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常见设计范式?

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以关系(表)为基础的数据库模型,它使用多张表来存储数据,并使用表之间的关联关系来表示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关系。每张表由行和列组成,每行表示一条记录,每列表示一种属性。表之间的关联通过共享相同的列(通常是主键)来建立。

范式是指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中用来描述表结构规范化程度的概念。范式分为多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规则和标准。较低级别的范式要求表结构更加规范化,但可能需要创建更多的表;而较高级别的范式则允许一些冗余和不必要的数据,但能够减少表的数量和复杂度。

在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中,通常使用前三个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以确保表结构的规范化和数据的一致性。其他高级别的范式包括BCNF和第四范式(4NF),以及更高级别的范式。

第一范式(1NF)

第一范式(1NF)是指一个关系(表)中的每个属性(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属性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子属性,那么它就不符合第一范式。例如,一个包含“姓名”和“地址”两个属性的表不符合第一范式,因为“地址”属性可以进一步分成“省份”、“城市”和“街道”等子属性。为了符合第一范式,需要将“地址”属性拆分成单独的“省份”、“城市”和“街道”三个属性,每个属性都只包含一个原子值。

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2NF)是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每个非主键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非主键属性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那么它就不符合第二范式。例如,一个包含“订单号”、“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和“产品单价”等属性的表,如果产品单价只依赖于“产品编号”,而与“订单号”无关,那么就不符合第二范式。为了符合第二范式,需要将该表拆分成两个表,一个包含“订单号”和“产品编号”,另一个包含“产品编号”和“产品单价”等属性。

第三范式(3NF)

第三范式(3NF)是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消除了非主键属性之间的传递依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非主键属性依赖于另一个非主键属性,而不是直接依赖于主键,那么它就不符合第三范式。例如,一个包含“学号”、“姓名”、“班级”和“班主任姓名”等属性的表,如果“班主任姓名”只依赖于“班级”,而不直接依赖于“学号”,那么就不符合第三范式。为了符合第三范式,需要将该表拆分成两个表,一个包含“学号”、“姓名”和“班级”,另一个包含“班级”和“班主任姓名”。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Evaporator Cor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