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极体麦克风是最常用的电容麦克风,和其他麦克风一样,用于将微弱的声音振动转换为微小脉动电信号的设备。
它的特点是:
- 体积小
- 结构简单
- 电声性能好
- 性价比高
基本构成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声电转换部分和阻抗变换部分
工作原理
如上图所示,驻极体麦克风的基本结构由驻极体薄膜、带孔背电极和内置场效应管组成。驻极体和带孔背电极组合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实就是一个可变的电容。
声波振动会引起驻极体薄膜振动,进而产生位移,位移的变化其实是改变了电容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引起了电容的容量发生变化。而驻极体上的电荷数量始终保持恒定,根据公式Q=CU,我们可以知道,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会随电容容量实时变化,从而实现了声-电的变换。
由于电容器的容量很小,输出的电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它的输出阻抗也极高(可达数百兆欧以上)。因此,它不能直接与音频放大电路连接,为了增强带负载能力,必须连接一个阻抗变换器,所以通常会内置一个场效应管电路进行阻抗变换。
如何使用驻极体麦克风
上图所示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驻极体麦克风电路连接图,推荐的工作电压为2V,但是它可以承受高达10V的电压。而在一般的电路里面,常用的电压为5V,所以一般的我们的驻极体麦克风供电电压为5V。
电阻器 R1 (10K) 用于限制流过麦克风的电流(最大值应为 0.5mA,5/10K=0.5mA),电容器 C1 (1uF) 用于过滤可能与模拟电信号(输出)耦合的直流噪声. 另外,请注意,电容也是极性敏感的,正极应连接到麦克风输出引脚。该电容器的额定频率为 20Hz 至 16,000Hz,因此该范围内的任何声波都会被麦克风拾取。
主要参数
- 工作电压:2V至10V
- 电流消耗:0.5mA(最大值)
- 推荐工作电压:2V
- 工作频率:20Hz至16KHz
- 阻抗:<2.2kΩ
极性判断
在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接有一只二极管,因而可利用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特性来判别驻极体话筒的漏极D和源极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