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教师报年度书单公布:AI时代,这本书才是千万师生家长的必读首选!

图片

教育是人类亘古长青的话题,但AI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AI时代的起跑线上。

如果AI时代必将到来,

孩子们要如何面对?

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能力?

奥数、编程、绘画等还要不要学?

什么专业和工作更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

清华大学理学博士 | 人大附高级教师 和渊在《AI时代,学什么,怎么学》总结十余年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AI和当代教育的深入洞察,参考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前沿研究,从“AI 的短板”和“人的优势”这两方面出发,提出了 AI 时代我们需要具备的八大能力,给AI时代孩子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这本书自上市已来就受到广大读者和家长、教师团队的一致喜爱推荐,近期更是入选了2025中国教师报年度“十本书”的重点推荐,这份书单既是教育工作者响应国家文化战略的实践行动,也是以阅读赋能教师成长、引领学生发展的关键路径。

中国教师报给出的评语是“ 人工智能革命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但个人无须过度焦虑,适应和理性应对是唯一出路。当教育遇到AI,不是怎样用AI做一遍教育,而是先思考什么是教育。到底该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师生要如何做好准备?本书从孩子要具备的几大能力谈起,聊聊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准备。” 和渊老师在书中提出了“ AI 时代,我们需要具备的八大能力”,其中第一条就是提问能力,和老师认为“ 未来属于那些会提问的孩子”!

来源 | 《AI时代,学什么,怎么学》

作者:和渊

如果必须用 1 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 55 分钟考虑是否问对了问题。

——艾伯特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收到学生们的提问。我把他们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性问题,一类是开放性问题。

针对这两类问题,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类问题:知识性问题。例如,兔子有几条腿?胎生还是卵生?吃肉还是吃草?这些问题的答案相对简单,是关于事实的硬性知识,从书本和网络上都能搜索到确切的答案。

第二类问题:开放性问题。例如,兔子为什么没有成为人类餐桌上的主流肉食?这类问题可能没有确切的答案,需要一个人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比如熟悉兔子的生理特性、知道兔子的饲养特点、了解兔子与人的关系,等等。而且,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可能需要查找更多的资料、咨询更多的人,甚至做一些实验进行验证。即便是这样,我们给出的答案可能也只是一个解释性框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变成知识。

回答第一类问题,是人工智能的强项。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大模型在进行训练时,其数据来源是已知的、现有的数据,因此它给出的答案相对固定,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属于第一类问题,即知识性问题。

而能提出第二类问题,才能显示出我们人类存在的意义。一个好问题比一个好答案重要得多,它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的深度思考。我们不应该固化地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而应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好问题。

01

为什么提出一个好问题很重要

好问题能够推动一个时代的进步。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提的问题“如果和光线一起旅行,你会看到什么?”就开启了相对论、质能方程 图片 以及原子时代。又如,现在物理学家都在讨论:宇宙到底是膨胀的、收缩的,还是膨胀后再收缩再膨胀?神经生物学家一直在探究:到底什么是意识?意识的生物学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达维德 · 希耳伯特(David Hilbert)1900 年在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提出的 23 个数学问题,有些至今无法解决,但它们极大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很多问题在作答时不仅需要了解大量的背景知识,而且无法立刻验证,但它们能引发激烈的讨论,这便是好问题的重要性。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像进行一场头脑风暴,能把知识都搅动起来,随意地拼接组合,真理在大家的讨论中会越来越清晰。这样的问题也最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02

什么是好问题

那怎么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好问题呢?凯文 · 凯利(Kevin Kelly)在他的书《必然》中提出了 7 个标准。

(1) 一个好问题值得拥有 100 万种好答案。

(2) 一个好问题能开启一个学科,比如爱因斯坦的问题就开启了相对论。

(3) 一个好问题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4) 一个好问题不能被立即回答,但在日后的时间可以一直被回答。

(5) 一个好问题出现时,你一听见就特别想回答,但在问题提出之前不知道自己对此很关心。

(6) 一个好问题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既不愚蠢也不显而易见。一个好问题不能被预测。

(7) 一个好问题将代表受教育的头脑。

你可以对照这套标准来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提出了好问题。我的学生常来问我他们不会做的题目,不过我很少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不断地反问他们问题,直到他们恍然大悟,自己给出答案。

好问题代表了学生思维层层递进的深度。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大概意思是,孔子说:“对于很多事情,我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觉得我什么都懂呢?当别人问我一个问题时,我哪怕一开始不知道,最后也可以回答他。我的办法是询问他,从这个问题的首尾两头、正反两面进行追问,问来问去,他自己可能就明白了。”通过不断提问,学生才能把所遇到的问题的前因后果全部搞清楚,最终,一套问题追问下来,学生不只是知道了答案,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03

如何提出好问题

大家看,好问题的标准是不是挺高的?提出一个好问题确实不容易,于是很多同学会退缩,既不敢在公众场合提问,也不敢去找老师问问题,生怕自己提出的是愚蠢的问题。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的,但后来就不害怕了,那我是怎么改变的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我在读博士期间的经历。

在清华大学读博士的时候,我经常要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在全球学术会议上,每个发言人仅有 10 ~ 20 分钟的发言时间,因此他们经常需要把几年的工作都浓缩到这 10 ~ 20 分钟里,时间安排会非常紧凑。作为听众,我会非常认真,每次都竖起耳朵听,生怕漏掉一些关键信息,但即使这样,很多学术报告还是听得一知半解。因此,每到提问环节,我从来不敢提问:或者担心因为语言问题自己哪里没听懂;或者觉得哪里本来发言人已经讲了,但是我没注意到;或者害怕自己提的问题是领域里都已经知道的问题,会被大家笑话;或者担心自己提问时用英文讲不明白,当场丢面子……真的,那时我从来没有勇气,哪怕是举一次手提一个问题。

当然,不仅仅我有这种情况,我周围很多同学也存在这种情况,大部分同学从不提问。作为我们的导师,颜宁老师非常不满意我们的表现,在某次参加完学术会议后,她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说:“从明天开始,我要看到我的每个学生至少提 3 个问题,不管是不是愚蠢的问题,我只看数量,不关心质量,你们别怕丢人,我都不怕你们给我丢人,你们怕什么?要尽管提,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

于是,每次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我都逼迫自己必须举手站起来提 3 个问题。一方面,这让我听得更专注、思考得更深入,不仅激发了我的灵感,还能帮我把自己的课题顺利向前推进。另一方面,我发现我越来越能提出所谓的“好问题”了,这其实也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帮助特别大,因为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们都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课题来做,而做课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出一个好问题。

所以,提出一个好问题,其实比得到答案更重要。不要担心,勇敢提问!

04

即便是应对高考,也需要你会提问

有些同学会问我:“和老师,读博士、做课题研究需要提出一个好问题,这个我们能理解,可是,我们现在是学生,我们的目标是考试取得好成绩,这恐怕与学会提问,特别是提出所谓的开放性问题没什么关系吧?高考也不考这个呀。”

如果你这么想,那可能还真错了。

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我先给大家看一份国家级的权威文件——《2020 年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的第 4 页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中,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基石,其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学科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它里面明确提到了对于提问的要求。因此,针对给定的信息提出清晰、有价值且可探究的生物科学问题,设计恰当可行的研究方案,采用合适的工具开展探究,是近些年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大家应该更新一下对高考的看法,那种靠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高考,除了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还特别强调对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其中很多题目是以发表在《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作为背景,来考查学生的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等能力。总之,即便是应对高考,也需要你会提问题,进而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训练学生提问的能力。例如,当我们在学习“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的时候,第一个学生提了“为什么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个问题,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思考了。第二个学生提的问题是:“那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什么不一样吗?”这个问题更深了一层,可以看出这个学生隐约感受到了不同温度对于酶活性影响的区别。第三个学生说:“老师,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质就是对蛋白质的影响,这是不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个学生的问题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以抓住生物学本质的思维方式,想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底层逻辑,总结出了生物学的通用思维模型,进而做到一通百通,这对他理解其他生物学内容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不可能提出太多经过深刻思考的问题,他们大多提的是知识性的问题,不过没关系,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存量,就不可能在大脑中形成各种知识的连接,也不可能提出“开放性的好问题”。但是,当学生们升入高年级之后(特别是高三),我会要求他们“提正确的问题”,而他们在我每天“严苛的训练下”,也很容易达到这一点。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能提出好问题,那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

05

未来属于会提问的孩子!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学生们当下所面临的高考,还是为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特别是 2023 年 ChatGPT 的横空出世,让我更加意识到,提问有多么重要。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每一代 AI 都建立在上一代的基础上,通过复利的增长方式,保存记忆,然后持续进行迭代。而我们呢,即使你这一代强大如爱因斯坦,你的孩子出生后,在知识的累积上仍旧是个白板。人类的学习方式是清零式的,怎么可能在学习知识上超过人工智能?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思路,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助手和第二大脑,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地向 AI 提问来进行对话式学习。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听了刀郎的一首火出圈的歌,歌词中提到了维特根斯坦,如果你不知道维特根斯坦是谁,那么可以跟着 ChatGPT 来学习一下,如图 2-4 所示。

图 2-4 向 ChatGPT 询问“维特根斯坦是谁?”

这是个最简单的问题,ChatGPT 告诉我维特根斯坦是个哲学家,而且思想演变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你可能会说:“这没什么呀,这和谷歌、百度的结果没有什么区别。”

别急。

这个答案里其实包含了很多我不懂的知识,比如什么是“逻辑实证主义”、什么叫作“意义的多样性”、什么是“语境为基础的哲学观点”,以及为什么维特根斯坦的这种思想对哲学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把这些问题统统输入到了 ChatGPT 中,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一一给出了答案,而不像搜索引擎那样,需要你自己搜索、分析和判断相关信息后,再综合这些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这个时候,我顿时有一种找到了一个很懂行的哲学老师的感觉。之后,我又比较好奇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为什么会有“早期”和“晚期”的区别以及是什么使得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于是便继续问了 ChatGPT,如图 2-5 所示。

图 2-5 向 ChatGPT 询问是什么使得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它给出的答案是,因为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和语言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以及他对自己以前思想的反思和批判。还不错,但我想要的答案远不止这些,我想知道,为什么维特根斯坦突然就开始自我反思了呢?这对我有什么借鉴意义吗?

于是,我向 ChatGPT 进行了追问,如图 2-6 所示。

图 2-6 向 ChatGPT 追问让维特根斯坦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反思的典型事件

这个时候,ChatGPT 告诉我,是因为与一位名叫弗兰克 · 拉姆齐的哲学家朋友的交流导致维特根斯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和反思,因此弗兰克 · 拉姆齐对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转变意义重大。非常棒,这个时候,我认为我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这个答案能让我有所启发和借鉴。它让我明白了,大哲学家是通过不断地与有思想深度的人交流碰撞出火花,来使自己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因此,如果我想要进步,那么至少要多与有思想深度的朋友聊天和讨论。

从了解谁是维特根斯坦,到他的理论发展,再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他的理论发展,我总共用了不到 10 分钟,ChatGPT 以惊人的速度给出了令我满意的答案,这样我们的交流就形成了闭环。放在以前,无论是通过看书,还是上网搜索,我都不可能这么快就获得满意的答案。所以,有了 ChatGPT 这样强大的工具,我可以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了。

但是,如果想做到这些,那么还要有一个前提条件——要会提问。如果你会提问,那么 ChatGPT 就是你最好的老师,它单独教你一个人,你既不用担心老师注意不到你,也不用担心提问时会把老师惹“毛”。而且,你可以要求这位老师直接给出最本质的答案,而不用说一堆繁文缛节的场面话。你也可以要求这位老师给你提供最直接的反馈,如果听不懂,你还可以让它举出更多详细的例子,或是再讲一遍……它永远都不会嫌你烦。

ChatGPT 的出现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上述待遇。不过,其实想想,在孔子、苏格拉底的时代,在图书还没有大规模普及之时,学习不就是以学生问、老师答的形式进行的吗?苏格拉底以其直率的提问和引导式的对话方法而闻名,他说:“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所以,提问是一种既古老、经典,又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只要会提问,掌握向 ChatGPT“念咒语”的方法,你就能使用 ChatGPT 这一“魔法”。学会提问,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元认知能力,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还能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成长的“新陈代谢”。

这是一个提问的时代,有多少好答案,在“苦等”一个好问题。

这是一个提问的时代,不会提问,我们一定会被淘汰出局。

这是一个提问的时代,只有会提问的学生才能赢得当下和未来。

请大家和我一起,提出你们的“好问题”。

  完整榜单

图片

特色榜单

按书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图片

图片

WORLD BOOK  DAY

图片

图片

《AI时代,学什么,怎么学》

和渊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工智能革命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但个人无须过度焦虑,适应和理性应对是唯一出路。当教育遇到AI,不是怎样用AI做一遍教育,而是先思考什么是教育。到底该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师生要如何做好准备?本书从孩子要具备的几大能力谈起,聊聊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准备。

全部榜单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1wT0yRzB98g0BK1cBASM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