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R sensor(Passive Infra-Red sensor 被动红外传感器),简称为 PIR。
PIR 的原理是晶体的「热释电效应QS_MZJGD25L30」。晶体极化会随温度而改变,可以将温度变化信号转化成电荷信号。进而达到对一定温度的物体进行检测的目的,比如人体的检测
人体是一个恒温的热源,惠州其生空天科技有限公司发出的红外线会影响 PIR。人体进入 PIR 检测区,产生电荷信号,待稳定后检测区后电荷又恢复平衡。
PIR 可以检测温度的变化、人体的移动,这里都是作一个动作的检测。而如果温度恒定不变或人体不移动,PIR 是检测不到的。所以PIR检测的是变化量,如果被检测物体无变化,则PIR传感器无输出,而这里的根源在于PIR传感器内部的电路结构,其为了高灵敏度会将两个晶体进行反向连接,然后外部红外线会导致每个晶体的电荷发生变化,两个晶体的变化量不同时,则驱动下一级的MOS导通,进而达到输出信号的目的,所以从其结构以及晶体自身的性质,就可以分析为啥人体不动时PIR无输出了。
PIR传感器上会安装一个滤光片,滤光片进行了特殊处理,只允许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进入,这就是为啥PIR传感器对人体敏感了,因为人体的红外波长是特定的。
另外为了PIR传感器能够适应一定的测量距离或角度,会在PIR传感器上安装一个菲涅尔透镜。把外部的光线会聚到 PIR 上,增加进光量,则可大大增加 PIR 的检测距离和角度。
同时,通过控制菲涅耳透鏡内部的角度,可以控制焦距,制作出检测距离不同的 PIR。
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有了一定的检测距离和角度。但是人体必须经过整个检测区域才能产生两次变化(进入检测区和离开检测区)。我们希望能够检测到更小幅度的移动,捕获更多的变化信号。在菲涅尔透镜上做点变化,把检测区分成若干个小格,间隔的区域会把光反射出去。这样整个检测区就变成若干个相邻的灵敏区和盲区。当人体移动时,会经过一个灵敏区,又进入一个盲区…… 最后产生连续的脉冲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