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及大规模MIMO的技术原理与应用

1.MIMO的技术原理

MIMO,即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个天线的通信技术。如图1所示。

图1 MIMO系统

MIMO技术最早由无线通信技术的鼻祖马可尼(Marconi)于1908年提出。他认为可以通过在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布置多个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从而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质量。

上个世纪90年代,Bell实验室的学者对MIMO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5年Telatar计算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研究成功D-BLAST(Diagon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算法,1998年Tarokh等研究成功用于MIMO系统的空时码,1998年Wolniansky等人采用V-BLAST(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算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在室内试验中达到了20bit/s/Hz以上的频谱利用率。

MIMO技术对通信系统性能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系统容量

对于发射天线数为N,接收天线数为M的MIMO系统,假定信道为独立的瑞利衰落信道,当N、M很大时,则信道容量C近似为:

C=[min(M,N)]Blog2(1+S/N)

其中B为信道带宽,S/N为接收端平均信噪比。

上式表明,当接收信噪比和信道带宽一定时,MIMO系统的容量随发射天线个数和接收天线个数中最小值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2)对抗多径衰落

MIMO系统存在多个不相关信道,可以起到空间分集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对抗多径衰落。

(3)减少系统内干扰

MIMO系统可以形成指向性波束,从而降低基站之间的干扰和用户间干扰。

(4)提高系统可靠性

多信道的存在,使得系统可靠性增加。

MIMO技术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

(1)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系统将数据分割成多份,分别在发射端的多根天线上发射出去,接收端接收到多个数据的混合信号后,利用不同空间信道间独立的衰落特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iege8066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