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学习(一)--浅显的整体认识

首先,我是一个程序员(2年菜鸟)。也就是说不是做产品的,在开发过程中避免不了和产品经理进行讨(si)论(bi)。于是经常被这样“你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或者这样“你不能跳出你自己的特定用户去思考”总之各种理由反驳地只能默默地撸代码。为了能够更加地提高用户体验,拥抱用户,增加团队凝聚力·············(装逼的话就不多说了),我于是开始学习产品思维,也同事写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希望对一些同学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公司原来只做一个产品,在稍大的公司算一个产品线吧。公司的组织架构也比较完整,技术,运营,产品等部门架构齐全(老板牛逼)。
所以整体而言,就有:
1.BD(Business Development 商务拓展)&PM(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做用户调研,收集用户需求,然后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整理成需要做的功能。
2.写PRD交付给我们(开发),和开发一起进行讨论逻辑,评审工作量。
3.开发人员进行开发,测试(一般两周一个迭代),然后交付给PM审核
4.如有bug进行修补,最后一切OK,上线。下面继续。
这几步只是大体的概括下,真正执行的时候要细致很多。包括各个时间节点,产品和开发的协作,流程管理等。(下图借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团队工作协作图
以上就是团队的大体情况。下面记录下我的学习认知(先看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对我这种菜鸟还是有概念的指导作用的。)
首先是产品的概念,产品就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比如我们做的APP就是这个东西,解决的问题是为了满足家长想安排孩子课外时间但资源不足的需求。如果只满足用户的需求,对用户产生价值,而对公司不能产生价值,那么这个产品也活不长。(虽然现在一般是拿投资人的钱去运作,但是如果没有用户量,即使有用户量但不能转化带来利益,一样坚持不了多久。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死在没有用户量的居多,有用户量但是没有转化率带来收入的也是投资人苦恼,如墨迹天气和今日头条)。
所以好的产品不能要解决用户的需求,消除用户的痛点,为用户产生价值同时还要能够为公司引流,具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
在这里顺便记录下项目和产品的异同。举个例子,一家公司找你们公司定制一套软件,时间为半年,那么这就可以说是在做一个项目。我们面对的是付钱的客户,而不是直接面对软件的终端用户。如果我们做一个东西直接面向市场,然后根据市场的反馈进行不断的修改,这就是在做一个产品。主要不同:1.生命周期 2.软件的直接面对人群
当然,项目都有个性化,我们尽可能把项目产品化,把相似的功能能够做的通用,提高开发效率,也能够更好地对功能进行打磨。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