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in Tech | 关于职业与成长,她们给人奋进的启发和动力

题图 | women-in-tech

03e22b97eb01f4a4ad288c66e1784b02.png

导读

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知道,妇女节是为了纪念妇女权利的运动而设的国际性节日,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当然,在科技行业也不乏女性从业者的身影,她们或是初入社会的职场小白,或是打拼多年的行业翘楚,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图灵的作者和译者队伍中,女性科技从业者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四位女性作者和译者,从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角度聊一聊「成长」这个话题。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她们也有过困惑和坎坷,但她们坚定目标、百折不挠,依然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希望能够藉此给大家一些奋进的启发和动力。

嘉宾简介:

金从军:人称「老巫婆」,国内App Inventor推广先驱。自2014年起至今,与张路先生共同创办了17coding.net网站,先后翻译并撰写了多部广受读者欢迎的App Inventor图书《写给大家看的安卓应用开发书》《App Inventor开发训练营》《App Inventor趣味应用开发实例》《App Inventor开发探底》。自2015年起,先后为浙江、陕西、北京等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供App Inventor编程教学培训,受训人数达数百人。 

宁阿姨:从事信息流广告投放多年,服务过51信用卡、国美金融、ofo、陌陌、秒拍等多个客户,单账户日消耗峰值过百万,负责团队投放金额过亿。2017年开始在团队内部做新人培训,2018年在个人公众号“三里屯信息流”上分享信息流广告的相关经验,2020年将新人入门所需知识整理成《信息流广告入门》一书。

王贝珊:腾讯高级工程师,腾讯AlloyTeam成员,现腾讯文档表格渲染层负责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工作7年,业务领域包括人脸识别追踪、电竞直播、支付缴费、在线协同应用等,在小程序、前端框架、方案设计和项目实践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热爱前端技术,在GitHub写作个人技术博客已有6年,记载了前端相关的技术学习笔记和总结,并著有开源书《深入理解Vue.js实战》。出版著作《小程序开发原理与实战》。喜欢猫猫,热爱写文章、分享和开源。 

马梦捷:(新浪微博ID:大心脏排排)德国图宾根大学文学硕士,曾组织翻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课程视频《人格与其转变》,心理咨询师,专注个人成长与亲密关系。译有《效率脑科学:卓有成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1f44f17c2fc59e9e101c3dc3e4da835e.png

1

请问您大学的专业是什么?目前从事的职业跟最初的规划有什么不一样?您构建职业发展方向之初都遇到了哪些难题,又是怎么克服的?

金从军:我大学专业是物理学,目前从事针对非专业人士的编程教学工作。

最初规划:大学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在大学教书。

后期规划:几乎没有规划。1993年开始下海创业,经营一家计算机公司,销售软硬件,兼软件开发。2000年上岸,开始打工生涯,2002年失业,开始自学编程。2005年开始二次创业,从事软件开发业务。2014年开始转向编程教学至今。

难题与应对:人生中的每一步都带有偶然性,无法设计,只能顺应。

宁阿姨:我大学学的是日语,现在做信息流广告投放,可以说是毫无关系。我做这行之前做了很多份工作,都是频繁跳槽、做得不好。做这行之后觉得很适合我,就做了7年。

当然会遇到困难,工作做不好、被客户责难、累、没休息……但是工作总是这样的,赚钱没有容易的事,花钱才容易。

我在刚刚入行的时候,就在心里悄悄地想:我不想跟公司里这些人比,我想做到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人。热爱可抵漫长岁月吧~

王贝珊:我大学的专业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最初毕业的时候是往通信方向走的,主要负责一些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技术支持的工作;目前的岗位是前端开发,相当于转岗了,从零开始的编程生活哈哈。

最初在确定要转前端开发之后,由于缺失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多,前期主要还是以能胜任日常工作的学习为主。在业余时间需要要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基本上都是6点下班后一直学习到11、12点。当时虽然每天都长时间投入,但是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还是很充实的。

后来个人能力跟上去之后,则主要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技术深度为主,因此中间有经历几次工作的变更,逐步接近自己要去的方向。

除了工作上的问题,由于跨专业的转岗,刚换工作时没有相关的项目经验和工作经验,薪资待遇都是相比之前大打折扣,所以刚开始的生活也比较窘迫,每笔开销都需要节省着使用。后来个人能力跟上去之后,工作的选择多了,待遇也就慢慢都跟上了。

马梦捷:我本科学的是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学的是文学专业,目前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在职业发展方面经历了很多尝试与转变。从本科入学起,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我积极地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从一开始的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到大型外企的媒体部门实习生,再到画廊与美术馆策展助理,我都凭着自己的兴趣与努力一一体验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人际交往的历练,也对不同行业有了近距离观察,最重要的是明白了自己的专长与性格更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因此当我硕士毕业后,选择进修心理咨询课程时内心是很坚定的,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喜爱且能够做好这份以自我觉察为基石、以人际关系为桥梁的助人工作。

在心理咨询事业开始之初所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我接手的个案中有一些较为棘手的案例,让当时作为新手心理咨询师的我感到非常忐忑。而我的面对方法也是业内通行的做法,即与督导讨论案例,并且去找自己的咨询师持续做个人体验,保持对自身内心的高敏感觉察。

2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不断掌握新知识。请问您是怎么确定学习方向的?您有什么学习经验和学习渠道可以分享给读者吗?

金从军: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学习渠道:①家人(配偶、子女);②互联网;③专业书籍。学习经验:翻译或写作是高效且稳健的自学方法。

宁阿姨:我们做广告的,广告就是个晴雨表嘛,哪个行业热门哪个行业广告投的就多。我学习广告技能的方式,最主要的肯定是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其次是找这个行业里做得最好的人交流。

我现在经常作为一个“记者”跟行业里的朋友聊,了解大家工作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然后记录下来,写在公众号和书里。

王贝珊:前端开发虽然入门不难但迭代和变化很快,所以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很多。我个人的记性不算好,因此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做笔记,后来慢慢地学会了搭建博客写文章。

写文章是一个特别好的习惯,虽然一开始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查找之前整理的内容。后来发现其实也能帮助到很多遇到相同问题的小伙伴,有时候会收到一些感谢的话语和反馈,也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去坚持做这件事。

后来,也是因为有持续地对自己的博客和知识做整理,在这样的基础上陆续写了一些书,包括电子书、纸质出版书和开源书等等,在写书的过程中,也陆续地对自己现有的知识做深度的整理,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

马梦捷:我日常会花很多时间阅读。我是文学专业出身,工作是心理咨询,所以会阅读很多小说和心理学相关书籍。但与此同时,我也会有意识地读一些其他学科的书籍,比如历史、政治、科普、医学等,尽量扩充知识、拓宽思维。我建议每一个人在阅读时涉猎尽可能多的题材,避免成为“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人。至于学习渠道,则多不如精。无需囤积很多课程、收藏很多材料,只要能坚持每天读一点点,做到“晚上上床时比早晨起来时更聪明一些”,就已经很好了,成长贵在坚持。

3

现在年龄焦虑很普遍,请问您是如何应对这种焦虑的?

金从军:38岁失业时有过年龄焦虑,但自学编程后,发现人的脑力并不会因年长而衰退。

我以为焦虑产生的前提有两个:①当一个人被选择时;②当人的某些特征在竞争中被评价时。

2002年秋天,当我失去工作时,发现许多招聘条件中都有35岁这个年龄限制,我意识到自己在岗位竞争中已经失去了年龄优势。在此后的求职经历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是一个资深的游戏玩家。我家先生是一名资深的程序员,他从我玩游戏的行为中发现了我的长处:善于发现游戏中的漏洞,善于总结经验并寻找最优路径,等等,他说我具有优秀程序员的潜质,并鼓励我学习编程。于是我开始自学编程,遇到困难时向先生请教,就这样,在短短两年后,我开始二次创业,并开始承接软件开发项目。

对于我个人而言,创业是一条出路。创业可以避免成为被选择者,并且可以凭借个人的勤奋和努力,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也将年龄焦虑抛到了脑后。

宁阿姨: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差不多,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不焦虑年龄。倒是时常会有几个想做的事情都想做、心里满满涨涨的、最后一个都没做成的时候。后来就明白自己能力的限制,一个事可能都要做几天,那其他的事情不做或者晚做。你不解决问题,问题就会解决它自己(笑哭)。

再就是不要着急,相信现在做就是最快的方式。就像跟人约吃饭,你要是没出门那能拖几个小时,但要是坐上车了,总是能到的。

王贝珊:其实我个人在工作中也有过焦虑的时候,会担心自己能不能有更多的成长和提升,有时候也会很着急,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后来慢慢地发现,只要自己有认真对待工作和生活,总会有所收获,过于在意收益反而让自己难以享受现在。我们的生活也好,工作也好,里面的每件事其实都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不用太过在意。

在遇到困难或者焦虑的时候,可以尝试跳出现状。比如想象一下,如果抛去所有困扰自己的事情,自己最希望是怎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产生焦虑,也是因为过于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其实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下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接近它和实现它。

还有一个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要有自信心。工作和生活里都会遇到很多声音,有些声音常常会让我们怀疑自己和否定自己。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地相信自己,鼓励自己,只要认真地工作过、生活过,我们就都是很棒的。

马梦捷:今年是我迈入30岁的一年。我总觉得,少年时光还历历在目,我却已经30岁了,感觉好不真实。不过我并不为自己的年龄感到焦虑,我甚至很高兴自己在30岁这个年龄已经拥有让我舒适的亲密关系和真心喜爱的事业。

但年龄的增长确实意味着我朝向死亡更近了一步,这件事会让我焦虑。当年龄焦虑转化为死亡焦虑时,我会更谨慎地审视自己的生活,提醒自己人终有一死,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在我临死前不会后悔自己花时间去做的?哪些人是我在临死前不会后悔自己与之相伴的?经常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会帮助我筛选自己的生活,做出更真诚的选择。

4

请问您工作之余有什么爱好?如何做到work-life balance?

金从军:业余爱好:游戏或手工制作。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手工可以放松心情,玩游戏可以调动注意力,当心情愉快且脑力充沛时工作。

宁阿姨:我做饭、躺着、溜达是爱好O(∩_∩)O哈哈~

工作和生活我不太平衡,一边工作一边总结经验写东西,基本就没什么生活了。但我挺想做这个事的,就觉得甘之如饴。这一生涓滴一念,侥幸汇成河。想做成一点事情很难的,不能要求太多。

王贝珊:我的爱好还挺多的,吸猫、打篮球/各类运动、写文章/公众号、听歌看电影,这几年还慢慢地接触到了画插画/画表情包、做饭、打游戏等等。

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其实一直以来自己都做得还可以。其实每个人对 work-life balance 的理解都不一样,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认知。比如大多数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而很多人在有了大家庭和小家庭之后,也会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

我认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最重要的在于两者的状态能相辅相成。工作和生活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都需要认真对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个点,比如有时候下班后想再多学习一会,也有时候下班后就完全不想思考工作相关的东西,找到自己现阶段最舒服的状态就可以。

马梦捷:工作之余的爱好就是阅读啦。因为阅读是我非常享受的事,所以我会见缝插针地读书。

我之前work-life balance做得不好,主要是因为过分忙于工作,很难有真正放松身心的机会。我会定期去找我的咨询师做个人体验,和她聊天帮助我持续关注内心。所以我会及时觉察到自己近期的状态,看看是否需要更好地关怀自己。这件事帮助我恢复work-life balance。

5

为什么想到要写作/翻译科技图书呢?写作/翻译的时候有什么苦与乐?写作/翻译对您有哪些帮助?

金从军:第一次与图灵的合作是翻译《自然计算》的前半部分。偶然发现图灵在征集《自然计算》的译者,就去试了一下,结果被选中,就接下任务,并完成任务。

写作,包括翻译,是我学习新东西的有效方法,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2013年秋,我和张路先生确定了未来的事业——教普通人编程,选择的编程工具是MIT App Inventor。为了准备App Inventor编程课程,我首先翻译了App Inventor发明人参与编写的英文教程《App Inventor—Create Your Own Android Apps》,并将中文译本免费发布在book1.17coding.net供学习者阅读,该译本后来由图灵编辑后正式出版。此后,为了测试App Inventor的开发能力,我用它制作了完整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并把开发过程写成书:《App Inventor开发探底——俄罗斯方块开发笔记》,该书后由清华出版社出版。此后又出版了《App Inventor开发训练营》《App Inventor趣味应用开发实例》及《App Inventor开发实战》(开发训练营的升级版本)。

随着写作内容的不断累加,我对App Inventor的了解日见深入,对它的操作也越发熟练,这使得我在课堂上教授这一编程工具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在指导学生编程实践时,很容易切中要害。

其实,我们最初的目标只是教编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竟然是译书和写书。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有许多的困难和波折,但是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苦。

宁阿姨:《信息流广告入门》这本书的雏形是我在团队内部做培训的时候总结的PPT。我在过往工作中带过不少新人,知道“一个新人什么都不懂,需要被教才能明白”。但大家在工作中往往没有精力系统地带新人,通常是问一句答一句,这样的好处是有针对性,缺点是问题零散、效率低。还需要重复工作,如果师傅带10个新人,就要讲10遍。

我觉得一个师傅带超过3个人,就会希望把问题总结起来,给新人们一起讲一遍,不要再一个个问了!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就像学英语,现在有多少系统的方法讲解听力、作文、阅读……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有很多参考资料,但信息流广告的资料还非常匮乏。相信在未来,信息流广告也会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媒体产品功能的使用说明、各个行业的素材经验、竞价规律的总结等方面的资料、课程、案例,让新人可以在遇到问题之前就知道这个行业有哪些知识需要学习,基本的逻辑是什么。

我的公众号和书是在做这个事。书中系统地介绍小白入行需要的基础知识,非常适合在公司里给小白做培训资料,公众号为相对进阶的内容,写得会比书更深一些。

王贝珊:写技术博客一开始是因为自己的记性比较差,而前端领域的知识又特别多,所以想记录下来方便自己查看。慢慢地写得多了,就开始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后来是机缘巧合遇到小伙伴一起写《小程序开发原理与实战》一书,在编辑的指导下学会了很多写作技巧。再后来就是希望像自己很佩服的一位作者一样开源一本书,就把 Vue 的书在 Github 上开源了。

在自己的工作经历中,遇到了不少小伙伴由于一些工作方式和技巧的原因,碰到了很多工作上的问题导致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因此也产生了想法,写一本关于职场工作技能和经验的书,后来这本书以电子书的方式发版。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写作,在开始写技术文章之前,我就有些生活记录的习惯,现在也一直有自己的公众号记录一些日常感受。写作对我来说,可能不只是一个爱好,它已经是我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方式。

写技术文章是自己职业技能的一个沉淀和提升,而写生活记录更多时候是与内心的自己对话。我很喜欢沉浸在与自己对话这种状态中,在迷茫的时候也会找到以前写的文字,也因此无数次给到自己力量和勇气,鼓励自己继续往前。

马梦捷:我总希望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助人们成长、改善心理健康。既然我英语好,那么就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这个能力来翻译一些高质量的内容好了。

如果对翻译质量有追求,那么翻译会是一件很辛苦的体力活,因为要花很多心思琢磨如何把文章翻得既准确又通顺优美。虽然辛苦,但翻译的乐趣也正在于此。这无关金钱回报,因为当我看到读者或者粉丝认可我的翻译,并表示我翻译的内容能够帮助他们时,心里就会觉得很值得。

翻译对我的帮助,主要在于翻译的过程中我会反复精读并思考原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消化吸收了很多知识与理念,是第一手获益者。

6

给大家推荐几本近期对您影响很深的书吧?

金从军:商务印书馆《物理学的进化》(爱因斯坦、英费尔德著,张卜天译)。这本书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结论(或者说定律)的由来,这些结论是构成物理学殿堂的基石,如惯性定律、引力定律等。与教科书上直给的定律文本相比,这本书从现实世界的问题出发,引出了得出这些定律的思考过程,包括对历史上错误结论的思辨、对直觉的怀疑,以及设计精妙的思想实验。阅读此书,有助于理解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从而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

宁阿姨:《姥姥》(倪萍著)。其中有两句话印象很深:姥姥说倪萍:“你生下来就是为老些人活着的。”我忽然换了一个视角理解生活。被多少人看见,就是为多少人而活。还有:“平平淡淡总是真”都是懒人说的话(笑哭)~

王贝珊:《被讨厌的勇气》《人类群星闪耀时》《我的精神家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马梦捷:《穷查理宝典》《时间的秩序》《登天之梯》《If You Meet Buddha on the Road, Kill him》《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