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一位故事大王。他的很多故事都变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比如,鲲鹏展翅、庄周梦蝶、庖丁解牛、相濡以沫、朝三暮四、君子之交淡如水。
杠精喜欢抬杠,十分焦虑。鱼怎么飞上天呢?鱼怎么变成鸟呢?
庄子沉默不语,心里想着“对,你说的都对”。
庄子,又穷又孤独,没有真正的朋友,反而逍遥自在。庄子的心境、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庄子做过“漆园吏”,类似现在的公园管理员。
庄子被唐玄宗封为“南华真人”,《庄子》被称为《南华真经》。
《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内篇七篇据考证是庄子的原作,想要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必须重点研读。
富兰克林说过:“人生的悲剧在于,我们老得太快,智慧来得太迟。”
道,不一定是最好的,如果你感觉适合,那就是收获。
一、自由
庄子认为人的天性是自由的。
庄子用鲲鹏来说明,自由是非常孤独、非常累的。不管我们的生活多么艰难,你不能屈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大海里的鲲,感觉在海里不自由,跳出大海,变成鹏。一个人也可以像鲲鹏那么自由。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全世界赞扬你,你不一定是对的,全世界否定你,你不一定是错的。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的评论中,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是否坚定。
自由是孤独的,意味着你不被理解。
阿德勒说过:“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不害怕,不要脸,别人什么样的评价都无法伤害你。
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北岛说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成功没有标准,你认为自己成功,你就是成功的,即使你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活出自己的样子,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
自由,要厚积薄发,抓住机会,相信愿力。
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满足。世人追逐名、利,欲望会吞噬人的心,心是良知的地方。没了心就没了良知,做坏事就没底线。
“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身外物,而不被身外物所驱使、束缚。手机、奢侈品、钱、房子、车都是身外物,沉迷与执着会忽略生活的自由。
好的心态,才能活出自己,把事情做好。
二、快乐
《菜根谭》书中有一句话:“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花开花落,春天并不理会这些,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对他人说起;水暖水寒,鱼儿自己知道,在合适的地方欣赏风景,还是独自欣赏更好。
重要的不是成功,是快乐。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解决精神内耗的办法是,别把自己当回事,烦恼就没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莫言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溃烂到何种境地。”
学会独处,内心快乐。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也不哭。庄子认为妻子的死亡只是回归到自然,没什么可伤心的。庄子认为每个人都会死亡,生死是自然现象。
痛苦,不是得到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庄子看透人生苦难后,依然微笑面对人生。
三、虚无
万物的最高境界是虚无。虚无,是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家用来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地给我形体,用生使我勤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庄子认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应该同等对待,既要珍惜生命,也要接受死亡。
庄子很谦卑,认为万物平等。人和人的区别是语言和思想,不在于有多少钱、颜值、名利。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万物万事正在不断地出生成长,也在不断地死亡消失。
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了,鱼儿只有互相吐唾沫来求生,倒不如各自去江湖里畅游。放下执念,独享快乐。放下情感的累赘,太上忘情。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
“人生七十古来稀”人能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不多见。
人生苦短,三万多天,一世漫长,不过百年。
生命的尽头是虚无,何必计较得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庄子认为人生如梦。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人生不过大梦一场,自由自在像一只蝴蝶多好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人心不足蛇吞象。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知道自己的困难遭遇无可奈何,却能安然处之,这就是只有德者才能做到的。命是天命或自然规律。命不能改,运可以改。明白自己的使命,顺其自然,抓住时机。
当我们放弃了自己的使命时,也就放弃了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从道的观点看,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却是一致的,即“齐物”。庄子认为,人应该顺从自然,与天地并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关系。“天人合一”是天人关系的理想状态。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每个人的认知和视野都是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阅历和学问,才能领悟深奥的哲理。
人是不可改变的。不要给别人提建议,弱者才需要建议,大家都不承认自己是弱者。
一个人失去平台,啥也不是。很多人,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送外卖,真的是迫不得已吗?说到底,没有掌握一技之长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净无为”。
无为,是顺其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庄子讲的道德,是自然道德,不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庄子的“内圣外王”,不是仁义礼智信,而是修境界。每一件事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