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的英文翻译是 Adapter Design Pattern
。顾名思义,这个模式就是用来做适配的,它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可兼容的接口
,让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对于这个模式,有一个经常被拿来解释它的例子,就是 USB 转接头充当适配器,把两种不兼容的接口,通过转接变得可以一起工作
。
原理很简单,我们再来看下它的代码实现。适配器模式有两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
。其中,类适配器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对象适配器使用组合关系来实现
。
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其中,
ITarget 表示要转化成的接口定义。
Adaptee 是一组不兼容 ITarget 接口定义的接口,
Adaptor 将 Adaptee 转化成一组符合 ITarget 接口定义的接口。
// 类适配器: 基于继承
public interface ITarget {
void f1();
void f2();
void fc();
}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fa() { //... }
public void fb() { //... }
public void fc() { //... }
}
public class Adapto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ITarget {
public void f1() {
super.fa();
}
public void f2() {
//...重新实现f2()...
}
// 这里fc()不需要实现,直接继承自Adaptee,这是跟对象适配器最大的不同点
}
// 对象适配器:基于组合
public interface ITarget {
void f1();
void f2();
void fc();
}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fa() { //... }
public void fb() { //... }
public void fc() { //... }
}
public class Adaptor implements I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or(Adaptee adaptee) {
this.adaptee = adaptee;
}
public void f1() {
adaptee.fa(); //委托给Adaptee
}
public void f2() {
//...重新实现f2()...
}
public void fc() {
adaptee.fc();
}
}
针对这两种实现方式,在实际的开发中,到底该如何选择使用哪一种呢?判断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 Adaptee 接口的个数,另一个是 Adaptee 和 ITarget 的契合程度。
- 如果 Adaptee 接口并不多,那两种实现方式都可以。
- 如果
Adaptee 接口
很多,而且Adaptee 和 ITarget 接口
定义大部分都相同,那我们推荐使用类适配器,因为 Adaptor 复用父类 Adaptee 的接口,比起对象适配器的实现方式,Adaptor 的代码量要少一些。 - 如果
Adaptee 接口
很多,而且 Adaptee 和 ITarget 接口定义大部分都不相同,那我们推荐使用对象适配器,因为组合结构相对于继承更加灵活。
思考
- 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有何区别?
总结
- 适配器模式用于修改不兼容的接口
- 适配器模式 就是用一个Adaptor类把A接口转换为B接口
- 设计的好就不需要适配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