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苹果学设计-用事实告诉你前期的技术积累有多重要?

本文探讨了苹果公司通过与康宁的合作开发出康宁大猩猩玻璃,以及在手机指纹识别功能上的突破,如收购AuthenTec推动TouchID的发展。这些技术积累展示了苹果技术崛起的关键节点,强调了前期技术投入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苹果公司作为最赚钱的技术公司之一,强悍的技术实力是飞速发展并且长期霸占龙头老大的强大后盾,本文主要扒一扒苹果公司的技术崛起之路,用事实告诉你前期的技术积累有多重要!

1. 康宁大猩猩玻璃

与苹果公司的合作,让康宁这家百年老厂重新焕发生机,追溯以往,上一个和康宁玻璃有关的重要发明是灯泡:1879 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找到了康宁公司,希望找到一种稳定安全的玻璃灯罩。这一次苹果公司的成功也让这两家公司互相成就了。
苹果设计灵魂人物乔纳森艾维带着自己的核心团队人员来到康宁公司,在康宁小镇的工厂里和工人们一起烧制玻璃。当时,还没有像今天这么赫赫有名的康宁正在研发一种更为结实的玻璃,如今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康宁大猩猩玻璃。
  和苹果开启合作的康宁希望,有一天能够做出足够坚韧的玻璃和陶瓷用在 iPhone 上,这样 iPhone 就不需要使用金属外框了。康宁的 CEO 威克斯说:乔布斯和苹果让我们更优秀,我们所有人都对自己的产品非常狂热。
  这不是异想天开,《乔布斯传》记录了康宁的梦想,而偶尔露面的苹果专利申请也仅仅是掀开这款手机的一角供人想象。这款 iPhone 机身没有任何的开口,包括 SIM 卡开口,耳机接口,听筒接口以及音量键电源键的开口,甚至连充电开口都没有。
  是的,一款天衣无缝,真正浑然一体的全玻璃机身手机,有金属中框在玻璃机身之内,但你看不到触不着。
2007年苹果即将推出第一代iPhone,乔布斯想要让他的宝贝屏幕完美防刮,力排众议选择康宁作为屏幕玻璃供应商。康宁第一代大猩猩玻璃一战成名,在防刮擦和受力强度上有不错的表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代、第三代康宁大猩猩玻璃加强防刮擦和自身结构强度,同时也把玻璃做得越来越薄。第四代、第五代大猩猩玻璃把重点放在了跌落性能方面,屏幕朝下从1.6米的高度跌落到粗糙表面上时,玻璃完好率达到80%
  这是乔布斯一次大胆的尝试,现在防刮花的大猩猩玻璃在高端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上被广泛应用,多家国际大厂的液晶电视上也使用了这种玻璃。

3. 手机指纹识别功能

早在1998年,就有手机指纹识别功能。当时的西门子公司,用这各项技术生产了原型机。但是对于当时大多数的手机用户来说,这个功能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因此,最后这款手机也是没有得到规模推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此之后,一家法国的公司,量产了第一部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手机。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个年代的手机,并不如现在的这样,有很多的个人隐私。那个年代的手机功能单一,基本上就是用来通讯的。同样的,这款手机,没有什么市场,最终停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12年,苹果以3.56亿美元收购指纹传感器厂商AuthenTec,当时,他们与一个瑞典的名叫FPC的公司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指纹技术,不过那时候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指纹技术并没有多大的进展。一直到2012年AuthenTec才研发出来了正面按压式指纹技术。这个技术成熟之后,AuthenTec立刻向向 LG、富士、三星、诺基亚、苹果等大客户展示,然而最终只有苹果感兴趣,迅速收购了他们并结合 iPhone 独特的圆形 HOME 键,最终变成了今天的 Touch ID。
随后一个成熟的指纹加密解决方案在iPhone 5s上亮相。得益于苹果对于整个产业的带动性以及其自身方便高效的使用方式,促使这一功能随后迅速普及到Android系统平台的手机,如今它甚至来到了千元机上。指纹传感器厂商AuthenTec是苹果收购科技公司为自己所用的一个经典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收购这家公司,苹果的指纹识功能也开始在手机领域成了特色。iPhone 5s从上市就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首搭指纹识别系统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Touch ID一改此前密码、图案解锁等繁琐方式,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使用方式。指纹识别还应用在支付购物等关键应用上,为支付安全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4. 3D Touch 技术

据透露,这项技术,在苹果已经准备了五年之久,一直在研发和调制。也就是说,早在IP4的时代,这项技术就已经开始了!相对于早先的触屏技术,3D Touch 技术显然是一场革命。并且最终,在IP6S上实现了这个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实在的,在没有使用之前,很少有消费者有这种概念。但是让你使用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技术,真的让人的人机交互变得更加的有趣和实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苹果公司其实一直在收购各种各样的公司。而收购的唯一目的,自然就是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出色了。
联系实际工程师的发展来说:这一点跟工程师的技术积累是一样的,通常前期需要大量的学习以及练习,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10000小时理论,才能在后期集中爆发出来,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超越。企业成功的背后,包含着大量的技术及管理的积累,个人职业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5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启芯硬件

你的打赏鼓励启芯创作更多干货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