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vue架构解析3-开发环境启动流程分析(原)

本文深入解析了Electron-Vue框架在开发环境下的启动流程,包括渲染进程、主进程的启动和Electron过程。文章详细分析了渲染进程的webpack配置,创建WebpackDevServer对象以及监听编译过程。同时,对主进程的webpack创建和编译过程进行了跟踪,阐述了主进程代码的热更新机制。最后,简要介绍了Electron的启动过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生产环境的打包流程,这一节我们来看开发环境的启动流程。

该框架主要修改是对开发环境的优化,包括了于开发环境的配置文件隔离,主进程和渲染进程配置文件隔离,编译过程提示等功能,因此这一节内容才是整个框架的核心。
我们从开发人员用到的启动命令说起。
从package中我们看到启动命令就是:

"dev": "node .electron-vue/dev-runner.js",

也就是在终端使用npm run dev就可以了,而这个命令对应的脚本就是dev-runner.js。

function init() {
   
    greeting();

    Promise.all([startRenderer(), startMain()])
        .then(() => {
            startElectron();
        })
        .catch(err => {
            console.error(err);
        });
}

这是脚本运行时执行的唯一方法,其中的greeting()就是在终端输出一个Log,如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然后做了三个操作分别启动了渲染进程、主进程和Electron:

  • startRenderer()
  • startMain()
  • startElectron()

下面我们逐个来看具体的启动流程。

1.渲染进程启动过程分析

function startRenderer()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加载webpack配置文件
        rendererConfig.entry.renderer = [path.join(__dirname, 'dev-client')].concat(rendererConfig.entry.renderer);

        //创建webpack
        const compiler = webpack(rendererConfig);
        //创建webpack-hot-middleware
        hotMiddleware = webpackHotMiddleware(compiler, {
            log: false,
            heartbeat: 2500
        });

        //编译状态监控
        compiler.plugin('compilation', compilation => {
            compilation.plugin('html-webpack-plugin-after-emit', (data, cb) => {
                hotMiddleware.publish({action: 'reload'});
                cb();
            });
        });

        compiler.plugin('done', stats => {
            logStats('Renderer', stats);
        });

        //创建webpack-dev-server
        const server = new WebpackDevServer(
            compiler,
            {
                contentBase: path.join(__dirname, '../'),
                quiet: true,
                before(app, ctx) {
                    app.use(hotMiddleware);
                    ctx.middleware.waitUntilValid(() => {
                        resolve();
                    });
                }
            }
        );

        server.listen(9080);
    });
}

在这个方法里,共完成了三个操作:

  • 创建webpack对象
  • 利用webpack对象来创建W**ebpackDevServer对象
  • 监听webpack编译过程

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操作的具体情况。

1.1.渲染进程创建webpack对象

webpack对象创建时使用的配置文件是我们分析的重点。我们来看webpack的配置文件,也就是rendererConfig变量:

rendererConfig.entry.renderer = [path.join(__dirname, 'dev-client')].concat(rendererConfig.entry.renderer);

这说明webpack的配置文件来自于两个文件:dev-client模块和rendererConfig.entry.renderer变量。
这里看一下源码就知道,concat方法连接而成的数组中包含了两个元素,一个是”dev-client”,另一个是根目录的”../src/renderer/main.js”文件,也就是说,webpack的entry参数实际上是这种形式:

entry: {
    renderer: ['dev-client', path.join(__dirname, '../src/renderer/main.js')]
},

再来看一下output参数内容(在webpack.renderer.config.js):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libraryTarget: 'commonjs2',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electron')
},

这种用法包含了三个信息:

  • webpack将会把dev-client 模块 和main.js 文件同时打包进output指定的文件中
  • dev-client是一个模块,根据源码查找,这个模块就是dev-client.js文件
  • entry内容以key–value形式定义,那么output中的name变量就是entry中的key

综合来说,这种用法的作用就是:同时把dev-client.js和main.js文件打包,输出到根目录下的/dist/electron/render.js文件中。
这个信息非常重要,后面要用到。
接下来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文件的作用。

渲染进程的dev-client配置文件

这个文件内容很简单,直接贴出源码:

const
  • 4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