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门槛实现 LoRa 无线组网通信(多点通信)

96 篇文章 0 订阅
66 篇文章 0 订阅

LoRa 组网通信

本教程来源于 FlexLua 官网,降低 IoT 硬件开发难度,零门槛 Lua 低代码编程技术开发 IoT 硬件。

一、LoRa介绍

LoRa 是一种基于扩频通信的射频技术,它相对于其他射频技术比如2.4G或普通433/915M来讲,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几千米)和更强的越障性能。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LoRa设备作为中心点,多个LoRa设备作为节点可以组成一个范围达几千米的星型网络。

c3d9329fbe0d6ffd3c8ad9b5c38b2fbb.jpeg

上图中,中心点和某个节点的通信流程实现可参考如下模式:

113aaa96da52776e0ca44afd00fda7e2.jpeg

二、例程实现功能介绍

某个LoRa节点每隔2秒主动向中心点发送一包5字节的数据(1,2,3,4,5),LoRa中心点收到后将收到的数据每个都加1,作为应答内容返回给该节点。所以当该LoRa节点收到(2,3,4,5,6)时即可判定正确收到了响应。节点每收到一次正确的响应时LED1灯会闪烁一次作为指示。

Core为Lora功能提供了十分简单的API函数,只需下面三个函数即可完成上面的功能。

LIB_LoraConfig()
LIB_LoraRecv()
LIB_LoraSend()

三、接线图

下图中LoRa中心点和节点接法一样。

e4f765880e5def617e19376fb7ca38d5.jpeg

四、材料清单

  • LoRa模块

cd4750523d9e62db78d2308544b484b5.jpeg

五、完整代码

这里只演示了LoRa中心点和一个LoRa节点的通信,实际应用中如果中心点需要和多个LoRa节点通信,那么每个LoRa节点的代码可以都一样,只需将每个节点的地址(addr)改成不一样的即可。同时建议每个节点的发送时间周期可以错开一些。

注意:受LoRa模块硬件资源限制,通信中每包数据尽量不要太大,最好128字节以内。

Lora中心点代码:

--本机地址(范围:0-65535),其他Lora节点如果需要发送消息给本机必须知道该地址
addr = 100
--通信信道(范围:410-441MHz),相互通信的Lora节点必须在同一信道
channel = 433
--无线速率(范围:0.3, 1.2, 4.8, 9.6, 19.2kpbs),速率越低通信质量越高
baudrate = "9.6kpbs"
--发射功率(范围:11, 14, 17, 20dB),该值越大通信质量越高,但功耗会增加
tx_pwr = "20dB"
--设置Lora模块占用TX0、RX0、Aux接D5引脚,Md0接D6引脚
--Lora通信参数:地址=100,通信信道=433M,无线速率=9.6kbps,发射功率=20dBm
LIB_LoraConfig("UART0","D5","D6",addr,channel,baudrate,tx_pwr)
--开始大循环
while(GC(1) == true)
do
--查询是否收到数据,如果收到就应答
recv_flag,recv_addr,recv_data = LIB_LoraRecv()
if recv_flag == 1 then
--将收到的数据全部加1作为应答返回给发送者
for i = 1, #recv_data, 1 do
recv_data[i] = recv_data[i] + 1
end
LIB_LoraSend(recv_addr, recv_data)
end
end


Lora节点代码:

--本机地址(范围:0-65535),其他Lora节点如果需要发送消息给本机必须知道该地址
addr = 101
--通信信道(范围:410-441MHz),相互通信的Lora节点必须在同一信道
channel = 433
--无线速率(范围:0.3, 1.2, 4.8, 9.6, 19.2kpbs),速率越低通信质量越高
baudrate = "9.6kpbs"
--发射功率(范围:11, 14, 17, 20dB),该值越大通信质量越高,但功耗会增加
tx_pwr = "20dB"
--设置Lora模块占用TX0、RX0、Aux接D5引脚,Md0接D6引脚
--Lora通信参数:地址=100,通信信道=433M,无线速率=9.6kbps,发射功率=20dBm
LIB_LoraConfig("UART0","D5","D6",addr,channel,baudrate,tx_pwr)
--配置D8为普通输出,控制电路板上的LED1
LIB_GpioOutputConfig("D8","STANDARD")
--使能10毫秒定时器开始工作
LIB_10msTimerConfig("ENABLE")
cnt_10ms = 0
--定义10毫秒定时器的回调函数
function LIB_10msTimerCallback()
cnt_10ms = cnt_10ms + 1
end
--此处延时1秒是为了等待Lora模块初始化过程完成
LIB_DelayMs(1000)
--开始大循环
while(GC(1) == true)
do
--每2秒向地址为100的中心节点发送一包数据
if cnt_10ms >= 200 then
cnt_10ms = 0
send_data = {1, 2, 3, 4, 5}
LIB_LoraSend(100, send_data)
end
--查询是否收到中心节点应答的数据
recv_flag,recv_addr,recv_data = LIB_LoraRecv()
if recv_flag == 1 then
--如果验证正确,闪烁一次LED1灯
if recv_data[1] == 2 and recv_data[2] == 3 and recv_data[3] == 4 and recv_data[4] == 5 and recv_data[5] == 6 then
LIB_GpioToggle("D8")
end
end
end


如果感兴趣,上面代码中出现的LIB开头的库函数可以在 API文档 中通过Ctrl+F查询。

六、代码运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LoRa节点的的LED1灯每2秒钟闪烁一次,每闪烁一次就表示收到了LoRa中心点的正确响应数据,从而反映出一次发送和接收流程的正确完成。

七、其他

(1)关于 LIB_LoraConfig() 函数的 P8 参数 NetID

LIB_LoraConfig() 函数的第八个参数 P8 是一个可选的参数,表示 NetID,一般情况下可不用设置,但如果在同一个环境中有多个相同的 LoRa 网络时,可以将该参数设置为不同的数值(0-255),以解决多个相同的 LoRa 网络共存的问题。

例如:配置某个 LoRa 网络中的全部 LoRa 设备的 NetID 全部设置为 0

LIB_LoraConfig("UART0","D5","D6",100,433,"9.6kpbs","20dB",0)


例如:配置某个 LoRa 网络中的全部 LoRa 设备的 NetID 全部设置为1

LIB_LoraConfig("UART0","D5","D6",100,433,"9.6kpbs","20dB",1)


这样 NetID = 0 和 NetID = 1 网络内的 LoRa 设备即使 LoRa 通信参数相同,他们也会互不干涉。

(2)关于 LoRa 模组的 RST 引脚(本文章中未使用到)

建议在上电初始阶段给 RST 引脚 200 毫秒的低电平让 LoRa 模组实现上电复位,以提升系统可靠性,示例代码如下:

--配置D9为普通GPIO输出,控制Lora模块复位RST
LIB_GpioOutputConfig("D9","STANDARD")
LIB_GpioWrite("D9",0)
LIB_DelayMs(200)
LIB_GpioWrite("D9",1)

  • 19
    点赞
  • 2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