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close
函数并不会主动调用fsync
接口。close
函数只是关闭了文件描述符,而不保证数据被写入到磁盘。如果你想确保数据被写入到磁盘,你需要在close
函数之前调用fsync
函数。这是因为Linux使用了缓存机制来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当你写入数据时,数据首先被写入到缓存中,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例如缓存满了或者过了一段时间)由系统将数据从缓存写入到磁盘。所以,如果你在写入数据后立即关闭电源,那么缓存中的数据可能还没有被写入到磁盘,从而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如果你想确保数据被立即写入到磁盘,你应该在write
或close
函数之前调用fsync
函数。
在调用close
函数之前,是否必须调用fsync
,这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如果你想确保所有的数据都被写入到磁盘,那么你应该在调用close
之前调用fsync
。但是,如果你不需要立即将数据写入到磁盘,那么你可以省略fsync
,因为操作系统会在适当的时候自动将数据从缓冲区写入到磁盘。
至于为什么fsync
的功能没有被直接加入到close
中,这主要是出于性能的考虑。fsync
会将所有的数据立即写入到磁盘,这是一个相对耗时的操作。如果每次调用close
都会调用fsync
,那么这可能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另外,不是所有的应用都需要立即将数据写入到磁盘。有些应用可能更关心性能,而不是数据的持久性。因此,fsync
被设计为一个单独的函数,这样开发者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来决定是否需要调用fsync
。这是一种权衡,旨在在性能和数据持久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所以,你应该根据你的具体需求来决定是否需要调用fsync
,以及何时调用fsync
。
当调用fclose
函数时,它会自动调用fflush
接口。fclose
函数会关闭流,并刷新所有的缓冲区。这意味着所有未写入的数据都会被写入到文件中。然而,虽然fclose
会调用fflush
,但它并不会调用fsync
。这意味着数据可能仍然在内核的缓冲区中,而不是被写入到磁盘。如果你想确保数据被写入到磁盘,你需要在fclose
之后调用fsync
。
fclose
和fsync
的参数确实不同。fclose
接受一个FILE*
类型的参数,而fsync
接受一个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作为参数。在C语言中,你可以使用fileno
函数来获取一个FILE*
类型的文件描述符。以下是一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FILE* fp = fopen("test.txt", "w");
if (fp == NULL) {
perror("Failed to open file");
return 1;
}
// 写入一些数据
fprintf(fp, "Hello, World!\n");
// 获取文件描述符
int fd = fileno(fp);
// 关闭文件流
if (fclose(fp) != 0) {
perror("Failed to close file");
return 1;
}
// 调用fsync
if (fsync(fd) != 0) {
perror("Failed to sync file");
return 1;
}
return 0;
}
这段代码首先打开一个文件并写入一些数据,然后获取文件描述符,接着关闭文件流,最后调用fsync
来确保数据被写入到磁盘。注意,fsync
应该在fclose
之后调用,因为fclose
会刷新所有的缓冲区,这样fsync
就可以将所有的数据写入到磁盘。如果你在fclose
之前调用fsync
,那么可能会有一些数据还在缓冲区中,这些数据将不会被写入到磁盘。
但是,这个例子中的fsync
调用可能会失败,因为在某些系统中,当你关闭一个文件描述符后,你可能就不能再对它进行操作了。所以,更安全的做法是在fclose
之前调用fsync
。这样,你可以确保fsync
成功地将数据写入到磁盘,然后再关闭文件。以下是一个更安全的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FILE* fp = fopen("test.txt", "w");
if (fp == NULL) {
perror("Failed to open file");
return 1;
}
// 写入一些数据
fprintf(fp, "Hello, World!\n");
// 获取文件描述符
int fd = fileno(fp);
// 调用fsync
if (fsync(fd) != 0) {
perror("Failed to sync file");
return 1;
}
// 关闭文件流
if (fclose(fp) != 0) {
perror("Failed to close file");
return 1;
}
return 0;
}
这段代码首先打开一个文件并写入一些数据,然后获取文件描述符,接着调用fsync
来确保数据被写入到磁盘,最后关闭文件流。这样,你可以确保所有的数据都被成功地写入到磁盘,而不会因为文件描述符被关闭而导致fsync
失败。但请注意,频繁地调用fsync
函数可能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所以,你应该根据你的具体需求来决定是否需要调用fsync
,以及何时调用fsync
。
fflush
和fsync
都是用于将数据写入到磁盘,但它们的作用级别和方式是不同的。
-
fflush
是C语言标准库中的函数,它接受一个FILE*
类型的参数。当你调用fflush
函数时,它会将C库中的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到内核的缓冲区。但是,fflush
并不能保证数据被写入到磁盘。 -
fsync
是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它接受一个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作为参数。当你调用fsync
函数时,它会将内核的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到磁盘。
所以,fflush
和fsync
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操作的缓冲区的位置。fflush
操作的是C库的缓冲区,而fsync
操作的是内核的缓冲区。如果你想确保数据被写入到磁盘,你应该在调用fflush
后,再调用fsync
。
fflush()
和fsync()
都可以将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到某个目标,但是它们的工作方式和级别是不同的。
-
fflush()
函数作用于C文件流(FILE对象),它将应用程序中的FILE对象的内部缓冲区刷新到操作系统。这意味着fflush()
只是将数据从应用程序移动到内核文件系统缓冲区。 -
fsync()
则在更低的级别上工作,它告诉操作系统将其缓冲区刷新到物理介质。换句话说,fsync()
会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刷新到磁盘。
因此,fflush()
不能保证文件被写入到磁盘,它只能保证数据被写入到操作系统的缓冲区。如果你想确保数据被写入到磁盘,你应该使用fsync()
。但是请注意,fsync()
操作在文件描述符上,而不是FILE对象,所以如果你正在使用FILE对象,你可能需要先使用fflush()
,然后获取文件描述符,最后使用fsync()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从应用程序的缓冲区移动到操作系统的缓冲区,然后再从操作系统的缓冲区移动到物理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