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翻译】The Quantum Internet: Networking Challenges in Distributed Quantum Computing

摘要

量子互联网是量子革命的终极阶段,它将从根本上开辟全新的通信模式和计算范式,如分布式量子计算等。但是量子互联网受量子力学定律的支配,这意味着它包含经典网络中所没有的物理现象,如不可克隆原理,量子测量,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输等,这对量子网络的设计形成了许多约束,因此该研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具体而言,经典网络中从错误控制机制到开销控制策略的功能都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信息可以被安全地读取和复制。但是,该假设在量子互联网(Quantum Internet)中不成立。所以量子互联网的设计需要在网络范式上做重大转变,从而利用量子力学特性。本文目的是阐明量子互联网设计所未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此,本文首先介绍量子力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经典网络和量子网络之间的区别。随后,本文认为量子隐形传输是传输量子信息的关键策略,该策略不需物理传输和存储量子信息的粒子,同时也不违反量子力学原理。最后,本文描述了设计量子通信网络的主要研究挑战。


I. 简介

  如今,自从科技巨头进入量子竞赛以来,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动。2017年11月,IBM建造并测试了50位量子比特(qubits)的处理器,2018年3月,谷歌宣布推出72位量子比特的处理器,其它大公司(如英特尔和阿里巴巴)也在处于两位数量子比特(double-digit-qubits)的(产品开发的)概念验证阶段。同时,2017年4月,欧盟委员会启动了一个为期十年,耗资10亿欧元的旗舰项目,以促进欧洲量子技术研究。2017年6月,中国成功测试了Micius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1200公里量子链路。
  考虑到量子计算机具有完全改变市场和产业的潜力,例如商业,情报,军事等[1]–[4],形成这种量子计算机的军备竞赛不足为奇。实际上,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许多困扰传统机器的问题,例如分子和化学反应的仿真实验,制造和供应链中的优化问题,金融建模,机器学习和网络安全性的增强。
  量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量子比特(qubit),它描述了离散的二级量子状态,这部分内容将在下一节中详细介绍。通过简化,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会随着与嵌入和互连的量子比特数量增加成指数增长[1,4,5]。也就是说量子比特数越多,量子计算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越难。例如,解决一些基本的化学问题预计需要“数十万或数百万个相互连接的量子比特,以纠正由噪声引起的误差”[5]。目前的量子技术距离这个宏伟的目标还很遥远。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尽管存储量子位的量子芯片非常小,尺寸可与经典芯片相媲美,但通常需要将它们限制在能够容纳大型设备的专门实验室中,例如,大型绝对零度冷却系统,从而保持量子态的相干性。随着量子位数量的增加,控制,互连和保存量子位的挑战也越来越难。当前,最先进的量子技术的量子为还限制在两位数(IBM 50量子位和Google 72量子位)。
  因此,量子互联网已经被提出作为目前的关键战略研究,以显著提升量子和经典信息远程通信的量子位数量[1,3,4]。
  详细来说,量子互联网是量子网络(quantum network),即,一种能够通过量子链路与经典链路协同地连接远程量子设备的网络(本文在第三节中给出了量子网络的详细描述)。上述量子网络是一项重大突破,如[3]中所述,量子网络通过利用其指数级更大的状态空间[4],能够提供无与伦比的能力。其中必然包括分布式量子计算。具体而言,通过采用分布式范例,随着互连设备的数量而扩展,可以将量子互联网视为由大量量子位构成的虚拟量子机器。同时这也预示了线性增长的物理设备资源(即,互联的量子设备)的量子计算能力[1, 6]指数增长的可能性。
  但是,从通信工程的角度来看,量子互联网的设计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它受量子力学定律支配,因此经典网络中所没有的现象(如无克隆,量子测量,纠缠和传送)将对网络设计施加极大的约束。举例来说,诸如错误控制机制(例如,ARQ)或开销控制策略(例如,缓存)之类的经典网络功能是基于可以安全地读取和复制经典信息的假设。但是这个假设在量子网络中并不成立。因此,量子网络的设计需要重大的范式转变,以利用量子信息传输的关键特性,即量子纠缠和隐形传输。
  本文的目的是阐明设计量子网络的挑战。具体来说,本文首先介绍一些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如叠加原理,不可克隆原理,量子测量假设和量子纠缠,因此了解经典网络和量子网络之间的区别是必需的。然后,本文将量子隐形传输作为传输量子信息的关键策略,而不是物理地转移存储量子信息的粒子,因此也不会违反量子力学原理。最后,本文得出了与量子网络设计相关的关键研究挑战。

II. 量子力学背景

  在本节中,本文简要回顾了一些量子力学的假设和原理,以理解量子网络设计背后的挑战。
  量子比特(或qubit)描述了一个离散的二级量子状态,该状态可以采用两个(正交)基态:零(或基态)和一个(或激发态),通常表示为 ∣ 0 ⟩ |0\rangle 0 ∣ 1 ⟩ |1\rangle 1。例如,如果我们用光比特表示光子的状态,则两个基本状态分别表示光子的水平和垂直偏振。

A. 叠加原理

  众所周知,一个经典比特能够编码两个互斥的状态(0或1),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仅能处于其中一种状态。相反,量子比特可以处于两个基本状态的叠加中,以便在特定时间既为0又为1。例如,一个偏振度为45度的光子用一个叠加的量子比特来描述,则具有偶数数量的0和1,同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偏振。因此, n n n个经典比特在某个时间只能编码 2 n 2^n 2n个可能状态中的其中一个,但由于量子的叠加原理, n n n个量子比特可以在单个时刻同时编码所有 2 n 2^n 2n个状态。

B. 量子测量

  根据量子力学中的假设,当测量可能具有一个以上的结果时,如一个量子比特的两个可能状态,在测量之后,原始的量子态就崩溃了。因此,测量结果不可逆地改变了原始的量子比特状态 [7]。并且,这种测量的结果是概率性的,因为人们获得状态0或状态1的概率取决于原始叠加量子状态中0和1的数量。例如,如果测量一个叠加的量子比特的结果是与状态0相对应的结果,则量子比特会崩溃到这种状态,并且任何进一步的测量都将给出0作为结果,而与叠加状态中原始1的数量无关。因此,虽然原则上由于叠加原理,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存储一个以上的经典信息位,但是通过测量量子比特,只能获得一个信息比特。
  如第四节所述,测量对量子网络设计有深远的影响。实际上,我们不能仅通过测量量子比特和传输测量结果来实现远程量子设备之间的量子状态“共享”(传输)。为了在不进行测量的情况下实现远程设备间量子比特共享,需要利用量子力学的基本特性——量子纠缠。

C. 不可克隆原理

  不可克隆原理指出未知的量子比特是无法克隆的,这是量子力学定律的直接结果。具体来说,自然界不允许量子系统进行任意的转换,自然迫使这些转换是幺正的。幺正变换的线性性质蕴含了不可克隆原理 [7],从通信工程的角度来看,这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实际上,经典的通信功能是基于信息能够被安全复制这一假设。正如第四节所述,这将反过来深刻影响量子网络的设计。

D. 量子纠缠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量子纠缠,这种概念在经典世界是没有的。简言之,量子纠缠是多个量子比特叠加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单个量子比特(或一个张量积)的量子态来描述整体量子态。
  为了更好地理解量子纠缠,考虑图1场景,其中显示了两个最大纠缠的量子比特,称为EPR对(为了纪念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在1935年写的一篇文章,一对最大纠缠量子比特被称为EPR对)。形成EPR对的两对量子比特处于叠加状态,具有偶数个0和1。通过分别测量这两个量子比特,这两个量子比特得到0和1的结果都是等概率的随机分布。但是,如果将两个量子比特独立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则可以观察到,每当量子位A的测量结果为0时,量子位B的测量结果都为1,相反如果A是1,则B的结果也全部是0。实际上,根据量子力学,一旦两个纠缠的量子比特其中有一个被观测,另一个状态也就立即(instantaneously)被确定了。
  这种量子纠缠行为使爱因斯坦及其同事陷入了EPR悖论:即一个量子比特的测量立即改变了第二量子比特的状态,而不管两个量子位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这似乎表明信息的传输速度比光的传输还快,违反了相对论。但这种悖论是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量子纠缠不允许传输信息速度比光还快,见第III章A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量子纠缠:测量EPR对其中一个量子比特会立即更改第二个量子比特的状态,无论两个量子比特距离有多远。具体地,形成EPR对的两个颗粒处于叠加状态,其状态为0和1是等概率的。因此,通过测量两个量子比特其中之一,我们可以以相同的概率获得0或1。但是一旦测量了量子比特,比如得到粒子A的结果处于状态0,第二个量子比特B也会瞬间崩溃为状态1。

III. 量子通信

  众所周知,遵循经典物理学定律的传统通信利用比特来传输消息。与此不同的是,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来满足通信需求。然而,到目前为止,量子通信已被广泛地限制为特定应用的同义词,例如量子密钥分配(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和超密编码(Superdense Coding) [7]。此类应用仅利用量子力学来传达如表 I \text{I} I中所示的传统消息(比特)。不同的是,量子互联网扩展并丰富了量子通信的概念,因为量子网络可以传达量子消息(qubit),如表 I \text{I} I中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详细来说,QKD是一种加密协议,使双方可以依靠量子测量或量子纠缠等量子力学原理来产生共享的随机密钥。但是,在QKD系统中,量子力学仅在创建加密密钥时才起作用:随后传输加密信息则完全由经典网络完成。类似地,超密编码是一种通信协议,使双方能够通过量子信道来增强传统信息的传输,即,通过交换单个量子比特来实现传统网络两个比特信息的交换。
  与上述技术不同,量子互联网依靠的是远程节点之间共享量子状态的能力。但是,量子比特的复制或安全测量在量子力学中是受限的。因此,尽管光子可以编码量子比特,并且通过光纤链路发送到远程节点,但是如果传输的光子由于衰减而丢失,或者被噪声破坏,则量子信息也就被破坏了。由于量子测量的假设和不可克隆原理,无法通过测量过程 和/或 原始信息的副本来恢复该量子信息。所以,通过光子实现量子比特的直接传输是不可行的,因此必须采用下面将要介绍的量子隐形传输。

A. 量子隐形传输

  量子隐形传输 [7]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来传输量子比特,该方法并不会物理地传输存或储量子比特的粒子,也不会违反量子力学原理。实际上,仅通过本地操作(称为Bell状态测量(Bell-State Measurement, BSM))以及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共享EPR对,量子隐形传输就可以在两个远程量子设备之间“传输”未知的量子状态。(Bell状态测量以J.S. Bell的名字命名,贝尔在1964年提出了EPR悖论的物理测试。本文所强调的对于具有任意光子态的完全BSM,目前还不存在可靠的策略)
  与该名称暗示的含义不同,量子隐形传输表明,测量操作破坏了原始量子比特(对需要传输的量子信息进行编码)和源节点的量子纠缠对成员。然后,一旦通过经典传输在目的节点接收到了BSM在源处的BSM输出(2个经典位),在目的节点处重建了原始的量子比特。
  图2总结了单个量子比特的隐形传输过程。简言之,它要求:i)需要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生成EPR对,ii)需要一个经典通信信道来发送由BSM测量产生的两个传统信息比特。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整合经典资源与量子资源是量子网络的关键问题。(注意,一旦Alice在对自身进行测量,Bob身边的量子比特会马上确定。因此,原则上,Bob可以在接收两个经典比特之前利用他自身的量子比特(例如,用于计算任务)。当这两比特到达Bob侧时,Bob便可以通过它们“纠正”其任务的后验结果。这个弱同步约束允许鲍勃在修正结果的前提下,在计算任务结束之前操纵量子比特(根据两个经典比特信息),这个弱同步约束也可以在集成经典资源与量子资源之间的通信协议中加以利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量子隐形传输:未知量子位 ∣ ψ ⟩ |\psi\rangle ψ可以通过消耗一个Alice和Bob贡献的EPR对,实现从Alice到Bob的传输。因为 ∣ ψ ⟩ |\psi\rangle ψ只有在Alice和Bob之间发生了经典通信后,Bob才得到信息,因此相对论没有被违背。(a) 高级原理图:生成并分配了形成EPR对的两个纠缠量子比特,其中一个量子比特(粒子A)由Alice存储,而另一个量子比特(粒子B)由Bob存储。Alice对她自身的两个量子比特执行BSM(例如要被传输的量子比特 ∣ ψ ⟩ |\psi\rangle ψ和粒子A)。然后,Alice通过经典信道将测量结果(即两个经典比特)发送给Bob。Bob根据测量结果处理粒子B,最终获得了量子比特 ∣ ψ ⟩ |\psi\rangle ψ。(b)低级原理图:在Alice和Bob间分配EPR对,将粒子A分配给Alice,粒子B分配给Bob。通过在粒子A和要传输的量子位 ∣ ψ ⟩ |\psi\rangle ψ上进行BSM,Bob侧的粒子B塌陷成类似于要传输的量子比特状态,如 U i ∣ ψ ⟩ U_i|\psi\rangle Uiψ。通过经典信道发送Alice的测量结果,使Bob可以正确地处理粒子B,即从四种可能的操作中选出能够将粒子B转换为 ∣ ψ ⟩ |\psi\rangle ψ的唯一操作 U i − 1 U_{i}^{-1} Ui1

  对于EPR对,源端的测量会破坏量子纠缠。因此,如果需要传送另一个量子比特,则必须创建一个新的EPR对,并将其分配给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IV. 量子网络设计:挑战和开放性问题

  在本章中,本文讨论与量子网络设计的主要研究挑战和开放性问题,量子网络利用经典物理中不存在的量子现象(如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输)在远程量子设备间共享量子态。

A. 退相干和保真度

  量子比特是非常脆弱的:量子比特与环境的任何交互都会导致退相干,即随着时间的流逝,从量子比特到环境的信息丢失过程。
  显然,一个完全隔离的量子比特会无限期地保留其量子态。但是,目前最先进的量子技术在实践中都很难实现隔离。此外,由于计算和通信都需要与量子比特交互,例如对于读/写操作,因此理想状态的隔离是很难实现的。
  退相干性通常通过退相干时间来进行量化,其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实现量子比特的技术。对于用超导电路实现的量子比特(超导量子比特是基于约瑟夫森隧道连接,它允许电子在两个超导体层之间以几乎为零的电阻流动。在一定条件下,电流可以向两个方向流动,即两种状态的叠加。由于这两种状态在能量上非常接近,因此需要低温(20 mK)来避免热波动),退相干时间的数量级在10-100 μ s \mu s μs之间[8]。尽管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预计退相干时间会逐渐减少,但量子网络的设计必须仔细考虑量子退相干带来的限制。
  退相干并不是错误的唯一来源。实际上,由于缺陷和随机波动,在量子态上进行任何操作都会产生错误。这里,评价该错误的基本指标称为量子保真度(quantum fidelity)。保真度表示的是两个量子状态可分辨性的度量,取值介于0和1之间。任意量子运算的物理实现的不完整性越大,其保真度就越低。由于隐形传输包括一系列对量子态的操作,这些操作的不完整性会影响“传输”的量子位元的保真度。
  从通信工程的角度来看,由量子运算引起的错误以及由量子纠缠生成/分发引起的错误的联合建模(将在下一节介绍)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外,不可克隆原理使得量子纠错技术无法运用在量子网络中,因为该技术通过信息克隆,以保持量子信息免受退相干和不完整操作的影响。最近,如文献[9]中就提出了许多量子误差校正技术。但是,该技术还需要深入研究。事实上,量子纠错技术不仅要处理位翻转错误,还要处理相翻转错误,以及同时发生的位和相翻转错误。不同的是,在经典物理中,必须考虑单一类型的误差,即位翻转误差。
  从上面可以看出,量子网络中由退相干和不完整量子操作引起的错误是一种功能性方面的错误,这些方面内容属于传统互联网分层结构的物理层。

B. 量子纠缠的分发问题

  根据量子隐形传输,和经典通信网络类似,量子信息的“传输”需要将BSM的输出结果通过经典信道传输给接收端,因此受经典链路的吞吐量限制。另外,与经典网络不同的是,量子传输还需要在两个远程节点之间分发EPR对,才能真正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
  近二十年来,由于量子纠缠的分发会随传输距离的衰减,长距离的量子纠缠分发问题一直是物理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主要使用光子作为量子纠缠的载体,即作为在远程设备之间生成纠缠对的候选物。图3给出了一种可能的量子纠缠分发策略,本文建议读者参考文献[10]查看相关内容。量子纠缠分发是通过量子中继器(Quantum Repeater)[11]实现的,该设备是可以实现量子纠缠交换(entanglement swapping)[11]物理过程的设备。实际上,该过程会生成两个EPR对,其中源节点(图3中的Alice)和目的节点(图3中的Bob)各接收其中一个元素,而其它两个则发送给中间节点(图3中的量子中继器)。通过在中间节点上的两个纠缠粒子上执行BSM,将在两个远程节点的粒子间创建量子纠缠。该过程不需要两对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性质,因此可以用于在两个位于较远位置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分布纠缠或增加用于纠缠光子分布的有用距离。因此,不是将纠缠分布在长链接上,而是通过较小的链接迭代地分布了纠缠。在这方面,可以通过纠缠蒸馏来减轻对纠缠产生/分布过程的退相干影响,这可以看作是两方之间量子通信的一种纠错类型[7]。但是,蒸馏过程需要额外的量子位处理水平。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从工程学的角度。实际上,纠缠分布是量子网络的关键功能,涵盖了属于经典网络堆栈不同层的各个方面。更多内容参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量子纠缠交换。生成并分发两个EPR对:i)在源节点(Alice)和中间节点(Quantum Repeater)之间,以及ii)在中间节点和目的节点(Bob)之间。通过在量子中继器,对纠缠的粒子执行BSM,最终会在爱丽丝和鲍勃之间产生量子纠缠。

  • 物理层:量子纠缠是一种很容易消亡的资源。因为,不可避免地,纠缠会与外部环境产生交互作用,纠缠粒子间的纠缠强度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失,并且纠缠的损失会严重影响量子隐形传输的质量。前面章节也强调了,经典的量子纠错技术是无法抵消这些损失的。因此,基于量子误差校正的鲁棒纠缠分发技术对于量子网络的实际部署是不可或缺的。对于量子网络领域,这仍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 链路层:根据不可克隆原理,量子网络中是没有广播的,该性质阻止了量子信息被传输给多个目标。相比于经典网络,量子网络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经典网络中,广播技术被广泛用于实现几种处于第2层和第3层的功能,例如,流媒体的访问控制和路由发现。因此,必须仔细地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链路层,并且应当设计能够用于量子网络的有效多路复用技术,以允许将多个量子设备连接到单个量子信道上(例如,光纤)。对介质的访问可以基于对光子频率的分割来进行量子纠缠分发。
  • 网络层:量子纠缠分布决定了量子网络在量子器件间进行隐形传输的能力。因此,需要新的量子路由度量标准来保证有效的纠缠感知路径选择。此外,隐形传输过程在源端破坏了BSM所实现的量子纠缠。因此,如果需要再传送一个量子比特,则需要重新创建一个新的量子纠缠对,并分别分发给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在传统网络中,这种约束是不存在的,因此如果需要设计有效的网络层,就必须考虑这些约束。

C. 物质量子比特和飞行量子比特间的接口

  前面提到,研究界普遍将光子作为飞行量子比特的基底,即作为量子纠缠载体。采用光子作为载体的原因是光子在量子纠缠分发问题上具有优势:首先光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退相干影响较小),并且能够方便地使用标准光学组件进行控制和高速低消耗的传输。飞行量子比特的目的是通过量子网络将量子比特“传输”到物理量子设备之外,从而实现量子信息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输过程。因此,如图4所示,需要换能器[12]在一个飞行的量子比特中实现物质量子比特(在计算设备中用于信息处理/存储的一种量子比特)的转换,这会在网络中的远程节点之间产生量子纠缠。
  如今,有多种实现物质量子位的技术(量子点,跨子,离子阱等),每种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如[13]所述。结果,还需要一个问题处理界面来面对这种技术多样性。
  此外,从通信工程的角度来看,该接口还应该与飞行的量子比特传播通过的物理通道的特性兼容。实际上,存在用于传输飞行量子比特的不同物理信道,范围从自由空间光信道(地面或卫星自由空间)到光纤。
  在过去的十年中,物理学界一直非常积极地研究实现这种接口的方案和技术,其解决方案的多样性[12],[14]从原子量子位的腔到超导量子位的光机械换能器,不一而足。因此,通信工程界应通过设计通信模型来参与这些工作,这些通信模型既要考虑制造量子位的技术多样性,又要考虑表征不同物理信道的传播多样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物质飞行接口的图形表示,用于将编码要传输的量子信息的量子比特从发送方的物理量子设备传输到接收方的相应量子设备。

D. 部署挑战

  量子互联网距离实现还十分遥远,但是依然可以简单概述目前部署量子互联网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 量子比特和量子处理器的物理实现受当前技术的约束:首先,量子计算机只部署在少数高度专业化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能够提供量子计算机所需的高级设备(超高真空系统或超低温恒温器)。未来公司和用户将能够通过云服务获取量子计算功能。在这方面,到2024年,量子计算的云市场估计将占整个100亿量子计算市场的近一半[15]。IBM已经允许研究人员通过经典的云服务访问隔离的5量子位、16量子位和20量子位的量子设备来实现量子算法的设计。
  • 量子通信和量子接口受现有技术约束:量子互联网的首先将实现一个处于数据中心内的小型量子处理器集群。架构不得不考虑到数据总线的成本(在经济和量子保真度方面),这限制了集群的大小和处理器间连接设备的使用。
  • 混合架构可能会使用低温电缆(昂贵且长度有限)和光纤或自由空间光子链路来实现连接。
  • 鉴于量子纠缠的脆弱性和共享量子资源所带来的挑战,在新型网络协议以及量子和经典算法的开发中将需要大量的概念性工作。
  • 第三章A表明,量子隐形传输需要整合经典通信资源和量子通信资源。经典通信资源很可能是通过将经典网络(如传统互联网和量子互联网)集成在一起来实现利用的。这是一个完全未探索的开放问题,其解决方案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涵盖了从通信理论和工程领域到网络工程领域等一系列技术。

  总之,尽管量子互联网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但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新概念,为使该领域得到成功的发展,需要一套全新的思想和工具将量子物理、计算机和电信工程的边界打破。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