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

22 篇文章 1 订阅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沈从文《从文家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熟悉不等于了解,熟悉只是一种模糊的主观感受。若把熟悉等同于了解,我们便失去了真正了解一件东西的机会。

一个人稍有些亮点,就把他捧上天;稍有些错误,就把他踩到地上。

任何一个领域研究到比较深的程度以后,你会发现原本很多想当然的看法会被颠覆。那些表面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是错的。

发现始于观察,观察带来问题,问题又会引起我们的沉思。而观察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能灵活变换我们的视角和焦点。

当你开始琢磨怎样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也许属于你的隐藏知识就开始萌芽了。

现在网上有很多教人写作的课程,一说起来就是多少多少种写作套路,好像学了套路,就能写出好文章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硬件模块如果没打好,套路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一个人一句话都写不通顺,是不可能写好文章的,但这样的“写作者”现在比比皆是。

如果现实的、客观的限制牢不可破,那么去打破思维的限制就是最可行的路径。因为人是习惯的动物,人总是从过往中吸取经验,所以当有问题出现时,大脑的本能反应是找过去的答案。用旧答案来回答新问题,可行吗?有时候可行,但总有不可行的时候。所以打破限制很多时候是要打破自己思维上的惯性。

在项目管理中也存在无形的“技术矛盾”,如果一个团队能招揽到比较多的人才,分工合作、各尽所能,那么理论上工作效率会比较高;但是人多了以后,人与人之间沟通所花的时间就会很多,可能的误解也会增多,这又会拉低工作效率,甚至使项目完成时间都难以预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月神话”问题。

我觉得现在大多数人的毛病是,一遇到问题就去找现成的答案,去求教名人、权威。其实别人告诉你的答案,回答得再好,也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你不知道怎么用。你必须自己去求索答案,你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你自我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把外部的知识与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主动联结起来的过程,这些过程是无法省略的。所以,大胆地去设定你的问题,然后借用迁移以及书里谈到的其他方法,去寻找你自己的答案吧。

一个东西,当你得到它时,还并不完全是你的,从本质上说,你只是把它从一处挪移到了另一处,只有当你使用它时,它才是你的。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与其因自己的无知而惶恐,不如因自己的无知而镇定。

一流高手和二三四流选手的差别是非常之大的,这不仅仅是“好”与“更好”的差别,而且是“对”跟“错”的差别。一个平常高手,之所以没有成为大师,往往是因为他身上有一些自己无法觉察的错误或者局限性,这些错误或局限性,作为新手是无法识别的。所以如果你只是跟二三四流的选手去学,而没有跟大师去学,实际上就是把这些人的错误和局限也一并学去了,且同时你很可能会毫无觉察,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多年以前,我还根本没想过要写书的事,我也看书,但是看完以后我不会觉察到自己的无知,反而是越看越觉得自己懂得很多了,很厉害了,会夸夸其谈了。但是直到我开始写书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有如此多的不足。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理解这句话是在30岁以后了。

当你觉得知道了什么之时,不要满足于这个“知道”,而是要去寻找更深层的答案。你应该问自己:“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个解释又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不能那样理解呢?”这种自我拷问,在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略显多余,但它确实是把思维之刃磨利的良方。

创造是发现新世界的自发性行为,观察人、事、物,总结特点,启发思考的行为,再迁移到其它领域去应用,我们会发现经过这样的创造过程,将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也拓宽了视野和想象空间。人类理解新事物都是从旧的经验学习的,只要我们善于组合旧的事物,就能实现创新。

--------------------华丽的分隔线--------------------
以书为缘,因缘际会。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不是井底的日月高山,浅薄近乎麻木。我们的手上拿着书,我们就掌握了世界。
关注公眾號:re思维,一起读书成长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