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之K-means

注:本文中所有公式和思路来自于邹博先生的机器学习升级版》,我只是为了加深记忆和理解写的本文。


聚类是典型的无监督学习,聚类本质就是对大量的未知标记的数据集,按照数据内在的相似性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类别,使类别内的数据相似性较大,而类别间的相似度较小。


本文将会介绍K-means算法以及改进。


那么我们怎么来衡量数据见的相似度呢?


闵可夫斯基距离Minkowski/欧氏距离:


如果p取2的话就是欧氏距离,如果p取1的话就是曼哈顿距离。

杰卡德相似系数(Jaccard):


Jaccard相关系数在推荐系统中应用很多,比如评价两个用户之间喜好的相似度。

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


夹角余弦在文本发现、推荐系统中用的比较多。

Pearson相关系数:


相对熵(KL散度):


Hellinger距离:


KL散度和Hellinger距离联系很大,当α等于0可以相互推导出来。


其实这些距离度量公式之间往往都是有联系,夹角余弦和Pearson相关系数也是可以通过平移和求协方差得到。



K-means


我们首先给定一个有N个实例的数据集,构造数据的K个簇,k≤n,满足以下条件:

(1): 每个簇至少包含一个一个对象。

(2): 每个对象只属于一个簇

(3): 将满足上诉条件的k个簇称作一个合理的划分


基本思路:对于给定的类别数目k,首先给出初始划分,通过迭代改变样本和簇的隶属关系,使得每一次改进后的划分都比上一次要好。


算法:

输入:样本S = x1,x2...xm,k(聚类中心的个数)

输出:每个样本被标记为某类

(1):初始随机选择k个聚类中心μ1,μ2... μk

(2):对于每个样本xi,将其标记为距离类别中心最近的类别:


(3):将每个聚类中心更新为隶属于该类别的所有样本的均值:


(4):重复(2)(3)两步直到类别中心的变化小于阈值

终止条件可以选择多种方式:

迭代次数/簇中心变化率/最小平方误差MSE(Minimum Squared Error)


上边这幅图就比较形象的说明了K-means的过程了。


当然了,这种做法有道理么,我们怎么去解释呢?

我们不妨使用平方误差来作为目标函数:


既然目标函数是凸的,我们不妨对μ求偏导并令其等于零:



K-Mediods


我们现在来对K-means将簇中所有的点的均值作为新的质心,若簇中有有异常点,将导致均值偏离严重,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一下:

数组1,2,3,4,100的均值为22,显然这个22离大多数1,2,3,4比较远,所以我们不妨将均值改为中值,这样的话聚类中心就是3,还是比较有道理的,这就是改进版的K-中值(K-Mediods)聚类。


K均值的另一种做法


我们首先随机选一个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样本到我这个聚类中心A的距离,然后排序,下次根据距离的大小随机选一个样本做聚类中心,如果离A越近那么被选中的概率越小,这样选出的第二个聚类中心B也是比较有道理的。接着计算每个样本到聚类中心A和B的距离,保留距离小的作为新的距离排序,并标记为离得近的类别,接着在按照距离大小选第三个聚类中心,依然按照距离越大概率越大的方式去选。。。。直到找到了K个聚类中心为止。


K-means算法对初值是敏感的,以图说明: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对聚类中心做一个处理:如果我们发现一个聚类中心的均方误差比其他的聚类中心大很多,并且有两个聚类中心均方误差很小离的又很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可能聚类错了,这样的话就可以将大的聚类分成两个聚类中心聚类,小的聚类中心合并到一起。


总结:


优点:快速、简单,对处理大数据集,该算法保持可伸缩性和高效率。当簇近似高斯分布时,它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必须是先给出k,而且对初值比较敏感,对于不同的初始值,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适合发现非凸型的。对噪声和孤立点数据敏感


K-means算法可作为其他算法的基础算法。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