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承重式钢模块建筑结构体系适用高度研究

作者:陈志华 冯云鹏 刘佳迪 刘洋 钟旭

模块建筑网

导语

摘要:模块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体系,具有较高的预制化和装配化程度,符合建筑工业化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但国内的模块建筑大多只应用于低多层,探索多高层模块建筑结构体系的整体设计方法和适用性意义重大。针对应用于多高层的柱承重式钢模块建筑结构体系,首先根据抗侧力体系的不同,对典型的结构体系类型进行分类和简要介绍。考虑模块结构与传统结构的组成方式有所不同,对其特点及建模方法进行了论述。之后采用MIDAS/Gen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大量模型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及建筑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各结构体系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并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各类抗侧体系的适用范围,最后提出针对多高层柱承重式模块建筑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模块建筑;柱承重式;抗侧体系;适用高度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building system, the modular building possesses a high degree of prefabrication and assembly,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However, most domestic modular buildings are only used in low-rise buildings, there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design method and applicable range of multi-story as well as high-rise modular building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lumn-supported modular steel building (MSB) structure system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teral resisting systems, some typical structure systems are classified and introduced briefly. Considering the unique composition of MSB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ing method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MIDAS/Gen is used to establish a large number of analytical models, to explore the change rule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structural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ies and building heights, and compar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 Finally, the applicable heights for different lateral resisting systems are summarized and some design recommendations are also proposed for column-supported MSB.

Keywords: modular building; column-supported module; lateral resisting system; applicable heigh。

模块建筑通常以单个模块为基本单元,每个模块单元都是在工厂进行预制,形成功能完备的模块单体,然后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完成模块连接成为建筑整体。随着社会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及其优势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家已多次倡导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从而推动建筑产业的升级。模块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体系,具有高度的预制化比例,在国外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人力物力、保护环境等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符合对于建筑工业化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模块化预期也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1-2]。

目前,模块建筑已被广泛应用于旅馆、公益性住房、公寓、学生宿舍、办公楼、医院、别墅、临时性建筑等的建造和扩建中[3]。虽然模块建筑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和荷载取值的规定与国外不同,结构抗震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难以将国外的钢结构模块技术直接照搬应用于我国。国内钢结构模块建筑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多元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节点和构件的研究,对于其整体设计方法的研究较少。且国内工程实例多集中于低、多层的模块建筑,难以缓解我国用地紧张的局面及应对大力发展多高层建筑的形势,因此探索适合国内多高层建筑的模块建筑结构体系意义重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柱承重式模块建筑结构体系,并对这几类体系进行计算分析,总结提出了多高层柱承重式模块建筑体系的设计建议,旨在为结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01

柱承重式模块建筑常用抗侧体系分类

模块建筑按照主要抗侧力体系的不同,可分为纯模块结构、模块-钢框架混合结构、模块-钢框架支撑混合结构、模块-筒体混合结构等形式。

纯模块结构体系全部由模块单元拼装而成,结构抗侧也全部由模块单元承担,适用于房间比较规整且高度不大的建筑。根据模块单元是否加支撑又可将纯模块结构分为不设置支撑的纯模块结构和设置支撑的纯模块结构这两类,不设支撑的纯模块结构的抗侧能力很弱,多用于低层或临时建筑,带支撑的纯模块结构的抗侧性能有一定的提高,可用于多层建筑。例如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企业临时办公区就采用纯模块结构体系(图1)[4]。

图1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

Fig.1 Xiong’an civic service center

模块-钢框架结构体系将模块单元与传统钢框架相组合,以钢框架作为主要的抗侧力部分,弥补了纯模块结构抗侧能力低的缺陷,其中框架部分因跨度大、布置灵活,还可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上的更多要求。美国纽约某单身公寓6层模块建筑(图2)为钢框架与模块单元混合结构体系,一共包含85个模块单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