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世界

1、生命形态就是生命的存在模式

**所有能够具有生存、繁衍、完善、进化能力的存在形式就是生命。**这个定义比较泛,覆盖了心理社会等等领域。正因为如此,萝卜倾向于使用这个定义。

心理学、社会学中大量地存在类似生命的现象,拥有很多生机勃勃的东西。很多时候,这些特性被我们称为有生命力。我们观察一个有生命力的群体,往往会产生面对一个生物体的感觉。从整体观察一个蚁群、蜂群、人群,也往往可以感受到它作为整体的活力。很多心理现象、社会现象,同样存在生命的特征:相互生存竞争、相互配合协同求存;渊源流传。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它们具备生命的特征:生存、完善成长、繁衍、进化。

生命形态就是存在的生存模式。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物种,都各自具有独特的生存模式,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下,各自的生存轨道中生存。

2、处处生存竞争

在生命的世界中,生存竞争现象随处可见。对于生存竞争的规律,达尔文认为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但是,优胜劣汰无法解释大量的化石证据。从理论上也无法解释新物种的演化出现。

在我们看来,**生存竞争的规律是物竞天择,优者强势生存,劣者弱势生存。**优劣是由环境决定的,而环境是永恒变化的。**当下的优,未必将来还是优;当下的合理,未必将来还是合理。一个环境下的优胜者,在另一个环境下就是劣者。**适应环境的优胜者,可以顺利地利用生存环境中的资源,尽可能地扩张生存空间,强势生存。劣者不能最好地适应环境,只能苟且偷生,等待时局环境的变化。强弱的判断标准是存在形式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及比率,而不是就相互竞争存在形式的某些属性来进行比较。

生物的演化与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有关。只有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才能给物种提供相对稳定的存在。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不是连续存在的,而是呈现分离断裂的状态。对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来说,可能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大幅变化而出现的,也可能是由于一种新的生存机制的诞生而造就。在生存竞争的过程,生存空间会逐步精细化,分裂成不同的生存轨道。对生物来说,生存轨道主要是指对不同食物的需求和不同的捕食方式。同一个生存轨道一般来说最后只能存活下来一个物种。正是生存轨道的分离断裂状态,导致了物种演化的分离断裂状态。演化中间化石的匮乏,源自中间状态物种原本不稳定的存在。它们只有获得并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才能稳定存在。

3、处处协同生存

与生存竞争相关另一个现象是协同生存。协同生存现象,在生存竞争过程中大量存在,甚至于可以独立于生存竞争。

在细胞层面的协同生存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细胞和线粒体、叶绿体的共生关系。线粒体和叶绿体非常独特,与其它细胞器之间明显存在不同。它们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与细胞协同生存后形成的嵌合生命体。线粒体、叶绿体具有自己独立的遗传物质。而且它们的遗传物质中分子序列与细胞遗传物质中分子序列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它们在细胞内部分裂生殖。它们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是由细胞的分裂机制将它们的多个个体,较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细胞分裂部分,以便重新组成新的细胞。显然这原本是两种独特的生命结构,起源于不同的生命形态。他们是古核生物将原核生物吞噬之后,彼此进一步演化出协同生存机制,吞噬者与被吞噬者形成的一个协同生存的生命嵌合体。

在组成形体的协同方面,地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地衣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生命形式,它由不同的物种嵌合形成的。这种嵌合与细胞层面的嵌合有所不同,其区别主要在繁殖上面,地衣的繁殖是组成个体独立繁殖的。地衣是真菌和光合生物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联合体,真菌是主要成员。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文德纳作出了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的结论。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联合体。它们都具备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但是它们彼此配合,可以获得更好地生存。

主从协同生存,其代表是生物体和益生菌之间的协同生存。很多生物体原本不具备很多能力,但是它们与细菌相互配合,就可以容易地实现那些功能。比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多是建立在与细菌的配合上。 人体会专门在肠道为益生菌准备备份的场所。比如阑尾,就是备份益生菌的地方。 当出现腹泻等症状的时候,益生菌也会一起被排除体外。如果没有阑尾,因为缺乏益生菌,人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足够的消化吸收能力。对牛来说也是如此,牛消化植物纤维的能力也是来自于牛胃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牛的胃由4个胃室组成,即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瘤胃的功能主要就是微生物发酵。瘤胃中的细菌、真菌和原虫根据饲料类型进行不同的发酵,发酵终产物被牛经瘤胃壁吸收利用。瘤胃微生物可以消化粗纤维,分解糖、淀粉和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协同生存是生物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当然,协同生存现象不仅仅限于生物界,而是普遍适用于具有生命力的领域

4、机制演化

生物演化过程中,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机制演化。机制演化带来阶段性阶跃式演化,物种大爆炸现象就与此相关。也就是说,生存模式的演化并不是平稳匀速的,而是阶跃式的。这种现象也是随处可见,很多化石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个说法。

关于机制演化带来的阶跃式的变化,还可以在社会形态上、认识突破 上观察到相应的现象。一个新的思想孕育出来,就可以带来社会形态的重大变化。

在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就是各种生存机制一步一步演化出现的过程。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复制机制的出现 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分解机制的出现 生命起源的第三步:选择性复制机制的出现 生命起源的第四步:隔离机制形成(病毒的出现) 。内部物质合成代谢机制、进入机制、 排泄机制、 生产机制、动力机制、二分法繁殖机制、…、协作共生机制、转录和翻译分离机制、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繁殖机制… ,这些机制的演化出现,导致原核细菌和真核细菌的出现。、协作机制、分化机制、固定形态机制、…这些机制导致多细胞生物体的出现。

有性繁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机制。在演化过程,其实存在多性繁殖的过程。多性繁殖,最后被两性繁殖锁定。其它模式逐步被生存竞争所淘汰。只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勉强弱势生存下来。有性繁殖带来了“有害/中性基因组合胜利论”。这种生存机制,解决了基因快速地优势组合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新物种的演化速度,使得生命形态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成长过程中的性格的形成过程,学习能力和文化的接受和排斥机制也带来一种对环境的极度高效的适应能力。这也是一种新的生存机制。起源于理性思维机制的演化出现。

这些生存机制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进化速度和基因突变率之间存在的悖论:进化速度由演化效率决定而非单一地由基因突变率决定。大多数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所以在演化过程中,基因突变律呈现降低趋势。但是由于出现了新的演化模式,导致整体的进化速度并没有降低反而提速了。

单细胞生物和软体动物之间没有中间化石的存在,寒武纪大爆炸这些化石证据和现象正是由机制进化引起的。新机制的诞生可以为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带来大幅改变。

5、演化方向

生物演化的方向是加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速度和降小这种适应演化所需的综合代价,这才是真正的演化方向,可以包容原来定义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参考资料

《站在达尔文的肩膀上挑战反对者:生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演化效率》 大头萝卜 2010-07-12 21:34:16 http://qq531757323.blog.163.com/blog/static/167988202201061293416244/

《生命的起源过程》大头萝卜2010-03-17 13:09:23 http://qq531757323.blog.163.com/blog/static/16798820220102171923116/

《对一些最根本问题的解答》大头萝卜2010-01-12 17:14:14 http://qq531757323.blog.163.com/blog/static/16798820220100125141412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