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俊人: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创造本身就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

本文原载于《道德与文明》2011 年 03 期

作者:万俊人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教授

摘要

“幸福” 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的。从社会或人际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的生活状态。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享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的角度来说,幸福的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关键词

幸福;幸福广东;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幸福” 的概念古今中外,各不相同,从平民百姓到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领袖实际上始终都在关切幸福,从他们的个人生活到他们对整个社会的谋划,幸福始终都是一个最重要的主题。

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一书中就提到过共产式的社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也经历了五百余年的历史;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作为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到今天也已经有百余年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搞了六十余年,但很长时间里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明白,更没有大胆说出来: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人民的幸福。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代表广东人民第一次说出了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关键词,那就是 “幸福”, 第一次喊出了 “幸福广东” 的口号!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及其他很多著作中都讲过,在他们的心目中以及理论思考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幸福的社会。比如说,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满足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当然是指满足我们的幸福生活期待。

微信图片_20180522112059.jpg微信图片_20180522112104.jpg

Republic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设想,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以及其他人类各种各样的社会形态更幸福,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说出来。“幸福” 这个词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资产阶级小姐的专有名词,所以喊出 “幸福广东” 这个口号非常不容易。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搞了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这个过程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我们创造了世界第二经济实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了几万亿美元的借贷资本、几十万亿元人民币的国民储蓄,我们的生活享受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感到很幸福?所以,现在广东提出建设 “幸福广东”,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新的社会转型的信号。如果说三十年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如何创造幸福的有效方式,那么,在近三十年里我们逐渐掌握并学会了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现在的问题是,今后我们应该去关注如何享受幸福?如何分享幸福?

一 什么是 “幸福”

01 “幸福” 是主观的

什么是幸福?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解释,甚至一万零一种解释。可见,“幸福” 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词语。我认为,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相对于每个生活的个体来说,幸福是真切的。当你感到了一种舒适感、一种成就感、一种特别的快乐、一种称心如意的感觉,那就是幸福。英文把幸福叫 “Happy”, 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文,是 “好生活” 的意思。什么叫 “好生活”? 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好生活就是值得过并且过得称心如意的、有成就、有满足感的生活。每个人衡量一种称心如意的感受、一种满足、一种成就感的标准很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微信图片_20180522112108.jpg

02 幸福的感受随欲望而变化

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的。人是所有生物中最奇怪的生物,与其他生物有着根本的区别。譬如,小草季节性地生长,季节性地枯萎;花朵季节性地开放,季节性地凋谢。但是,人不是这样,人的欲望从来没有一个终点,从不停歇,从不满足,直至死亡。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什么东西大都没有人的欲望大,天大地大没有人的欲望大。为什么呢?因为人的任何一种满足了的欲望立刻就会转化成新的更大欲望的动因。例如,很多贪官,我们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养那么多的情妇?为什么钱用不完还要贪?其实我们不能简单地按我们的想法去推测他们的想法,因为金钱也好,美色也好,都是满足人的一种占有的欲望。当需求变成欲望,他的目标就不再是满足,而是占有,哪怕是占有量远远超过其需求量。这说明人们的欲望实际上是没有止境的,不是我们自己不想停止它,而是欲望本身是一个永动机,停不下来。

微信图片_20180522112112.jpg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幸福还是一个比较指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因为人本身是一种灵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会很自然地产生相互比较、攀比的心理,更何况人的心理欲望本身也是有多个层次、递进增生 (升) 的,正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阐述的需要层次论。任何新鲜、新奇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人欲望的对象,因而都可能把这种对象作为自己追求幸福的目标。每一个人的欲求不同,每一个人对满足欲求的感受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幸福观念不可能一致。

03 幸福是一种可以评价的状态

不过,从社会或人际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的生活状态。有的人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但在旁人看来就不一定。幸福可以从社会层面和人际层面相互比较,正是由于有这种人际比较,才有幸福感受和体验的不同,反过来我们也拥有对痛苦和不幸的感受体验,所以我们人类才会组成社会,以社会的方式生活,而不是一个人单独地生活。缘于此,我们整个社会可以对每个人的生活做出客观的评价,评判某个人幸福还是不幸。

虽然幸福的感受是主观的,因人而异,但我们对幸福的评价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必须清楚幸福是可以评价的。这个评价标准在什么地方?在于整个社会的生活状态,从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到人们的福利待遇。比如说基本生活条件,衣食住行,有穿的、有吃的,这些是可以量化的;还有基本的福利,比如说医疗、教育,我们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元素和我们对生活的直观或直接的经验感受,还是可以评价的。

二 如何创造和追求 “幸福”

比知道什么是幸福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如何去创造幸福,怎样去追求幸福。谈幸福容易,过幸福生活难。为什么?因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是开放的,幸福是个流动的概念,所以创造也不能停止。

01 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

如何创造幸福?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常常把创造幸福和幸福本身混淆起来,幸福是一个目的,每个人都有目的,然而没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去实现它,这个目的的意义就等于零。目的必须达到才会有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但有人常把手段当成目的。譬如,钱是实现幸福最基本的一种价值手段,但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转化或换算为钱,或者兑换成钱,钱便成了最一般的价值手段,以至于人们常常误把钱当作人生的目的本身,甚至为钱而挣钱而不是为生存和生活去挣钱。于是,问题便产生了:你怎样去赚钱?如何去赚更多的钱?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挣钱的过程实际上是很痛苦的过程,不可能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地一夜暴富,成功看似偶然,但大多数人的成功是充满艰辛的。所以,有时候幸福和不幸、快乐和痛苦实际上只有一线之隔。痛苦的创造实际上是为了快乐的幸福。但是不经历过不行,人不能坐等幸福,比如说,你偶然发现金山、银山,或者彩票中大奖,这不是幸福,只能叫幸运。生活中有很多种这样的幸运,幸运也确实可以转化为幸福,但你不能把幸运看成幸福本身。创造幸福要理性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找到一种适合于自己、并且能够成就自己事业和生活的方式。

所以,第二个问题是要学会掌握赚钱或者成功的本领,还要有机遇和把握并实现机遇的能力。创造幸福一定要有创造幸福的条件和能力,社会如此,教育如此,每个人自己也是如此。要选择最适合自己、成就自己的方式和道路。

02 创造本身就是幸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把创造幸福过程中的痛苦和艰难视之为不可忍受的不幸,其实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到人到中年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幸福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回忆。一个人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也是一种幸福,而回忆是否丰富同你的生活是否富于创造性是直接关联的。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创造,你的回忆就会很苍白。所以一个人的克制力、一个人调整生活的能力,与他的生活经历是成正比的。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心理落差越大,记忆越深刻。我想,幸福也是这样。

03 学会创造幸福

有个老板对我说,他赚钱越多,越觉得没有成就感。我问他是怎么理解成就感的?他说:“像我这么有钱的人现在实在是太多了,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我,我想做点什么事也做不成。” 我问他:“你想做什么事?” 他说:“我想得到社会上的承认,能够知道我会赚钱,有大钱。” 有钱了想要人家知道,这种心理可以理解。因为你的钱再多,没有人知道也就等于没钱。我跟那个老板说,你要成就感可以,你要多大的成就感?他说中等的,我说那你拿三千万来建 20 所 “希望小学”。现在,他每年最高兴的事是去开政协会,因为他捐资建校,做慈善事业,已被选为地方的政协委员了。老板挣钱到了一定的时候几千万对于他来说只具有数字变动的意义,只有正当合理地运用钱,才会产生新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挣钱的成就感才会提升增强。

所以,有成就感就是要知道自己创造幸福,除了创造钱、创造物质条件以外还要创造幸福本身。交朋友也是创造幸福,一个人的朋友越多,他的生活就越丰富,当然也就越有幸福感。中国人讲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道理就在这里。

三 如何分享和享受幸福

01 要学会享受幸福

如何享受幸福是现代人、特别是我们现在的中国人面对的一个大问题。过去,我们最痛苦的是做不成蛋糕,或者蛋糕做不大,就是不会创造幸福生活。现在,我们最痛苦的是蛋糕做大了却没有分好,不知道怎么分享这个蛋糕。也就是说,我们会创造价值了,但还不太会享用价值。

国外很多人都对中国提出一个问题,国家有这么多的储蓄,有这么多的国际借贷,为什么不把这些借贷资本转化为国内人民的生活资源,让国民住更宽敞的房子,享受更好的医保,受更好的教育?的确,我们国家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差距很大,生活在像广州这样的大都市,可能感觉不到现代人的贫困。但在西部有些地方的贫困是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无法想像的。尽管我们有各种各样体制的或者其他道义的帮助,但还是有这样一些人难以自保。如何享受幸福,看起来是个人的事,但更多的是社会的事,我刚才说我们这个社会现在还不会享受幸福,把蛋糕做大了却不知道怎么分着吃,而且最痛苦的是做好了放在那儿还没有吃、忘记吃,结果被别人拿去吃了。有的工作狂也是这样,一天到晚就是上班加班,创造创造,却不知道创造为了什么,如何享受自己的创造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大部分人还不会享受幸福。有了钱就花天酒地,找二奶,或者认为买高档化妆品、用名牌、坐豪车、吃好的就是幸福,这样的幸福是很肤浅的。我们社会的状态非常让人忧虑。有一项调查发现,北京的高校竟然有超过 50% 的女生愿意被包养,而不愿意自己去找工作。现在找工作确实很难,但是并不能因此就绝望了,就可以把被包养看作是一种幸福生活的捷径。这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02 幸福不能独享

有言道:食可以独吞,但幸福不能独享。

幸福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的角度来说,幸福的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反之,这个社会就是不公平的。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让公民尽可能公平地分享,或者尽可能普遍地分享社会资源所带来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际幸福是有比较指数的。经济学家有一个指数,如果标示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超过 0.45, 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进入不稳定的状态,如果超过 0.6, 社会就会处于动乱状态。

微信图片_20180522112122.jpg

我们不会享受幸福,只知道天天做蛋糕,不知道做了以后如何吃,吃了以后再做。吃的时候也要看周围有什么人,大家都能分吃一口,不能自己一个人吃独食,这是一个社会管理艺术问题。所以,对于今天的广东和未来的广东来说,所谓 “幸福广东” 实际上最大的问题不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条件,而是汪洋书记所说的,幸福是让所有的民众感觉到幸福,而且要更给力、更持久,让他们作为幸福的享受主体,让创造主体享受幸福。实现 “幸福广东” 这个目标最大的任务是怎么让民众能够享受到幸福,能够合理地分享幸福的成果。“创造幸福” 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对广东来说可能已经解决了,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把蛋糕做大的办法,现在的问题是学会怎样分蛋糕,政府作为分蛋糕的主角应该有这样的立场:政府应该拿最后一份。美国著名伦理学家、政治学家罗尔斯提出了 “纯粹程序正义”, 就是使分配达到最公平的程序。他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让分蛋糕的人拿最后一份,他如果分得不公平,他就只能拿最小的一份。所以,他为了自己拿到跟第一个人一样分量的蛋糕,他一定要用线拉,用尺子量,分得非常匀称。这样,最后一个人和第一个人拿到的才能是一样大小的份额。政府作为分蛋糕的人就应该拿最后一份。

4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为什么必须同公民的幸福目的相一致?这里面我想谈两个问题:一个是国家和社会有没有自己独立的目的和共同利益;另一个是国家或政府为什么应当把全体公民或人民的幸福生活置于优先的目标地位。

我们之所以要建立国家和社会并以社会的方式生活,就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有两个优越的方面。

第一,安宁。就是说国家和社会能给我们安宁。与我们每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相比,社会生活更安全。我们用社会的方式生活可以更加安宁,更有力量抗拒自然灾害,抗拒风险,在同其他动物类的竞争中更有优势,质言之,我们用社会的方式组织起来,可以处于更优越的生存和发展地位。

第二,福利。以社会的方式生活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福利。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有社会才有分工;有分工,社会的生产力才能提高。因为社会分工是最合理的,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所以人类的社会分工本身是符合道德的,但没有社会就不能够分工,只有社会化才能组织化,才能实现社会分工,有社会的分工和合作才能做出大蛋糕。首先,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强有力,实际上能力都是有限的。这是人类自身的脆弱性,没有哪一个人是万能的。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都不能孤独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如果失去了别人的帮助和资源,人的生活实际上是有欠缺的。其次,每个人都必死,人不能万寿,这意味着人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自己独享,还要繁衍后代,具有所有生命的一般本性。每个人既是有限的,但又是最有野心的。就是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朽,但人的自然生命肯定是必朽的,我们只能希望我们的事业有人继承,我们的血脉有人来延续。所以我们要组建家庭,结婚生子。社会实际上更有利于我们的福利,这意味着以社会的方式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个人幸福。这是国家的根本目的,政府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来说,代表社会组织和国家的政府应该是仆人,是保姆,人民才是主人,这个观念一定要树立起来。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幸福,如果它不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幸福,如果它不能兑现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承诺,它不抛弃人民,人民也会抛弃它。

这几年,党和国家提出 “以人为本”, 很多人都对这一执政理念不太理解,认为这只是个伦理概念,其实这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且首先是一个政治理念,然后才是一个政治伦理概念。要和谐社会,要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政府首先必须端正政治立场,以人民为本。人民是本,政府是用。也就是说,人民的幸福是政府的根本目的,政府只是实现这个目的、达到这个目的的工具、手段和方式,这才是最根本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应该怎么服务,服务得咋样,那就得问问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要以这一点为根本标志。由于我们过去古老的权力结构所致,各级政府领导都是眼睛朝上,对上负责,现在要转变过来,要把眼睛朝下,对民众、对国民负责。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文明、我们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才能真正达到一个新的让人民满意的水平和层次。


via:


哈佛大学跨越 85 年幸福研究,重新定义 “人生赢家”

阿信 三联生活周刊

“你,幸福吗?”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你眼前闪现出的第一答案,一定是这个火了 10 多年的网红场景:

这一幕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某种程度上是基于这样一个跨文化共识:“幸福”,是一种心灵感受,它不可言说,难以被科学的方式量化、测定,一旦把 “幸福” 挂在嘴边,那就有点假了……

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85 年前,遥在大洋彼岸,偏有一群哈佛大学的学者们不信,既然各种疾病可以通过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研究,那 “幸福” 为啥就不行!

于是,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阿利・博克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 ——选取 268 名体格健壮、心理健康、学业优良的哈佛大学本科生,在人生刚刚起步时,对他们进行终身的记录追踪

这批研究对象堪称当时美国精英中的精英,对他们进行分析,阿利・博克认为一定能找到获得幸福人生的各项指标。由于这项研究的资金最初来自 “格兰特基金会”,这项研究又被称为 “格兰特研究”。

差不多同一时期,还有一项由律师谢尔顿和社会学者格鲁克主持的研究项目,选取了 456 名出生于波士顿市区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做了类似的研究,被称为 “格鲁克研究”。

图片

最终,两个项目合并为 “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项目”,对总计 724 名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追踪与对比研究,定期采集他们的血样等生物学标本,对他们进行问卷、音频和面谈采访,其中不乏日后大名鼎鼎的第 35 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直到 85 年后的今天,这项研究仍在继续,有的研究对象高开低走,有的则成功逆袭,并且研究规模也从最初的 724 人扩展至他们的配偶以及 1300 多名后代,积累起如山的原始资料库,总耗资超 2000 万美元。

“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项目” 因此成为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最全面、最昂贵的心理和社会学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长的一项努力揭示美好生活与人类幸福的伟大作品。

作为该项目的第四任负责人,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麻省总医院精神动力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瓦尔丁格博士自 2003 年开始便进入研究团队。

图片

罗伯特・瓦尔丁格在 TED 演讲

瓦尔丁格博士曾登上 TED,以**《哈佛大学 75 年研究成果:幸福是什么?》**为题简述了研究的冰山一角,全球观看量数以亿计,被评为 TED 十大演讲之一,《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反复推荐。

几乎每个年龄段都能从中获得幸福人生的指引:什么样的孩子长大会幸福?结婚到底图什么?原生家庭真的会对人生造成深刻影响吗?如何度过 35 岁危机?……

不过眼下,阅读《美好生活》或许还有一个更为迫切的理由。

1938 年 “哈佛幸福研究” 启动时的 “大萧条” 背景与当下,似乎正处于新旧轮回的时间节点的两端,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往后的人生怎么过,可能研究中的对象,已经用一生的时间先行为你实验过了……

捧着人生的答案走向未来,这样一路开挂的感觉,谁不想拥有呢?

1、积极的社会联结让人生更美好健康

《美好生活》基于哈佛 85 年的幸福研究认为,“人类需要温暖的关系” 并不是一个感性的想法,而是一个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事实。

几万年前,智人幸存下来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性,几万年后,人类的身体和大脑也已经进化到需要与其他人联结的状态。

研究者们做过许多探究社会联结与死亡风险关联性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联结越紧密的人在任何年龄阶段的死亡风险都越低。这一点是不分国界、不分阶级、不分性别的。

图片

用数据来展示可能更直观。

社会联结使任何年龄阶段参与者的生存可能性都提升了 50% 以上。 在所有研究中,社会联结最少的人的死亡率是社会联结最多的人的 2.3(男性)到 2.8(女性)倍

这是什么概念呢?说明社会联结对死亡的影响可以与吸烟或患癌对死亡的影响相提并论。

简单来说就是,比起孤独,社会联结能促进健康。

对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孤独似乎是一种常态。为了应对这种状态,我们总是告诉自己,要习惯孤独、享受孤独。

但 “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项目” 的最新研究则表明,对于老年人来说,孤独的危害程度是肥胖的两倍

而对于项目里的每个年龄段受访者来说,长期孤独都会使死亡概率增加26%。除此之外,孤独还可能让人的大脑功能减弱,睡眠质量降低,对疼痛更敏感。

所以,偶尔享受孤独是可以的,但千万别把孤独奉为生活方式。毕竟科学研究一再告诉我们:人类需要营养,需要锻炼,需要目标,更需要彼此

2、爱人、家人、同事、朋友……

这些关系在质不在量

紧密的社会联结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朋友遍天下,事实上,关系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美好生活》详细讨论了四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如果能维护好这四种关系,基本可以解决生活中 99.99% 的不愉快

亲密关系

在所有关系中,亲密关系对成年后的幸福感的影响几乎是最大的。拥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亲密伴侣会减少很多压力,但如果关系不稳定则可能导致强烈的痛苦、背叛感和批判性的自省。

怎样让亲密关系更稳定呢?罗伯特和马克在书里给出了 n 多小 tips,其中最核心的一点还是 ——学会共情

研究人员通过情侣实验发现:如果**一对伴侣能够培养出共情的基础,他们的关系将更稳定和持久。**如果你的共情能力较弱,可以尝试一下这样做:

第一步,在对方说话时不加评论地倾听,然后试着传达你听到的话,类似于 “我听到你说的是…… 是这样吗”;

第二步,对伴侣提出的这个话题提供一些个人理解上的反馈。注意哦,这一步并不是要你疯狂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是要让对方知道你在倾听他,并让他感觉到你的认同。

第三步,从对话中 “后退一步”,脱离出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关注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想法或许还会发生改变。

当然了,无论亲密关系再怎么稳定,它也总有脆弱的时刻,我们不能把整个生活结构都建立在这一种关系上。适当地将一些情感需求转移到其他关系上,会让我们变得更完整。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家人往往是年幼和成长过程中参与我们生活最多的人。

因为长期处于家庭环境中,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的家庭关系产生一种 “刻板印象”。比如:爸爸妈妈一直都以我为中心;爷爷奶奶很唠叨;哥哥姐姐总是欺负我…… 但家庭关系真的是一成不变的吗?

哈佛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所有的家庭,不管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福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稳步推进的变化。

可以把一个家庭想象成一个生命体,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家庭中每个人的人生阶段都在变化,关系也必须随之改变。家庭如何适应这种不可避免的变化是家庭关系质量的关键因素。

所以我们不要陷入 “你总是 / 你从不” 的陷阱,我们要积极观察家人的种种变化,并对他们的改变持一种开放态度。

除了家人的变化带来的挑战之外,家庭关系还可能因为大大小小的原因而逐渐疏远,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日常。最简单也最古老的一项就是:家庭晚餐

研究人员发现,定期的家庭聚餐会让孩子拥有更高的平均成绩和更高的自尊,同时也降低了药物滥用、青少年怀孕和抑郁症的发生率。

也有证据表明,家庭聚餐会带来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时候,感情不是通过我们互相之间说了什么来传达的,而是通过共处一室的感觉来传达的。

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从前的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多多关心家人的变化和多多聚餐总是百利无一害的。幸福稳定的家庭关系是一份送给家人和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工作关系

工作时间对大部分人来说,时长比和朋友、伴侣相处的时间要长。在工作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极大地改善我们的日常体验。

但现代职场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缺乏有意义的互动。

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曾进行为期 30 年的职场参与度调查,其中一个问题引发了最多的争论:你在工作中是否有最好的朋友?

很多人认为这个问题荒谬可笑,原因是他们认为在工作中交朋友浪费精力,且会影响工作效率。但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中有好朋友的人比没有好朋友的人更投入

在哈佛大学的研究中,许多最幸福的人与他们的工作和同事都有积极的关系。如果我们能通过人际关系丰富每一个工作日,我们就能从中受益。

所以,明天上班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谁是我在工作中最喜欢和最重视的人?他们身上有什么可贵之处?我是否欣赏他们?

谁在某些方面与我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我可以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什么?

我在工作中缺少什么样的联系,我是否想要更多的接触?

我真的了解我的同事吗?是否有我想更多了解的人?

思考之后,或许你可以做出一些小的、合理的改变,毕竟人际关系是我们工作中最可控的一方面,也是我们维持健康和幸福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

友谊关系

部分人会认为,小孩子才最需要朋友,而成年人讲求一个独立。但事实是,友谊对成年人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成年人总是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在这个过程中,真挚的友谊关系所带来的支持和理解有时可以超越家人和伴侣。甚至当我们经历极端压力时,朋友的存在会减轻压力的影响和持续时间。

简而言之,朋友让我们更健康。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得出一些直观的结论:

70 岁以上的拥有强大朋友支持的人,在研究期间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几乎没有朋友支持的人低 22%;

拥有 10 个或更多朋友的女性比没有亲密朋友的女性存活的可能性高出 4 倍。

所以我们要:感谢朋友、维护朋友、主动交朋友。关于交朋友这件事,我们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意识 ——交朋友永远都不会晚。

或许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两件 “已经太迟了” 的憾事,但交朋友永远都不会太晚。

安德鲁・迪林是哈佛研究中活得最孤独最艰难的人之一,他从小到大都没有结交任何长久的朋友。在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都很低。

图片

“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项目” 研究对象生命不同阶段的照片

在 60 多岁的时候,安德鲁仍然认为亲密的朋友对他的生命没有意义。但随后的几年里,安德鲁意外在健身俱乐部结识到了很多新朋友。在人生的晚年,安德鲁的朋友比他一生中任何时候都要多,而这完全改变了他曾经孤独的状态。

没有什么孤独是注定的,有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漂泊不定,觉得自己已经过了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年龄,就像安德鲁也曾经认为自己过了交朋友的阶段。但事实证明,拥抱朋友,永远都不会太晚

拥有了友谊之后,我们还需要有目的地进行维护。这和维护亲密关系有些类似,我们要学会倾听朋友,让他们感到被理解、被关心、被关注。

在友谊中,一个人更愿意倾听,而另一个人更愿意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弄清楚你是哪一种,也许会有机会平衡一下。最牢固的友谊往往是双向的,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

3、珍惜当下,美好生活永远不会迟到

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被大量信息裹挟,这些信息界定了所谓 “美好生活” 的标准 —— 拥有财富、美貌、名望……

久而久之,我们会产生一种微妙但难以摆脱的错觉,即我们当下的生活在这里,美好生活所需的东西却在那里,或者说在未来,总是遥不可及。

但哈佛成人发展研究的成果表明:美好生活永远不会有严格意义上的 “发生”,相反,美好生活是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

当我们学会如何去爱,如何敞开心扉接受他人的爱,当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成长,当我们在欢乐与不幸中与他人联结起来时,美好生活就悄然出现了。

所以,维护社交健康是我们即刻要去做的事情。

罗伯特和马克在书里给出了绘制社交宇宙、评估社交健康的方法。

图片

无论是家人、伴侣、同事还是朋友,都可以简略地分为激励型关系消耗型关系。你可以简单地思考与每个人联系的质量和频率,把他们填到坐标系中。

一般来说,一段激励型的关系会让人充满活力,会给人带来一种联结感和归属感。消耗型的关系则会让人紧张、沮丧或焦虑,让人感到担忧,甚至意志消沉。

像这样检查每一段关系可以帮助你感激那些丰富了生活的人,也可以帮助你厘清哪些关系是需要改善的。

当然了,光做这样简单的分类是远远不够的,评估自己的社交健康就和体检一样,需要更持久的自我反省和更深入的观察。

罗伯特和马克将许多有效的评估工具都归纳到了《美好生活》这本书里。如果你的社交能力没有达到期望的水平,你可能需要更全面、更频繁地进行这些反思性检查,或许这些反思会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书中,研究人员感叹:

美好生活是一种复杂的生活;它是快乐的,且极富挑战性;它充满爱,但也伴有痛苦;它永远不会有严格意义上的‘发生’,相反,它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动荡与平静、轻松与负担、挣扎与成就、挫折与跃进,以及重创。

归根结底,“美好生活是在一个赋予我们生命意义和美好的关系网中得以维持”。

最后,将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围绕这场史上最长的 “幸福研究” 发出的寄语送给大家,“真正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风雨无阻的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我们周围那些强有力的关系 —— 温暖而坚毅、持久而平和”。


via:


杨绛:永远不要仰望别人的幸福

作者:洞见・李思圆

所谓羡慕,不过是不知其苦。

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人这一生,不可能占尽世间所有的好处,永远得偿所愿。

大千世界里,每个人的生活各有各难,也各有各好。

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更别站在自己的烦恼里去仰望别人的幸福。

01 你羡慕的成功背后,有想象不到的苦和难。

从前,有一个青年要到一个村庄去办事,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

临行前,家人嘱咐他:遇到野兽也不必惊慌,爬到树上,野兽便奈何不了你。

年轻人牢记在心,一个人上路了。

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很长时间,并没有发现有野兽出现,于是放下心来,脚步也轻松了几分。

正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一只猛虎飞驰而来,于是连忙爬到树上。

老虎围着树干咆哮不已,拼命往上跳。

年轻人本想抱树干,但却因为惊慌过度,一不小心从树上跌了下来,刚好跌在虎背上。

他只得抱住虎身不放,而老虎也受了惊吓,立即拔腿狂奔。

另外一个路人不知事情的缘由,看到这一场景,十分羡慕地说道:

“这个人骑着老虎多威风啊!简直就像神仙一般快活。”

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那个不明就里的路人,以为别人的成功都是云淡风轻毫不费力的,常常艳羡于别人所拥有的一切。

但其实,没有谁的生活过得比谁容易。

很多时候,旁人只能看到表面的光鲜和热闹,看不到背后的无奈和不得已。

电视剧《清平乐》里有一句话:“所谓羡慕,不过是不知其苦。”

戴上皇冠,必受其重;身在高处,必受其寒。

任何一种成功,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面子有多风光,里子就要承受多少黯淡。

台上有多辉煌,台下就要忍受多少孤独。

当你了解光环背后的真相,就不会轻易羡慕他人获得的掌声和关注。

02 不要站在自己的烦恼里,仰望他人的幸福。

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一句话:

“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仅此而已。”

每个人的生活,都藏着无数的委屈,很多时候,你的烦恼里,恰恰藏着别人的幸福。

看过一个奥斯卡短片《邻居的窗》。

影片的一对主人公,是一对中年夫妻。

他们的婚姻生活,平淡又琐碎,但通过窗户,却看到了对面的一对年轻夫妻,过着浪漫的婚姻生活。

女主人公为此感到很委屈。

因为她一个人整天带三个孩子,一会儿帮这个擦鼻涕,一会儿另一个又要上厕所,一会儿另一个又肚子饿需要喂奶,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可有一天,她发现对面邻居家的男子,因病被送进医院,她犹豫了一下,准备去安慰对面的女邻居。

没想到,这个女邻居却对她说,我的丈夫,病得很重,我们都很羡慕你有三个可爱的孩子。

漫画家几米曾说一句话:

“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莫言曾在一档节目上说:

“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

人生万象,各有悲欢。

你只看到了别人的拥有,看不到别人的失去。

你只看到了自己的不幸,看不到自己的幸运。

人之所以会感到痛苦,不过是站在了自己的烦恼里,仰望着他人的幸福。

03 不要用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生活。

有一则寓言故事。

自由飞翔的乌鸦,遇到了一只笼中的鹦鹉。

乌鸦羡慕鹦鹉安逸,鹦鹉却羡慕乌鸦自由。

二鸟便商议互换。

乌鸦得到安逸,但难得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

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驯化,不能独立生存,饥饿而死。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拿到的生活脚本,都不一样。

永远不要和别人比较,不要把自己的快乐与悲伤,建立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中。

电视剧《请回答 1988》有这样一个片段。

在一个下雨天,德善的父母,各自撑着一把伞,去一家面馆吃饭。

此时,德善母亲看到邻桌一对夫妻,他们互相给对方夹着饭菜,有说有笑,十分恩爱。

对比自己的丈夫,正狼吞虎咽吃着面,甚至吃完后,还在她面前用筷子剔牙缝。

他不仅没有邻桌男子的体贴,还显得特别粗俗,于是她对丈夫露出了满脸嫌弃的表情。

吃完后,她心想,丈夫跟别人换不了,至少可以换一把好伞。

于是,她故意拿走了其他客人留在门口的伞。

没想到当她走出面馆,撑开伞柄的那一刻,才发现这是一把破了的伞。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幸福。

别人的鞋再好看,穿在自己脚上,未必舒适。

别人的碗再精致,端在自己手上,未必合适。

走自己的路,打自己的伞,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诗人泰戈尔,曾在《错觉》中写道: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人的一生,与其在自己的剧本里,去仰望他人的人生,不如 “演好” 自己的角色,发现属于自己的幸福。


via:


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幸福

原创 夜听

诗人雷抒雁在诗作《星星》中写道: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空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一样复杂。”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那仰望星空的人,喜欢带着滤镜看别人的生活,却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烦恼。

奈何,你只看到别人的辉煌,却看不见别人的痛苦;只看到自己的失意,却看不见自己的
幸运。

被人称为 “宝藏奶奶” 的中村恒子,是一名心理医生。

年轻时,恒子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工作也不轻松,但她依然每天都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有人问她幸福的秘诀是什么,她笑着回答说:“不比较。”

她从来不去羡慕那些 “自己还没有的东西”。

当比她年轻的医生步入更高职位时,她完全不在意。别人比自己待遇好,她也不会感到不满。

她说:“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和别人比较让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实在毫无意义,这只会消耗你的精力。”

原来,不去仰望他人的幸福,安然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真正聪明的活法。

现实中,谁家灶头无烟火?再好的生活,也有它不堪的一面,再优秀的人,也有身处卑微的时候。

人生万象,各有所难,各有所好。当你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时候,或许也正在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你羡慕别人嫁给了有钱人,别人羡慕你嫁给了爱情;你羡慕别人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别人羡慕你的生活自由自在;你羡慕别人单身快乐,别人羡慕你有家有室。

上天发给每个人的剧本都不一样,我们只需演好自己的角色。

没必要去羡慕他人,更不要拿自己的苦跟别人的甜作对比。

与其羡慕别人得到的,不如好好守住自己够得着的。

愿你在属于自己的节奏中,不苛求自己,过得坦然自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END -


vi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