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与赛道圈速的双重狂欢,让小米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资本市场的「乌龙」与真实野心
上午,小米集团股价飙升近6%,市值突破1.4万亿港元,媒体迅速为雷军贴上“中国首富”标签。然而,雷军本人在武大校友群的辟谣直截了当:“假新闻。”福布斯榜单上,他的排名仍居第36位,与首富之位尚有距离。这场乌龙背后,资本市场对小米的期待却真实可见——从手机到汽车,市场正在为小米的“跨界革命”投票。
股价的躁动,或许与另一条消息紧密相关:当晚,小米SU7 Ultra正式上市。这款被雷军称为“地表最快四门车”的纯电轿跑,以52.99万元的定价,将三个月内四度刷新赛道纪录的性能怪兽,直接砸进了传统豪华品牌的腹地。
SU7 Ultra的「暴力堆料」:重新定义电动性能天花板
当传统车企还在为“性能过剩论”争执时,小米选择用数据暴力破局。三电机系统(前V6s+后双V8s)的1548马力,让SU7 Ultra以1.98秒破百、极速359km/h的成绩,成为全球加速最快的量产四门轿车。更关键的是,其技术路径直击电动车性能痛点:
- 高倍率放电电池:赛道模式下1330kW功率输出,20%电量仍可维持800kW功率,终结电动车“低电量阳痿症”;
- 碳陶制动系统:430mm刹车盘+连续10次180km/h刹停不衰减的能力,将赛道级硬件变成标配;
- 三电机扭矩矢量控制:每秒500次动态扭矩分配,让狂暴马力转化为精准操控。
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调侃意味深长:“这个碳陶盘子一看就要十万块,但我们做成了标配。”这种“堆料不设上限”的策略,本质上是对传统性能车定价体系的宣战。
赛道民主化:10万元选装包背后的用户逻辑
传统性能车的赛道狂欢,往往需要用户额外支付15-20万元改装刹车、轮胎与悬架。而小米的解法是:出厂即标配赛道级硬件,再以10万元打包倍适登绞牙减振器、Endless刹车片、半热熔轮胎等顶级装备。更颠覆的是,Ultra Club会员服务提供轮胎保管与装胎服务——用户无需为一年几次的赛道日囤积轮胎,也无需牺牲日常驾驶舒适性。
这背后是一套互联网化的用户运营逻辑:通过降低专业门槛,将“赛道体验”从硬核玩家的专属特权,转化为中高产阶层触手可及的消费选项。当宝马M车主还在为选装碳陶刹车纠结时,小米用户已可以用52.99万元基础车价+10万元选装包,获得同等甚至更强的赛道能力。
新豪车主义:镀金车标与座椅按摩的「分裂美学」
SU7 Ultra车头的24K镀金LOGO,与车内10点座椅按摩系统,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图景。雷军说“偶尔虚荣一下,人之常情”,但这句话背后藏着小米对新兴消费群体的精准拿捏:
- 显性符号:镀金车标、碳纤维内饰、限量漆色(太空银/鹦鹉绿),满足新贵阶层对“肉眼可见奢华”的需求;
- 隐性体验:25扬声器音响、105L电动前备箱、智能座舱,将科技普惠理念植入豪华定义;
- 分裂式创新:一边是赛道刷圈的硬核性能,一边是“跑完赛道要按摩”的人性化设计,打破性能车必须“硬核到底”的教条。
这种分裂恰恰揭示了小米的野心:它要造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能车,而是一台能同时承载社交属性、生活场景与驾驶激情的“超级终端”。
用户定义权争夺:从风道争议到纽北限量版
当媒体要求SU7 Ultra保留原型车前舱盖风道时,雷军最初以“破坏设计”为由拒绝,却在三个月后妥协推出42000元碳纤维风道选装件。这场博弈暴露了小米造车的底层逻辑:用户需求通过社交媒体的声量,直接介入产品定义。而定价81.49万元的纽北限量版,则是将“性能图腾”符号化,为品牌溢价预留空间。
这种“基础款走量+限量版立标”的打法,与传统豪华品牌形成镜像——只不过小米的武器不是百年品牌积淀,而是对用户数据的实时响应与供应链的极致控制。
降维打击:中国供应链重构性能车游戏规则
当SU7 Ultra以52.99万元价格提供三电机系统时,传统车企的成本防线正在崩塌。小米的底气来自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自研V8s电机、宁德时代定制电池、本土化碳陶刹车供应链……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性能平权”的基石。正如特斯拉用中国供应链实现Model 3/Y的全球屠榜,小米正在复制这条路径,但加入了更激进的本土化创新。
一场关于「价值坐标系」的战争
SU7 Ultra的真正颠覆,不在于刷新了某条赛道的圈速纪录,而在于重构了性能车的价值评估体系。当传统车企还在用“纽北圈速”“手工装配”讲述工业时代的故事时,小米已经建立起一套新标准:性能参数要可感知、豪华配置要可触达、用户需求要可参与。这场战争的结果,或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性能车市场的话语权归属。
雷军说全年1万台销量“已有九成把握”,但这个数字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小米用SU7 Ultra证明“中国造车势力不仅能追平BBA,还能重写游戏规则”,这场革命的涟漪才刚刚开始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