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级别说明&原理
说明 | 原理 | |
读未提交 | 可以读到别的事务没提交的数据 | 每次都建一个读视图 |
读已提交 | 只能读到别的事务已提交的数据 | 每次sql执行的时候,创建读视图 |
可重复读 | 事务启动时读到的数据和事务执行中的数据是一致的 | 事务启动的时候创建视图 |
串行 | 一个事务执行时 别的事务不能执行。 写会加写锁,读会加读锁 | 考读写锁互斥 |
具体隔离方式
不同事务启动的时候,会有不同的read-view,在不同的视图里面 同一条记录可能会有多个值,这个就是MVCC。就是隔离实现的关键
如底部图:一个字段值由 1->2->3->4
每个视图也会对应一个回滚段,undo被删除的时机:当没有视图在它之前。所以长事务少用,注意及时commit/rollback
如何避免长事务的几个注意点
auto_commit 注意设置成1
减少不必要的只读事务
控制执行时长,设置 max_execution_time
相关命令
长事务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where TIME_TO_SEC(timediff(now(),trx_started))>60
隔离级别查看
show variables like 'transaction_isolation'; (老版本的是这个tx_isolation)
插入一段别人大白话描述的 注意长事务的弊端 (会导致回滚日志特别大)
在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下,如何理解**当系统里没有比这个回滚日志更早的 read-view 的时候**,这个回滚日志就会被删除?
这也是**尽量不要使用长事务**的主要原因。
比如,在某个时刻(今天上午9:00)开启了一个事务A(对于可重复读隔离级别,此时一个视图read-view A也创建了),这是一个很长的事务……
事务A在今天上午9:20的时候,查询了一个记录R1的一个字段f1的值为1……
今天上午9:25的时候,一个事务B(随之而来的read-view B)也被开启了,它更新了R1.f1的值为2(同时也创建了一个由2到1的回滚日志),这是一个短事务,事务随后就被commit了。
今天上午9:30的时候,一个事务C(随之而来的read-view C)也被开启了,它更新了R1.f1的值为3(同时也创建了一个由3到2的回滚日志),这是一个短事务,事务随后就被commit了。
……
到了下午3:00了,长事务A还没有commit,为了保证事务在执行期间看到的数据在前后必须是一致的,那些老的事务视图、回滚日志就必须存在了,这就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
源于此,我们应该尽量不要使用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