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作品赏析-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纂过程,着重讲述了司马光的严谨态度和该书的重要价值,以及馆藏的司马光亲手书写的草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资治通鉴》  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 1362 年的历史,从周威烈王 23 年(公元前 403 年)开始到后周宣德 6年(公元 959 年)。这本书一共包括 294 卷 (部分),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编纂者为司马光(1019–86 年)及其助手。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年(1038 年)考中进士。他身居数个重要职位,卒后追谥文正、赠太师以及封为温国公。

9becc7044aa7575d881a607167dcecbd.jpeg

  《通鉴》中的一卷 馆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司马光亲自书写的原本。这本作品,33.8 厘米宽, 130 厘米长,约 29 行,460 多个字,记录了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 322 年)的事件。这份草稿是范纯仁给作者及其长兄司马旦的一封信。结尾是司马光的“感谢赠予我的人们”副本。这卷之后的章节为宋朝和元朝人们的版本记录。从宋朝到清朝,约有 100 多个收藏家的章印。

c74386a20604f90fddec38dd678ca345.jpeg0a6ac777d21bdba36d2750c35648c9cd.jpeg    

残稿以中间空白为界,前一部分被称为“幅纸三绝”。其中,前29行共465个字是司马光亲笔手书,记录了东晋元帝公元322年(永昌元年)的事件;中间部分被毛笔划掉的四行是范仲淹次子范纯仁写给司马光的书信;最后一小部分是司马光手书的谢人惠物状(感谢信)。空白之后均为历代名家的提拔。

司马光为人行事都很严谨,黄庭坚谓:“余尝观温公《资治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迄无一字作草。”近人马宗霍云:“司马温公性端重,《通鉴》书稿,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故十九年始克成书。”    

b3c10bd65faff55b24e6d7ed8fda63e2.jpegdf840cbb20d7d4b68a7b81f8aff26377.jpeg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仁宗宝元初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除奉礼郎。仁宗末,迁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治平三年,以所撰《通志》八卷进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王安石得政,行新法,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不断反对新法,迫使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哲宗元佑初年(1086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遂废新法,恢夏旧制,是为“元佑更化”。年六十八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b75f2f6af3563d6855e275510f8cf507.jpegd3824239ae77aee315bd35d0cfacd6d0.jpegffda9bada7a1a1ab69553488aa1b75d4.jpeg20d674297e660774ed9151be30529b03.jpeg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诸书凡三百二十二家。光自云编此书“遍阅旧史,旁及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全书年经事纬,史实系统宗整。此外尚着有《稽古录》、《涑水纪闻》等,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

f1f56cb0562c0b1d51da47280e4b0636.jpeg43a5a7daa224281b08ce9f9baf7c8208.jpega596c12718e8c163fde4c39a20fb3b87.jpeg0a9303b7c172312d55a86540f956856a.jpeg63b757ae3d0658ab32ef624dc42d0aeb.jpe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启芯硬件笔记

你的打赏鼓励启芯创作更多干货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