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接字模式简单的决定了操作套接字时,Winsock 函数是如何运转的。Winsock 以两种模式执行I/O 操作:阻塞和非阻塞。在阻塞模式下,执行I/O 的Winsock 调用(如send 和recv)一直到操作完成才返回。在非阻塞模式下,Winsock 函数会立即返回。
1 阻塞模式
套接字创建时,默认工作在阻塞模式下。例如,对recv 函数的调用会使程序进入等待状态,直到接收到数据才返回
大多数 Winsock 程序设计者都是从阻塞套接字模式开始学习的,因为这是最容易和最直接的方式。处理阻塞模式套接字的应用程序使用的程序框架便是阻塞模型。此模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阻塞套接字的好处是使用简单,但是当需要处理多个套接字连接时,就必须创建多个线程,即典型的一个连接使用一个线程的问题,这给编程带来了许多不便。所以实际开发中使用最多的还是下面要讲述的非阻塞模式。
2 非阻塞模式
非阻塞套接字使用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却有许多优点。应用程序可以调用 ioctlsocket 函数显式地让套接字工作在非阻塞模式下,如下代码所示。
u_long ul = 1;
SOCKET s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octlsocket(s, FIONBIO, (u_long *)&ul);
一旦套接字被置于非阻塞模式,处理发送和接收数据或者管理连接的Winsock 调用将会立即返回。大多少情况下,调用失败的出错代码是WSAEWOULDBLOCK,这意味着请求的操作在调用期间没有完成。例如,如果系统输入缓冲区中没有待处理的数据,那么对recv 的调用将返回WSAEWOULDBLOCK。通常,要对相同函数调用多次,直到它返回成功为止。
非阻塞调用经常以 WSAEWOULDBLOCK 出错代码失败,所以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之后,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套接字什么时候可读/可写,也就是说确定网络事件何时发生。如果需要自己不断调用函数去测试的话,程序的性能势必会受到影响,解决的办法就是使用Windows 提供的不同的I/O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