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驻极体麦克风

驻极体麦克风是最常用的电容麦克风,和其他麦克风一样,用于将微弱的声音振动转换为微小脉动电信号的设备。

它的特点是:

  • 体积小
  • 结构简单
  • 电声性能好
  • 性价比高

基本构成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声电转换部分和阻抗变换部分

工作原理

如上图所示,驻极体麦克风的基本结构由驻极体薄膜、带孔背电极和内置场效应管组成。驻极体和带孔背电极组合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实就是一个可变的电容。

声波振动会引起驻极体薄膜振动,进而产生位移,位移的变化其实是改变了电容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引起了电容的容量发生变化。而驻极体上的电荷数量始终保持恒定,根据公式Q=CU,我们可以知道,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会随电容容量实时变化,从而实现了声-电的变换。

由于电容器的容量很小,输出的电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它的输出阻抗也极高(可达数百兆欧以上)。因此,它不能直接与音频放大电路连接,为了增强带负载能力,必须连接一个阻抗变换器,所以通常会内置一个场效应管电路进行阻抗变换。

如何使用驻极体麦克风

上图所示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驻极体麦克风电路连接图,推荐的工作电压为2V,但是它可以承受高达10V的电压。而在一般的电路里面,常用的电压为5V,所以一般的我们的驻极体麦克风供电电压为5V。

电阻器 R1 (10K) 用于限制流过麦克风的电流(最大值应为 0.5mA,5/10K=0.5mA),电容器 C1 (1uF) 用于过滤可能与模拟电信号(输出)耦合的直流噪声. 另外,请注意,电容也是极性敏感的,正极应连接到麦克风输出引脚。该电容器的额定频率为 20Hz 至 16,000Hz,因此该范围内的任何声波都会被麦克风拾取。

主要参数

  • 工作电压:2V至10V
  • 电流消耗:0.5mA(最大值)
  • 推荐工作电压:2V
  • 工作频率:20Hz至16KHz
  • 阻抗:<2.2kΩ

极性判断

在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接有一只二极管,因而可利用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特性来判别驻极体话筒的漏极D和源极S。

将万用表拨至R×1kΩ档,黑表笔接任一极,红表笔接另一极。再对调两表笔,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阻值较小时,黑表笔接的是源极,红表笔接的是漏极。(万用表的内电源的正极与万用表的“—”插孔连通,内电源的负极与万用表的“+”插孔连通。)

驻极体麦克风驻极体话筒

驻极体话筒由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组成。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它是一片极薄的塑料膜片,在其中一面蒸发上一层金属薄膜。然后再经过高压电场驻极后,两面分别驻有异性电荷。膜片的蒸金面向外,与金属外壳相连通。在驻极体话筒中,有一只场效应管做预放大,因此驻极体话筒在正常工作时,需要一定偏置电压,这个偏置电压一般情况下不大于10v

中文名

驻极体麦克风

外文名

electret microphone

工作原理

声电转换关键元件驻极体振动膜

两部分组成

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

工作原理

编辑 播报

驻极体麦克风(electret microphone),又称驻极体话筒,由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组成。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它是一片极薄的塑料膜片,在其中一面蒸发上一层纯金薄膜。然后再经过高压电场驻极后,两面分别驻有异性电荷。膜片的蒸金面向外,与金属外壳相连通。膜片的另一面与金属极板之间用薄的绝缘衬圈隔离开。这样,蒸金膜与金属极板之间就形成一个电容。当驻极体膜片遇到声波振动时,引起电容两端的电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随声波变化而变化的交变电压。驻极体膜片与金属极板之间的电容量比较小,一般为几十pF。因而它的输出阻抗值很高(Xc=1/2~tfc),约几十兆欧以上。这样高的阻抗是不能直接与音频放大器相匹配的。所以在话筒内接入一只结型场效应晶体三极管来进行阻抗变换。场效应管的特点是输入阻抗极高、噪声系数低。普通场效应管有源极(S)、栅极(G)和漏极(D)三个极。这里使用的是在内部源极和栅极间再复合一只二极管的专用场效应管。接二极管的目的是在场效应管受强信号冲击时起保护作用。场效应管的栅极接金属极板。这样,驻极体话筒的输出线便有三根。即源极S,一般用蓝色塑线,漏极D,一般用红色塑料线和连接金属外壳的编织屏蔽线。

接法

编辑 播报

驻极体话筒与电路的接法

驻极体话筒与电路的接法有两种:源极输出与漏极输出。源极输出类似晶体三极管的射极输出。需用三根引出线。漏极D接电源正极。源极S与地之间接一电阻Rs来提供源极电压,信号由源极经电容C输出。编织线接地起屏蔽作用。源极输出的输出阻抗小于2k,电路比较稳定,动态范围大。但输出信号比漏极输出小。漏极输出类似晶体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入。只需两根引出线。漏极D与电源正极间接一漏极电阻RD,信号由漏极D经电容C输出。源极S与编织线一起接地。漏极输出有电压增益,因而话筒灵敏度比源极输出时要高,但电路动态范围略小。

Rs和RD的大小要根据电源电压大小来决定。一般可在2.2~5.1k间选用。例如电源电压为6V时,Rs为4.7k,RD为2。2k。输出电路中,若电源为正极接地时,只须将D、S对换一下,仍可成为源、漏极输出。一声控电路前置放大级中驻极体话筒的源极输出和漏极输出的两种不同的接法,最后要说明一点,不管是源极输出或漏极输出,驻极体话筒必须提供直流电压才能工作,因为它内部装有场效应管 [1]  

极性的判别

编辑 播报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图1

驻极体话筒体积小,结构简单,电声性能好,价格低廉,应用非常广泛。驻极体话筒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由声电转换系统和场效应管两部分组成。它的电路的接法有两种:源极输出和漏极输出。源极输出有三根引出线,漏极D接电源正极,源极S经电阻接地,再经一电容作信号输出;漏极输出有两根引出线,漏极D经一电阻接至电源正极,再经一电容作信号输出,源极S直接接地。所以,在使用驻极体话筒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极性的判别。

场效应管栅极源极之间接有一只二极管,因而可利用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特性来判别驻极体话筒的漏极D和源极S。

万用表拨至R×1kΩ档,黑表笔接任一极,红表笔接另一极。再对调两表笔,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阻值较小时,黑表笔接的是源极S,红表笔接的是漏极D [2]  

举例

编辑 播报

电容式麦克风(Condenser Microphone) 并没有线圈及磁铁,靠着电容两片隔板间距离的改变来产生电压变化。当声波进入麦克风,振动膜产生振动,因为基板是固定的,使得振动膜和基板之间的距离会随着振动而改变,根据电容的特性

因为在电容式麦克风中需要维持固定的极板电压,所以此类型麦克风需要额外的电源才能运作,一般常见的电源为电池,或是借由幻象电源(Phantom Power)来供电。电容式麦克风因灵敏度较高,常用于高质量的录音。

驻极体电容麦克风(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使用了可保有永久电荷的驻极体物质,因而不需再对电容器供电。但一般驻极体麦克风组件内置有电子电路以放大信号,因此仍需以低电压供电(常规电压是1.0V-10V)。此种麦克风广泛使用在消费电子产品之中 [3]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驻极体

驻极体(electret)又称永电体,是一种极化后能长久保持极化强度的电介质。它的制备材料较为丰富,有石蜡、硬质橡胶、碳氢化合物、固体酸等许多有机材料和钛酸钡、钛酸钙等一些无机材料。驻极体的用途广泛,可用来制造高压电源、换能器、传声器、静电计等,而近年来在生物材料上的应用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驻极体的特性

  驻极体是一种自身带有电场的物体,它可以只带有单一电荷,也可以带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当它带有单一电荷的时候,例如正电荷,则其电场方向由自身指向无穷远或者等效的无穷远处;当它带有等量异号电荷时,其通过内部的电荷对的相同指向可以形成等效的两端分别带正负电荷的物体,此种情形下驻极体与磁铁非常相似。

驻极体的发现史

  早在1922年左右日本物理学家江口元太郎发现:当蜡和松香的混合物在外加强电场中从融熔态固化后,再除去外电场时,混合物固体会长期保持极化状态,于是发现了驻极体。

  而在人类认识了驻极体的特点之后,光驻极体和辐照驻极体等也相继浮出水面。

驻极体的制作方法

  驻极体的制备方法:

  1.热驻极法

  2.电驻极法

  3.光照法

  4.辐射法

驻极体的应用

  驻极体的用途广泛,常见的用于传声器、耳机、扬声器、送话器、加速度计、各式换能器、高压电源、放射性剂量计等。

  近几年,驻极体在生物材料和生物聚合物中的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发现驻极体能用于抗血栓及促进骨骼和人工膜组织的生长;在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质、多糖及某些多核中也发现了驻极体效应。此外,专家还猜测作为生物根本的大生物分子如血红蛋白、脱氧核糖核酸(DNA)等可能有各种极化及电荷存储区域(偶极子和离子束缚于生物分子)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