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电磁兼容01

电子设备或者系统要达到电磁兼容性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种难度不仅在如何控制设备的电磁骚扰发射,以及如何降低设备对电磁骚扰的敏感性,还体现在,需要决定对设备的骚扰发射强度和敏感性控制到什么程度。虽然控制的越严,电磁兼容性风险越小,但是可能导致产品的成本增加。前文也提到了相关组织针对产品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我们只要执行这些标准就可以了。这些标准,不仅规定了骚扰发射的强度和敏感性限制,还规定了明确的试验方法。

       因此,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主要体现在电磁兼容试验上。电磁兼容试验模拟了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 。

电磁兼容试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设备的电磁骚扰发射进行试验,这主要考察设备对其他设备的骚扰情况。

另一个是对设备的骚扰敏感性进行试验,这主要是考察设备对外部电磁骚扰的抵抗能力。

         电磁兼容试验一般在屏蔽暗室中进行。所谓屏蔽暗室,就是一个内部贴上吸波材料的屏蔽间。屏蔽的作用一方面是防止外部骚扰进入到房间里,影响EMI的测量,另一方面是防止在进行EMS试验时,内部的骚扰传到外部,对外部的电子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吸波材料是防止电磁波在屏蔽间内反射,这些反射会导致试验误差,以及试验结果重复性差。

                

        首先,我们看设备的EMI试验。这就是对设备的骚扰特性进行试验,检查设备在工作时,产生多强的电磁骚扰。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电磁骚扰发射指的是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非功能性电磁发射,或者叫做“伴随电磁骚扰发射”。

所谓伴随发射指的是电子设备并不需要这些能量发射来实现特定功能,而是在工作过程中额外产生的。这有点像汽车的尾气排放,它并不是汽车工作必需的,而是伴随着燃料燃烧产生的。这种排放越小越好。

        例如,雷达用来探测目标而发射的电磁波不属于骚扰发射,但是雷达工作时,他的电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就是骚扰发射。

                  

        电子设备在工作时,这种伴随发射越小越好。伴随发射的主要危害是,对邻近的无线接收设备造成干扰。当无线接收设备受到干扰时,就无法接收到微弱的电磁波信号,导致接收灵敏度降低。

设备的电磁骚扰发射有两个方式,一个是通过电源线发射,叫做传导发射;另一个是通过辐射电磁波的方式,叫做辐射发射。

大部分设计师认为,电源线传导发射的主要危害是对共用一个电源的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其实,电源线传导发射也会产生伴随电磁辐射,产生辐射性的电磁骚扰。

辐射发射不仅对附近的无线接收设备形成干扰,当辐射发射过强时,也会对临近的电子线路形成干扰,例如,工业现场,变频器经常对PLC控制器产生干扰。

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不能对耦合到设备上的电磁骚扰过于敏感。这种骚扰可以是外部的各种电磁能量,包括一些功能性发射的设备,例如雷达、广播电台等,所产生的电磁波能量。检查设备对电磁骚扰敏感的程度的试验叫做敏感性试验,也叫做抗扰性试验。敏感性试验主要分为三类:

1. 电源线传导骚扰敏感性试验:主要考察设备对来自电源线的骚扰的敏感性,电源线上的骚扰既可以来自电网上的其他设备,也可以来自空间电磁波的感应;

2. 辐射骚扰敏感性试验:考察设备对空间电磁波的敏感性。这种电磁波主要来自无线电辐射天线,例如,电台、雷达等。也可以来在附近的强骚扰设备,例如,电机驱动器一类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

3. 信号线传导骚扰敏感性试验:考察设备对来自信号电缆上的电磁骚扰的敏感性。这种电磁骚扰主要是空间电磁波感应出来的。大家可能有疑问,既然是空间电磁波感应出来的,辐射敏感性试验不能说明问题吗。这是因为,频率较低时,产生一个足够强的电磁波照射环境并不容易。因此,对于较低频率的电磁波骚扰,用这种试验方法更简单,重复性也更好。

敏感性试验中,还有一项独特的试验,叫做静电放电试验。这是携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触设备时,发生静电放电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骚扰现象。在冬季,人们轻易不敢用手接触其他物体,因为很容易发生“放电”,这就是静电放电。静电放电的过程会产生电磁场辐射,这种电磁场对电路造成影响。

         电磁兼容要求比较形象的比喻如图所示。

              

          首先,按照骚扰能量的传输方向划分。骚扰能量离开设备的情况,叫做骚扰发射,用英文字母E(Emission )来表示。

骚扰能量进入设备的情况,叫做骚扰敏感性,用英文字母S(Susceptibility)来表示。

进一步对骚扰发射的情况进行划分。按照骚扰发射的路径分为两种,一种是沿着导体以电流的形式传播,叫传导发射,用英文字母CE(Conducted Emission)表示。

另一个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叫做辐射形式,用英文字母RE(Radiated Emission)表示。 

同样,骚扰敏感性也按照骚扰进入设备的路径分为两种,传导敏感性CS,和辐射敏感性RS。需要注意的是,传导敏感性不仅包括电源线的传导敏感性,还包括信号电缆的传导敏感性。

另外,敏感性试验还包括静电放电敏感性。静电放电敏感性是一种特殊的试验,对设备形成的干扰既包括辐射性质的,也包括传导性质的。

因此,电磁兼容要求主要有五种,CE、CS、RE、RS、ESD,分别叫做:传导发射、传导敏感性、辐射发射、辐射敏感性、静电放电敏感性。

最后得提醒一句,不要以为产品通过认证要求的标准就完事大吉了,标准是产品的最低使用要求,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电磁环境相对恶劣的场合,这时候才是考验产品性能的绝佳时刻,同时大部分客户现场的很多EMC问题是偶发性出现,如何将客户使用场合中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在实验室通过一系列手段复现出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3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