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理模式定义: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不适合或者不能直接引用另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2、模式结构:
一个是真正的你要访问的对象(目标类), 一个是代理对象,真正对象与代理对象实现同一个接口,先访问代理类再访问真正要访问的对象。
3、介绍
(1)意图: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2)主要解决:在直接访问对象时带来的问题,比如说:要访问的对象在远程的机器上。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些对象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对象创建开销 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直接访问会给使用者或者系统结构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可以在访问此对象时加上一个 对此对象的访问层。
(3)何时使用:想在访问一个类时做一些控制
(4)如何解决:增加中间层
(5)关键代码:实现与被代理类组合
(6)优点和缺点
优点:(1)职责清晰 (2)高扩展性 (3)智能化
缺点:(1)由于在客户端和真实主题之间增加了代理对象,因此有些类型的代理模式可能会造成请求的处理速度变慢
(2)实现代理模式需要额外的工作,有些代理模式的实现非常复杂
4、远程代理:可以隐藏一个对象在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
虚拟代理:通过代理来存放需要很长时间实例化的对象
安全代理:用来控制真实对象的访问权限
智能引用:当调用真实对象时,代理处理另外一些事)
注意:(1)和适配器模式的区别:适配器模式主要改变所考虑对象的接口,而代理模式不能改变所代理类的接口。
(2)和装饰器模式的区别:装饰器模式为了增强功能,而代理模式是为了加以控制。
5、应用实例:Windows里面的快捷方式
例子:
#include <string>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定义接口
class Interface
{
public:
virtual void Request() = 0;
};
//真实类
class RealClass : public Interface
{
public:
virtual void Request()
{
cout << "真实的请求" << endl;
}
};
//代理类
class ProxyClass : public Interface
{
private:
RealClass *m_realClass;
public:
virtual void Request()
{
m_realClass = new RealClass();
m_realClass->Request();
delete m_realClass;
}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ProxyClass *test = new ProxyClass();
test->Request();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