绍,对startx介绍分以下两个部分
(1)xinit用法
startx其实是个脚本,最终调用的是xinit命令,其用法如下:
xinit 的用法为: xinit [[client] options ] [-- [server] [display] options] 。其中 client 用于指定一个基于 X 的应用程序, client 后面的 options 是传给这个应用程序的参数, server 是用于指定启动哪个 X 服务器,一般为 /usr/bin/X 或 /usr/bin/Xorg , display 用于指定 display number ,一般 为 0 ,表示第一个 display , option 为传给 server 的参数。

如果不指定 client , xinit 会查找 HOME ( 环境变量 ) 目录下的 .xinitrc 文件,如果存在这个 文件, xinit 直接调用 execvp 函数执行该文件。如果这个文件不存在,那么 client 及其 options 为: xterm -geometry +1+1 -n login -display :0 。

如果不指定 server , xinit 会查找 HOME( 环境变量 ) 目录下的 .xserverrc 文件,如果存在这个文件, xinit 直接调用 execvp 函数执行该文件。如果这个文件 不存在,那么 server 及其 display 为: X :0 。如果系统目录中不存在 X 命令,那么我们需要在系统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 X 的链接,使其指向真正的 X server 命令( Ubuntu 下为 Xorg )。

因此startx的用法跟xinit一样:startx [ [ client ] options … ] [ – [ server ] options … ]

(2)startx的几种启动方式
由对 startx 脚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startx 主要有三种启动方式:
a) 、一种是自己指定要启动的 client 和 server , 例如: startx /usr/bin/xclock – /usr/bin/X :0 ;
b)、一种是通过在 $HOME 下新建 .xinitrc 文件来指定要启动的多个 client 和 .xserverrc 来指定要启动的 server;
c)、还有一种是直接输入 startx 而不指定参数,这也就是我们启动 gnome 桌面的方法。

在 c 这种启动方法中, startx 脚本会先去看系统目录( /etc/X11/xinit/ )下的 rc 文件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就会用默认的 xterm 和 /usr/bin/X 来启动 xinit 。显然, startx 启动的不是 xterm ,而是 gnome 桌面,因此 gnome 的启动是通过系统文件 /etc/X11/xinit/xinitrc 来指定的。

而 /etc/X11/xinit/xinitrc 文件的内容如下所示:

#!/bin/bash  # 注意 : 该脚本用的是 bash shell 解析的

# $Xorg: xinitrc.cpp,v 1.3 2000/08/17 19:54:30 cpqbld Exp $

# /etc/X11/xinit/xinitrc
#
# global xinitrc file, used by all X sessions started by xinit (startx)

# invoke global X session script
. /etc/X11/Xsession   # 在当前这个 shell 环境中执行 Xsession 脚本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因此, gnome 的启动应该在 Xsession 里。

而 X Server 的启动则是通过系统文件 /etc/X11/xinit/xserverrc 来指定的 , 这个文件的内容为 :

#!/bin/sh # 注意:该脚本用的是 Bourne shell 解析的

# $Id: xserverrc 189 2005-06-11 00:04:27Z branden $

exec /usr/bin/X11/X -nolisten tcp
  • 1
  • 2
  • 3
  • 4
  • 5

综上所述, startx 的默认启动过程为: startx 调用并将系统文件 /etc/X11/xinit/xinitrc 和 /etc/X11/xinit/xserverrc 作为参数传给 xinit , xinit 就会先执行系统文件 /etc/X11/xinit/xserverrc 以启动 X Server ,然后执行 /etc/X11/xinit/xinitrc ,而 xinitrc 则会执行脚本 /etc/X11/Xsession ,而 Xsession 则会按顺序调用执行 /etc/X11/Xsession.d 目录下的文件,从而最终调用了 gnome-session 这个用于 启动 GNOME 桌面环境的程序

3.图形2d,3d加速简介
为了是linux下图形更加流畅,必须使用加速。常用的加速方法如下
加速常见有三种方式
a)ShadowFB
ShadowFB是xserver自带的与体系结构无关的2D加速方式,它将系统framebuffer复制一份,并且在拷贝回framebuffer中实现图形旋转等操作,这样可以起到一定加速作用,但是效果不好。
b) XAA
XAA全称XFree86 Acceleration Architecture,是由 Harm Hanemaayer 在1996年写的一个显卡硬件2D加速的驱动结构,目前大多数的显卡去动均支持这种驱动模式
c) EXA
EXA是X.Org发起的用于取代XAA加速的驱动结构,修改的宗旨是是XRender更加好用。
历史上对2D 和3D加速已经做了区分,2D加速主要使用的是XAA结构,3D加速主要是通过DRM(Direct Rendering Manage) 提供.而EXA提供了比XAA更好集成XRender的结构,同时也提高了XAA的2D加速效果。
EXA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实现对OpenGL的加速以实现同时对2D,3D图像的加速,这样2D图像就可以看作是3D图像的一个子集。

4.xserver 主分支代码解析
参考网站:http://xwindow.angelfire.com
基于xorg-xserver-1.7.6版本
xserver代码是从dix/main.c中的main函数开始执行。
开始的一系列函数执行一些初始化及check的工作
InitRegions();
pixman_disable_out_of_bounds_workaround();
CheckUserParameters(argc, argv, envp);
CheckUserAuthorization();
InitConnectionLimits();
ProcessCommandLine(argc, argv);

随后main函数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每次循环均包含了
a)xserver初始化
b)xserver循环处理client消息
c)xserver退出
三个阶段
这是xserver的main函数最外层的循环,一般启动xserver只会执行一次循环:用户在图形界面操作时,实际上xserver是处在b)阶段。
这个循环就保证了xserver出现一般的异常时会自动恢复,比如在运行x时替换了其显卡驱动,xserver会触发异常结束第一次循环
并在第二次循环中重新加载替换后的显卡驱动。

以下分别对这三个阶段做解析
a)xserver初始化
xserver初始化函数非常多,以下仅粗略介绍几个比较熟悉的:

(1)
初始化中有如下代码:
if(serverGeneration == 1)
{
CreateWellKnownSockets();
InitProcVectors();
for (i=1; i<MAXCLIENTS; i++)
clients[i] = NullClient;
serverClient = xalloc(sizeof(ClientRec));
if (!serverClient)
FatalError(“couldn’t create server client”);
InitClient(serverClient, 0, (pointer)NULL);
}
else
ResetWellKnownSockets ();
当第一次循环时serverGeneration=1,执行的是第一个分支代码。
CreateWellKnownSockets() 初始化一系列sockets监听是否有clients申请连接。
InitProcVectors() 初始化ProcVector,SwappedProcVector结构
for循环是生成并初始化clients数组
之后便是serverClient变量的生成即初始化,serverClient是clients数组中索引为0的项,因为他是拥有root window的client。

当之后的循环时serverGeneration = 0,执行的是ResetWellKnownSockets即重置sockets工作。

(2)
InitOutput()是初始化分量较中的一环,处理过程可以分为如下部分:
1)xf86HandleConfigFile 解析xorg.con文件 ,获得xserver的配置信息。
2)xf86BusProbe 获得video的pci信息,例如framebuffer地址等。
3)DoConfigure() 根据配置文件 ,或者传进来的参数做相应的配置
4)xf86LoadModules load xorg.conf中配置的一系列模块
5)以此遍历注册的各个driver,调用其identify,probe函数, 这样就根据显卡的型号加载了相应的驱动
6)匹配screen,主要是根据xorg.conf中配置的screen,查询是否有与其匹配的device
7)遍历screen,调用其匹配device驱动的PreInit函数。这样就完成了显卡驱动的预初始化
8)遍历screen,调用AddScreen函数,分配screenInfo.screen[]的一项,并做初始化ScreenInit.这样驱动的初始化基本完成。

(3)
InitInput()是初始化输入设备,例如键盘和鼠标等。如果xorg.conf中有Section InputDevice配置,会按照
其配置扫描加载设备

b)xserver循环处理client消息
在初始化结束之后xserver便进入了循环处理阶段即
Dispatch()函数

该函数的流程主要是一个循环结构
while (!dispatchException)
即当不出现异常时循环会不断进行下去
每一次循环可以分为如下部分
(1)接受用户的输入,并发送给client
if (*icheck[0] != *icheck[1])
{
ProcessInputEvents();
FlushIfCriticalOutputPending();
}

(2)等待clients发送事件过来
nready = WaitForSomething(clientReady);

(3)遍历每个发送信息的client,做如下处理
1)接受用户输入并发送
if (*icheck[0] != icheck[1])
ProcessInputEvents();
FlushIfCriticalOutputPending();
2)获得client的请求号
result = ReadRequestFromClient(client);
3) 根据请求号调用队列中相应的处理函数
if (result > (maxBigRequestSize << 2))
result = BadLength;
else {
result = XaceHookDispatch(client, MAJOROP);
if (result == Success)
result = (
 client->requestVector[MAJOROP])(client);
XaceHookAuditEnd(client, result);
}
4)若处理函数返回异常则做异常处理
if (result != Success)
{
if (client->noClientException != Success)
CloseDownClient(client);
else
SendErrorToClient(client, MAJOROP,
MinorOpcodeOfRequest(client),
client->errorValue, result);
break;
}
}
5)提交处理结果
FlushAllOutput();

由此Dispatch函数解析结束

c)xserver退出
包含了一系列释放内存,关闭clients等操作,这里就不多做解析。

5.xserver,xclient协议简介
由上文对Dispatch函数的分析可以看出,xserver对client的处理主要是三步:
(1)获得事件信息
nready = WaitForSomething(clientReady);
(2)获得操作号
result = ReadRequestFromClient(client);
(3)根据操作号处理
result = (* client->requestVector[MAJOROP])(client);

因此其操作号和操作的对应是xserver与client的协议的一部分,类似操作
系统的系统调用号和系统调用之间的关系。

在上面介绍InitClients()中有对requestVector初始化
client->requestVector = InitialVector;

InitVector如下:
int (* InitialVector[3]) (
ClientPtr
) =
{
0,
ProcInitialConnection,
ProcEstablishConnection
};

其只有两个函数,一个是初始化Connection,一个是确立Connection
在ProcEstablishConnection中调用SendConnSetup寒酸,
SendConnSetup函数有:
client->requestVector = client->swapped ? SwappedProcVector : ProcVector;
即初始化requestVector为SwappedProcVector或ProcVector
ProcVector如下:
_X_EXPORT int (* ProcVector[256]) (
ClientPtr
) =
{
ProcBadRequest,
ProcCreateWindow,
ProcChangeWindowAttributes,
ProcGetWindowAttributes,
ProcDestroyWindow,
ProcDestroySubwindows,
ProcChangeSaveSet,
ProcReparentWindow,
ProcMapWindow,
ProcMapSubwindows,
ProcUnmapWindow,
。。。。。。。。。。。。。
ProcGetModifierMapping,
0,
0,
0,
0,
0,
0,
0,
ProcNoOperation
};
SwappedProcVector类似。

也就是说Client与server交互时,先按照固定的协议初始化Connector,并且告诉xserver其适合的协议。
然后server按照该协议解析client发送过来的操作号。

6.一个基于Xlib的简单例子了解Client流程
Xlib是对X协议的的一个简单的封装,可以让程序员不用了解细节而编写图形相关程序。实际上程序员直接调用Xlib的很少,更多使用的是
GTK+ ,QT等图形库。这些又是基于Xlib的图形库。
一个简单的Xlib例子如下

#include <X11/X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void) {
Display *d;
Window w;
XEvent e;
char *msg = “Hello, World!”;
int s;

d = XOpenDisplay(NULL);
if (d == NULL) {
fprintf(stderr, “Cannot open display\n”);
exit(1);
}

s = DefaultScreen(d);

w = XCreateSimpleWindow(d, RootWindow(d, s), 10, 10, 100, 100, 1,
BlackPixel(d, s), WhitePixel(d, s));

XSelectInput(d, w, ExposureMask | KeyPressMask);

XMapWindow(d, w);

while (1) {

 XNextEvent(d, &e);


 if (e.type == Expose) {
   XFillRectangle(d, w, DefaultGC(d, s), 20, 20, 10, 10);
   XDrawString(d, w, DefaultGC(d, s), 50, 50, msg, strlen(msg));
 }

 if (e.type == KeyPress)
   break;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XCloseDisplay(d);

return 0;
}
这个程序就可以看作一个简单的client,包含client的大体流程。
编译: gcc input.c -o output -lX11
程序执行方式有两种:
1.在图形界面下直接执行程序
2.在用户目录下新建一个.xinitrc文件,写入
exec input
之后startx,执行的不是默认的图形界面程序而是input程序

7.radeon驱动初始化代码解析.
由上面对xserver初始化的介绍,可以看到,在初始化过程中主要是显卡驱动的三个函数的调用
Probe , PreInit , ScreenInit
以下以radeon驱动为例(xorg-xserver-video-ati-6.13.1),介绍驱动对显卡的初始化过程,以及图形加速中使用的函数。

(1)Probe函数
在radeon驱动中,probe函数主要是
static Bool
radeon_pci_probe(
DriverPtr pDriver,
int entity_num,
struct pci_device *device,
intptr_t match_data
)
{
return radeon_get_scrninfo(entity_num, (void *)device);
}

在radeon_get_scrninfo函数中有:主要是对pScrn和pENT的初始化。
在pScrn的初始化中给出了将要调用的PreInit 和ScreenInit函数
#ifdef XF86DRM_MODE
if (kms == 1) {
pScrn->PreInit = RADEONPreInit_KMS;
pScrn->ScreenInit = RADEONScreenInit_KMS;
pScrn->SwitchMode = RADEONSwitchMode_KMS;
pScrn->AdjustFrame = RADEONAdjustFrame_KMS;
pScrn->EnterVT = RADEONEnterVT_KMS;
pScrn->LeaveVT = RADEONLeaveVT_KMS;
pScrn->FreeScreen = RADEONFreeScreen_KMS;
pScrn->ValidMode = RADEONValidMode;
} else
#endif
{
pScrn->PreInit = RADEONPreInit;
pScrn->ScreenInit = RADEONScreenInit;
pScrn->SwitchMode = RADEONSwitchMode;
pScrn->AdjustFrame = RADEONAdjustFrame;
pScrn->EnterVT = RADEONEnterVT;
pScrn->LeaveVT = RADEONLeaveVT;
pScrn->FreeScreen = RADEONFreeScreen;
pScrn->ValidMode = RADEONValidMode;
}
不妨已RADEONPreInit_KMS , RADEONScreenInit_KMS为例介绍驱动PreInit和ScreenInit过程

(2)PreInit
RADEONPreInit_KMS在结构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虽然不严格),
a)pScrn->driverPrivate的初始化
例如:
info = RADEONPTR(pScrn);
info->pEnt = xf86GetEntityInfo(pScrn->entityList[pScrn->numEntities - 1]);
f (!radeon_alloc_dri(pScrn))
return FALSE;

其实对pScrn->driverPrivate的初始化贯穿了整个PreInit,但是在前面比较集中。

b)drm的初始化
radeon_open_drm_master(pScrn)
调用drmOpen打开内核drm设备

drmmode_pre_init(pScrn, &info->drmmode, pScrn->bitsPerPixel / 8)
drmCommandWriteRead(info->dri->drmFD, DRM_RADEON_GEM_INFO, &mminfo, sizeof(mminfo))
等做其他方面的初始化

c)一些相关模块的load
例如:
xf86LoadSubModule(pScrn, “fb”)
load framebuffer相关的so

!xf86LoadSubModule(pScrn, “ramdac”)
load 与光标显示相关模块

RADEONPreInitAccel_KMS(pScrn)
根据加速方式选择决定load shadowfb 还是exa模块

细节很多大体上可以分这三个部分理解

(3)ScreenInit
RADEONScreenInit_KMS要比RADEONPreInit_KMS杂乱
但也可以看作如下几个部分
a)对pScrn->driverPrivate的比较集中的初始化
例如:
info->bufmgr = radeon_bo_manager_gem_ctor(info->dri->drmFD);
info->cs = radeon_cs_create(info->csm, RADEON_BUFFER_SIZE/4);
等比较明显的
以及
radeon_setup_kernel_mem(pScreen);
初始化地址映射相关的info信息

b)fbScreenInit
初始化framebuffer信息

c) 显示图像像素相关的初始化及fbPictureInit
例如:
if (pScrn->bitsPerPixel > 8) {
VisualPtr visual;

    visual = pScreen->visuals + pScreen->numVisuals;
    while (--visual >= pScreen->visuals) {
        if ((visual->class | DynamicClass) == DirectColor) {
            visual->offsetRed   = pScrn->offset.red;
            visual->offsetGreen = pScrn->offset.green;
            visual->offsetBlue  = pScrn->offset.blue;
            visual->redMask     = pScrn->mask.red;
            visual->greenMask   = pScrn->mask.green;
            visual->blueMask    = pScrn->mask.blue;
        }
    }
}


fbPictureInit (pScreen, 0,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ifdef RENDER
if ((s = xf86GetOptValString(info->Options, OPTION_SUBPIXEL_ORDER))) {
if (strcmp(s, “RGB”) == 0) subPixelOrder = SubPixelHorizontalRGB;
else if (strcmp(s, “BGR”) == 0) subPixelOrder = SubPixelHorizontalBGR;
else if (strcmp(s, “NONE”) == 0) subPixelOrder = SubPixelNone;
PictureSetSubpixelOrder (pScreen, subPixelOrder);
}
#endif
这部分是fbPictureInit和对像素RGB顺序的初始化

d)BackStore相关的初始化
例如:
xf86DrvMsgVerb(pScrn->scrnIndex, X_INFO, RADEON_LOGLEVEL_DEBUG,
“Initializing backing store\n”);
miInitializeBackingStore(pScreen);
xf86SetBackingStore(pScreen);

e)加速函数相关的初始化
例如:
if (info->r600_shadow_fb) {
xf86DrvMsg(scrnIndex, X_INFO, “Acceleration disabled\n”);
info->accelOn = FALSE;
} else {
xf86DrvMsgVerb(pScrn->scrnIndex, X_INFO, RADEON_LOGLEVEL_DEBUG,
“Initializing Acceleration\n”);
if (RADEONAccelInit(pScreen)) {
xf86DrvMsg(scrnIndex, X_INFO, “Acceleration enabled\n”);
info->accelOn = TRUE;
} else {
xf86DrvMsg(scrnIndex, X_ERROR,
“Acceleration initialization failed\n”);
xf86DrvMsg(scrnIndex, X_INFO, “Acceleration disabled\n”);
info->accelOn = FALSE;
}
}
中的RADEONAccelInit(pScreen)函数
下面会对RADEONAccelInit(pScreen)函数做仔细的分析

f)光标显示相关的初始化
例如:

xf86DrvMsgVerb(pScrn->scrnIndex, X_INFO, RADEON_LOGLEVEL_DEBUG,
               "Initializing DPMS\n");
xf86DPMSInit(pScreen, xf86DPMSSet, 0);

xf86DrvMsgVerb(pScrn->scrnIndex, X_INFO, RADEON_LOGLEVEL_DEBUG,
               "Initializing Cursor\n");


xf86SetSilkenMouse(pScreen);


miDCInitialize(pScreen, xf86GetPointerScreenFuncs());

if (!xf86ReturnOptValBool(info->Options, OPTION_SW_CURSOR, FALSE)) {
    if (RADEONCursorInit_KMS(pScreen))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其中xf86ReturnOptValBool(info->Options, OPTION_SW_CURSOR, FALSE)的判断决定对光标显示是否使用硬件加速

g)其他的初始化
例如CloseScreen,BlockHandler 等变量赋值
Crtc初始化xf86CrtcScreenInit (pScreen)
和colormap相关的drmmode_setup_colormap(pScreen, pScrn)。

(4)RADEONAccelInit
需要重点介绍的是RADEONAccelInit函数,因为在这个函数中引入了初始化图像加速相关的函数

以笔者调试过的RS780为例:
其调用的图形加速相关的初始化是R600DrawInit(pScreen)函数,因为驱动不支持RS780的xaa加速,而软件加速shodowfb效果不好,必须使用exa加速。
R600DrawInit()函数中包含了众多加速函数的初始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下5系列函数

a)Solid相关的函数
info->accel_state->exa->PrepareSolid = R600PrepareSolid;
info->accel_state->exa->Solid = R600Solid;
info->accel_state->exa->DoneSolid = R600DoneSolid;
Solid即是向某一区域填充色的操作

b)Copy相关的函数
info->accel_state->exa->PrepareCopy = R600PrepareCopy;
info->accel_state->exa->Copy = R600Copy;
info->accel_state->exa->DoneCopy = R600DoneCopy;
Copy是不同区域直接拷贝的函数

c)Composite函数
info->accel_state->exa->CheckComposite = R600CheckComposite;
info->accel_state->exa->PrepareComposite = R600PrepareComposite;
info->accel_state->exa->Composite = R600Composite;
info->accel_state->exa->DoneComposite = R600DoneComposite;
Composite是不同窗口组合在一起的操作

d)UploadToScreen函数
info->accel_state->exa->UploadToScreen = R600UploadToScreenCS;
UploadToScreen是向framebuffer拷贝矩形域数据的函数

e)DownloadFromScreen函数
info->accel_state->exa->DownloadFromScreen = R600DownloadFromScreenCS;
DownloadFromScreen是从framebuffer拷贝出矩形域数据的函数

至此radeon驱动初始化相关的内容做了一次简单的浏览。

X Window其实是一种规范,它有很多不同的实现,在Linux系统下最流行的是实现Xorg和XFree86,微软Windows系统下也有X Window的实现,苹果的Mac也是X Window的一种。要了解自己机器上运行的X Window究竟是哪一个,可以使用查看进程的ps命令
#ps –e |grep tty
  Ubuntu 14.04使用的X Window是Xorg。如果使用ps -ef命令,还可以看到Xorg运行时的命令行参数。
在桌面系统上,X Server和Client程序往往安装在同一台机器上,日常使用基本感觉不到它是分层的。但是很显然,X Server和Client也可以分别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在一台机器上运行程序,而在另外一台机器上显示图形界面。
在X Window中,Server偏偏是我面前的这台Ubuntu,X Server运行在Ubuntu上。我可以在CentOS中运行GVim,但是窗口显示在Ubuntu中,这时,GVim是一个Client程序,它在远程机器上运行,而它的窗口显示在本地。
理解display和虚拟控制台
  很多介绍X Window的文章都是先让系统进入字符界面,然后手动启动一个X Server。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同一台机器上完全可以运行多个X Server,只需要让每个X Server的display不同即可。那么display究竟是什么?
  在X Window中,可以通过hostname:display_number.screen_number来指定一个屏幕。可以这样理解: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display,一个display可以有多个屏幕。所以,display相当于是计算机配备的一套输入输出设备,一般情况下,一台电脑只配一套键盘鼠标和一个显示器,特殊情况下,可以配多个显示器。
  现在问题出来了,我的电脑只有一套键盘鼠标和一个显示器,也就是只有一个display,那又怎么能运行多个X Server呢?那是因为在Linux中,还有虚拟控制台这样的高级特性。只需要同时按下Ctrl+Alt+F1、Ctrl+Alt+F2、…、Ctrl+Alt+F7,就可以在不同的虚拟控制台中进行切换。在Ubuntu 14.04中,虚拟控制台1到6运行的getty,也就是字符界面,虚拟控制台7运行的是Xorg。(Fedora/centos中不一样,虚拟控制台1运行的是图形界面,其它的是字符界面。display:1运行在tty7上)
  我们可以直接运行X Server程序来启动X Server。/usr/bin/X和Xorg都是X Server程序。其实/usr/bin/X是Xorg的符号链接,用哪一个都是一样的。
启动X Server的时候可以指定display参数,因为可以省略掉hostname和screen_number,所以可以用:0,:1这样的格式来指定display。在我的机器上,本来就有一个X Server在运行,display :0已经被占用了,所以我使用sudo X :1 -retro来在display :1上再运行一个X Server
  其中的-retro参数是为了让X Server的背景显示为斜纹,否则背景为纯黑色,那就看不出来是否启动了X Server。
  按Ctrl+Alt+F7回到display :0(ubuntu),再用ps命令看一下,会发现系统中有两个Xorg在运行,一个运行在虚拟控制台7,一个运行在虚拟控制台8。
在新启动的X Server中运行一个GVim看看效果。运行GVim时,使用-display :1参数指定窗口显示在新启动的X Server上,使用-geometry参数指定窗口的大小和位置。然后按Ctrl+Alt+F8切换虚拟控制台,看效果。
#gvim –display :1 –geometry 700X500+20+20
远程连接X Server
如果能让远程机器上的GVim也把窗口显示在本地机器的屏幕上,那就比较过瘾了。所以,使用ssh连接到CentOS-5.10,然后使用gvim -display Ubuntu-14:1命令,希望将GVim显示到Ubuntu的display :1上。由于是远程连接,所以hostname不能省略,需写成ubuntu:1,也可以使用IP地址,写成192.168.1.103:1。
#gvim –display ubuntu:1
  很可惜,连接失败。
  失败的原因是远程访问X Server需要安全认证。这个可以理解,就像登陆邮箱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一样,如果X Server不要认证就可以随便连接的话,那岂不是桌面上垃圾窗口满天飞?安全认证的方式有很多种,具体请参考man Xsecurity。安全认证可以使用xhost和xauth这两个程序来进行,具体使用方法参考它们的文档。(同时注意防火墙#iptables –F清除所有规则)
先用xhost来授权,这个比较简单。为了运行xhost,需要在X Server上有一个终端,所以运行一个xterm
#xterm –display :1
  在xterm中输入sodu xhost +192.168.1.109,这样,CentOS-5.10中运行的GUI程序都可以连接到这个新开启的X Server了。(注每一个display的安全和环境都不一样,哪一个display需远程联接,哪个就需要授一次权)
在CentOS-5.10中运行GVim
#gvim –display 192.168.1.103:1
  新启动的X Server界面比较丑陋,我们还是想让远程机器上的GUI程序直接显示在Ubuntu的桌面环境中。所以,指定display为:0
  结果很不幸,无法打开display。连接不上,为什么呢?是安全认证的问题吗?不是,是lightdm的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理解lightdm和X Window桌面环境的启动过程
  X Server的启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显示管理器启动,另一种是手动启动。在前面的例子中,我通过直接运行/usr/bin/X :1来启动了一个X Server。直接启动X Server的方法还有运行startx或者xinit。手动启动X Server的缺点就是启动的X Server不好看。而显示管理器启动的不仅有X Server,还有一大堆的Client程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桌面环境,界面当然就漂亮多了。
显示管理器(Display Manager)是什么呢?前面我讲到display就是一个电脑配备的一套键盘鼠标和显示器,那么显示管理器就是这一套设备的管理器了。显示管理器可以直接管理这些设备,所以它可以控制X Server的运行,由它来启动X Server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系统启动过程是这样的:内核加载–>init程序运行–>显示管理器运行–>X Server运行–>显示管理器连接到X Server,显示登录界面–>用户登录后,登录界面关闭,加载桌面环境。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出,显示管理器是X Server的父进程,它负责启动X Server,当X Server启动后,它又变成了X Server的一个Client程序,连接到X Server显示欢迎界面和登录界面,最后,显示管理器又是所有桌面环境的父进程,它负责启动桌面环境需要的其它Client程序。

在Ubuntu 14.04中,使用lightdm取代了传统的xdm、gdm等显示管理器。简单来说,就是由lightdm负责启动X Server和其它的X程序。不知道为什么,lightdm在启动X Server的时候,给X Server加上了-nolisten tcp参数,所以远程计算机就没有办法连接到Ubuntu的桌面了。

在debian/kali linux的环境中edit /usr/share/gdm/gdm.schemas, setting the key security/DisallowTCP to false

打开新的使用X :1 –listen tcp 因为默认是不打开tcp端口的,只打开6000一个端口。

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更改lightdm的配置,去掉这个-nolisten tcp参数。
在使用sudo dpkg -L lightdm查看该软件包的文件时,发现它的log文件放在/var/log/lightdm文件夹下,过去看看:
  终于,从log文件中看到了lightdm启动的全过程。首先,看到它从哪几个目录加载配置文件,接着,看到它启动X Server。从下图光标所在的行可以看到X Server启动的所有参数,包括-nolisten tcp选项。
  继续看log文件,下面光标所在的行显示lightdm怎么启动gnome-session:
  同时,我发现/etc/lightdm/目录下没有lightdm.conf文件,而/usr/share/doc/lightdm/目录下有一个lightdm.conf.gz文件,把该文件当文档看了一下,发现里面果然就是lightdm的配置的解释。赶快将该文件复制到/etc/lightdm/目录下并解压,然后用Vim编辑/etc/lightdm/lightdm.conf文件,将xserver-allow-tcp=false一行前面的注释去掉,并且改为xserver-allow-tcp=true。如下图:
  最后,重启系统。再用ps查看进程,发现-nolisten tcp选项已经没有了。
搞定xauth
  搞定了-nolisten tcp之后,要想从远程计算接连接到Ubuntu桌面,还是需要安全认证。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使用了xhost。xhost是最简单的认证方式。在这里我要试一下别的认证方式,比如MIT-MAGIC-COOKIE-1。如上图,先使用xauth list命令查看一下当前的授权记录,发现只有一条,而且display是ubuntu-14/unix:0,很显然,这是一个本地授权,所以需要使用xauth add命令添加一个使用ip地址的授权,后面的key照抄就行了。最后,使用xauth extract和xauth merge配合管道和ssh将该授权记录合并到CentOS-5.10中。
  在CentOS-5.10中启动GVim,指定display为192.168.1.103:0,GVim窗口就出现在了Ubuntu中。
X Server的配置
  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对X Server进行配置,前面的例子是直接指定命令行参数。除了指定命令行参数,还可以使用环境变量和配置文件。X Server的配置文件为一般是/etc/X11/xorg.conf或/etc/X11/xorg.conf.d/目录下的.conf文件,当然,配置文件也可以放在其它的目录中,具体信息,请参看man xorg.conf。
  如果没有配置文件,X Server将在启动的时候自动检测硬件,然后生成一个内置的配置。Ubuntu系统就没有配置文件。不过没关系,如果需要使用配置文件的时候,可以通过X Server的-configure参数生成一个配置文件,里面包含当前自动检测出的配置。如果需要任何个性化的配置,对该文件进行修改即可。
现有的图形界面中可以运行嵌套的X Server
  我们上面运行的X Server都是直接占用了计算机的整个显示器和键盘鼠标,事实上,在现有的图形界面中,还可以以窗口模式运行另外一个X Server,称为nested X Server。最常用的nested X Server是Xephyr,在Ubuntu中可以通过如下命令安装它:
sudo aptitude install xserver-xephyr (yum install Xephyr)
Xephyr的使用非常简单,可以通过 man Xephyr 命令查看它的使用手册。如果输入 Xephyr :1 (display号不能和已用dsiplay号冲突)命令,就可以在现有图形界面中打开一个窗口模式的X Server
  以后再启动GUI程序,就可以通过程序的-display选项让程序运行在这个嵌套的X Server中,如:#xterm –display :1 &
  怎么样,是不是很好玩呢?除了好玩,还很有用,比如调试窗口管理器啊、连接远程桌面啊什么的都用得着。当然,我这里只是简单展示一下原来X Window还可以这么玩。
总结:
  1.在一个Linux系统中存在多个虚拟控制台,所以可以启动多个X Server;
  2.启动X Server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使用/usr/bin/X、startx、xinit手动启动,一种是通过显示管理器启动;
  3.Ubuntu使用的显示管理器是lightdm,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轻量级的显示管理器,但是文档不够详细;
  4.远程计算机连接本地的X Server,需要X Server开放TCP端口,还要搞定安全认证;
  5.X Server的配置,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可以通过环境变量,还可以通过配置文件;
  6.可以在现有的图形界面下以窗口模式运行嵌套的X Server,常用的软件是Xephyr;
  7.我的《Linux入门学习教程:Linux系统折腾笔记》中介绍的方法不够用,还要加上两条:①使用ps命令查看进程;②查看程序启动的log文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