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基于均值漂移法(mean-shift)的图像分割

目录

        1 概念讲解及用处

        2 函数详解

        3 原理

        4 使用C++编写代码进行实现

        1 概念讲解及用处

        均值漂移法是一种基于密度估计的非参数化图像分割算法。它通过在颜色空间中对像素进行密度估计,并将相似像素点聚集在一起,从而实现图像的分割。

        均值漂移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不断迭代的方式寻找密度最大的区域中心,并将邻近的像素点归为同一类别。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图像中不同区域的分割,并得到相应的目标物体。

        均值漂移法在图像分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目标跟踪、图像分割、图像去噪等。

        2 函数详解

        OpenCV中提供了pyrMeanShiftFiltering()函数来实现均值漂移法的图像分割。函数的原型如下:

void pyrMeanShiftFiltering(InputArray src, OutputArray dst, 
double sp,double sr, int maxLevel = 1, 
TermCriteria termcrit = TermCriteria(TermCriteria::MAX_ITER+TermCriteria::EPS,
 5, 1));

参数说明:

src:输入图像,要求是8位的彩色图像。

dst:输出图像,用于存储分割结果。

sp:空间窗口半径,决定了像素点之间的距离,较大的值将产生更平滑的分割效果。

sr:颜色窗口半径,决定了颜色相似性的范围。

maxLevel:金字塔层数,用于多层次的均值漂移处理,默认为1。

termcrit:停止标准,用于指定迭代终止条件。

        TermCriteria(终止准则)是一种用于控制迭代算法终止条件的类。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TermCriteria常用于迭代优化算法(如均值漂移、光流估计)以及迭代求解问题(如最小二乘法、非线性优化)等场景。

TermCriteria::TermCriteria(int type,int maxCount,double epsilon)

类型(type):指定终止准则的类型,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cv2.TERM_CRITERIA_EPS:根据目标函数值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达到终止条件。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根据最大迭代次数来判断是否达到终止条件。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同时考虑目标函数值变化和最大迭代次数来终止。

最大迭代次数(maxCount):指定最大允许的迭代次数。当迭代次数达到该值时,终止算法。

目标函数变化阈值(epsilon):指定目标函数值的变化阈值。当目标函数值的变化小于该阈值时,终止算法。

        3 原理

        均值漂移法的数学原理涉及密度估计和核密度估计等概念。

        均值漂移法首先在输入数据中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初始种子点。然后,对于每个种子点,它会计算该点周围样本点的平均位置(即均值),并将该均值作为新的种子点。通过不断迭代这个过程,种子点会逐渐向数据密度较高的区域漂移。

        在每次迭代时,均值漂移法会根据某个核函数来计算样本点对种子点的贡献权重,通常使用高斯核函数来衡量样本点与种子点之间的相似性。这样,距离种子点越近的样本点将会有更高的权重,从而更大程度地影响下一个种子点的确定。通过迭代过程,种子点会逐渐向数据分布的局部密度最大值漂移,直到收敛为止。

        最终,均值漂移法将所有迭代得到的种子点所属的样本点归为同一个簇。由于均值漂移法基于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聚类,因此可以有效地处理数据分布复杂、形状不规则的情况。并且,均值漂移法不需要提前设置聚类个数,而是根据数据的密度分布自动确定聚类个数。

        总结起来,均值漂移法通过迭代计算样本点的均值位置,从而找到数据分布的最大密度区域,实现聚类的目标。

        均值漂移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初始化:从输入数据中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初始种子点。

        计算核密度估计:对于当前的种子点,计算其周围样本点的核密度估计。可以使用高斯核函数来衡量样本点与种子点之间的相似性,核函数的带宽参数决定了相似性的范围。

        求均值漂移向量:根据核密度估计,计算样本点对当前种子点的贡献权重。通常采用高斯核函数计算权重,距离种子点越近的样本点权重越大。然后,将每个样本点乘以其对应的权重得到加权平均,这个加权平均称为均值漂移向量。

        更新种子点:将均值漂移向量添加到当前种子点上,得到新的种子点位置。

        判断收敛:判断新的种子点与当前种子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某个阈值,如果小于阈值,则认为算法已经收敛,退出迭代。否则,返回步骤2,继续迭代。

        归类样本点:根据最终收敛的种子点,将每个样本点归类到与其最近的种子点所代表的簇中。

        通过以上步骤,均值漂移法可以在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个数的情况下,自动发现数据集中的聚类结构。该算法利用数据点的局部密度信息进行聚类,适用于处理非线性可分和形状复杂的数据分布。

        4 使用C++编写代码进行实现

        下面是使用C++编写的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在OpenCV中使用pyrMeanShiftFiltering()函数进行图像分割: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 加载输入图像

	Mat image = imread("image.jpg");



	// 定义输出图像

	Mat result1, result2;

	TermCriteria T = TermCriteria(TermCriteria::COUNT | TermCriteria::EPS, 10, 0.1);


	// 调用pyrMeanShiftFiltering函数进行均值漂移法分割

	pyrMeanShiftFiltering(image, result1, 20, 50,2, T);

	pyrMeanShiftFiltering(result1, result2, 20, 50, 2, T);

	// 显示结果

	imshow("Input Image", image);

	imshow("Segmentation Result1", result1);
	imshow("Segmentation Result2", result2);

	Mat imageCanny, result1Canny, result2Canny;
	Canny(image, imageCanny, 80, 160);
	Canny(result1, result1Canny, 80,160);
	Canny(result2, result2Canny, 80, 160);

	imshow("Input imageCanny", imageCanny);

	imshow("Segmentation result1Canny", result1Canny);
	imshow("Segmentation result2Canny", result2Canny);
	waitKey(0);



	return 0;

}

        以上代码中,首先加载输入图像,并定义一个输出图像用于存储分割结果。然后调用pyrMeanShiftFiltering()函数,传入输入图像和相应的参数来实现均值漂移法的图像分割。最后,将原始图像和分割结果显示出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别叭叭儿—好好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