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又被称为欧几里德(Euclidean)算法, 是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辗转相除法首次出现于 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第VII卷,命题i和ii)中,而在中国则可以追溯至东汉出现的《 九章算术》。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指能同时整除它们的最大正整数。辗转相除法的基本原理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等于它们中较小的数和两数之差的最大公约数。例如,252和105的最大公约数是21(252 = 21 × 12;105 = 21 × 5);因为252 − 105 = 147,所以147和105的最大公约数也是21。在这个过程中,较大的数缩小了,所以继续进行同样的计算可以不断缩小这两个数直至其中一个变成零。这时,所剩下的还没有变成零的数就是两数的最大公约数。由辗转相除法也可以推出,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用两数的整数倍相加来表示,如21 = 5 × 105 + (−2) × 252。这个重要的等式叫做贝祖等式(Bézout's identity)。

  辗转相除法法原先只用来处理自然数,但在19世纪,辗转相除法被推广至其他类型的数,如高斯整数和一元多项式。另外,还被用来解决丢番图方程(Diophantine equations)和构造连分数等。

算法描述

  两个数a,b的最大公约数记为GCD(a,b)。a,b的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的公共素因子的乘积。如462可以分解成2 × 3 × 7 × 11;1071可以分解成3 × 3 × 7 × 17。462和1071的最大公约数等于它们共有的素因数的乘积3 × 7 = 21。如果两数没有公共的素因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也即这两个数互素,即GCD(a,b)=1。另g=GCD(a,b),则a=mg, b=ng,其中m,n均为正整数。由上述分析可知,m,n互素。因为m,n没有公共素因子,GCD(m,n)=1。

  辗转相除法是一种递归算法。设k表示步骤数(从0开始计数),算法的计算过程如下。每一步的输入是都是前两次计算的余数rk−1rk−2。因为每一步计算出的余数都在不断减小,所以,rk−1小于rk−2。在第k步中,算法计算出满足以下等式的商qk和余数 rk

rk−2 = qk rk−1 + rk

其中rk < rk−1。也就是rk−2要不断减去rk−1直到比rk−1小。

  在第一步计算时(k = 0),设r−2r−1分别等于ab,第2步(此时k = 1)时计算r−1(即b)和r0(第一步计算产生的余数)相除产生的商和余数,以此类推。整个算法可以用如下等式表示:

a = q0 b + r0
b = q1 r0 + r1
r0 = q2 r1 + r2
r1 = q3 r2 + r3

  如果输入参数a小于b,则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因为a < b,所以ab相除得到的商q0等于0,余数r0等于a。所以在运算的每一步中得出的余数一定小于上一步计算的余数(rk一定小于rk−1)。由于每一步的余数都在减小并且不为负数,必然存在第N步时rN等于0,使算法终止,rN−1 就是ab的最大公约数。其中N不可能无穷大,因为在r0和0之间只有有限个自然数。

  辗转相除法的正确性可以用两步来证明。首先,算法的最终结果rN−1同时整除ab。因为它是一个公约数,所以必然小于或者等于最大公约数g。然后,任何ab的公约数都能整除rN−1。所以g一定小于或等于rN−1。两个不等式只在rN−1 = g是同时成立。

算法实现

  递归版本

function gcd(a, b)
  if a<b
    swap(a,b);  
  if b==0
    then return a;
  else
    return gcd(b, a mod b);
end

 

 循环版本
function gcd(a,b)
  if a<b
    then swap(a,b);
  while(b!=0)
  {
    c = a mod b;
    a = b;
    b = c;
  }
  return a;
end

扩展欧几里德算法

  贝祖等式说明,两个数ab的最大公约数g可以表示为ab的线性和。也就是说,存在整数st使g = sa + tb整数st可以从辗转相除法算出的商q0q1……计算出。贝祖等式的整数st可以通过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算出。这个扩展算法在原有辗转相除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递归等式:

sk = sk−2 − qk−1sk−1
tk = tk−2 − qk−1tk−1

算法开始时:

s−2 = 1, t−2 = 0
s−1 = 0, t−1 = 1

加上这个递归式后,当算法终止于rN = 0,贝祖等式的整数st分别由sNtN给出。

这个算法的正确性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假设递归至第k−1步是正确的,也就是假设:

rj = sj a + tj b

对所有j小于k成立。则第k步运算得出以下等式:

rk = rk−2 − qk−1rk−1

因为rk−2rk−1被假定是正确的,所以可以用st表示:

rk = (sk−2 a + tk−2 b) − qk−1(sk−1 a + tk−1 b)

整理后得到第k步的结果,和我们期望得到的结果一致:

rk = sk a + tk b = (sk−2 − qk−1sk−1a + (tk−2 − qk−1tk−1b

算法分析

  加百利·拉梅于1884年指出,一个算法的效率可以用计算所需步数乘以每步计算的开销表示。用辗转相除法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所需的步数不会超过其中较小数的位数h的5倍。因为每一步的计算开销通常也是h数量级的,所以辗转相除法的复杂度是h2

计算步数

计算两个自然数ab的最大公约数所需的步数可以表示为T(ab)。如果ab的最大公约数是gmn是两个互素整数,使a = mgb = ng,那么:

T(ab) = T(mn)

这可以通过在辗转相除法的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除以g来证明。同样,当ab同时乘以w时,计算步数不变:T(ab) = T(wawb)。所以,对于数值上相近的数,如T(ab)和T(ab + 1),计算步数可能相差很大。

根据辗转相除法的递归性质可以得出另一个公式:

T(ab) = 1 + T(br0) = 2 + T(r0r1) = … = N + T(rN−2rN−1) = N + 1

并且定义T(x, 0) = 0。

最差情况

假设用辗转相除法求自然数aba > b > 0)的最大公约数需要N步,那么满足这一条件的ab的最小值是分别是斐波那契数FN+2FN+1。这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假设N = 1,b整除a,满足这一条件的ab最小是b = 1、a = 2,正是F2F3。现在假设这一规律对M − 1有效。一个需要M步的算法的第一步是a = q0b + r0,第二步是b = q1r0 + r1。因为算法是递归的,它需要M − 1 步才能算出 GCD(br0),其中br0的最小值是 FM+1 和 FM。所以a的最小值是当q0 = 1 的时候,此时 a = b + r0 = FM+1 + FM = FM+2。1844年,加百利·拉梅发现这个证明标志着计算复杂性理论的诞生。这也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第一个实际应用。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