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年度推荐文章:《中国媒体替谁说话》

内容简介:中国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直接引述国外媒体的报道。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媒体不应该成为西方媒体的传声筒。从 “9·11”事件后美国媒体的报道看,美国政府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媒体,引导舆论。如果我们采取一种全文照录的方式来翻译美国的新闻,就有可能成为美国政府的“扬声器”,在不知不觉中为美国人制造声势。而西方媒体报道新闻时的一个原则是,“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记者去采访,就最好不要报道,别人的报道不是你的‘新闻’。”在美国主流报纸的网站上,更是极少看到编译外国媒体报道的文章。目前中国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但我们的媒体仍然负有正确引导读者的责任。国际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炒作现象不仅害了我们的媒体,也害了我们的读者,它已经到了足以让我们惊醒的地步。

    社会影响:本文发表后,立刻引发热烈讨论。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为本报撰文《读后感三则》(见本报2004年7月16日第19版)。文中说:“等了好久,等到了上个月《环球时报》丁刚的文章。丁的问题是,媒体应为谁说话?回答是,要实事求是,为自己的祖国说话,而不应盲目追逐洋时髦,随洋新闻之风而摇摆。这里的立意其实很浅显,但由于说的人少了,便十分难能可贵。深刻的道理和美的东西一样,往往是简明朴素的。我想把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稍加变动,说:‘新闻是没有国界的,新闻记者是有祖国的’。”

中国媒体替谁说话

    丁刚

    ■美国人炒什么新闻,我们就跟着炒什么新闻。一些夹杂着美国利益的观点通过我们的媒体在影响着我们的舆论。中国某些媒体就这样被人家当枪使了

    ■美国媒体的实力强,报道的速度快。中国媒体引述美国媒体对一些突发性的重大新闻的报道也情有可原。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太大了,而且中国一些媒体的所作所为是在不断拉大这种差距,这根本不是用实力可以解释的

    ■是读者的庸俗,还是我们的某些媒体,我们的某些编辑在刻意炒作呢?我们的媒体是否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呢

    关心国际新闻的中国读者会发现,挂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等诸多西方媒体电头的消息如今越来越多。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当然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但我们也绝不应该忘记,我们是中国的媒体,不是某些西方国家媒体的传声筒,更不应是低级趣味的小道消息的传播者。

    某些媒体在不知不觉地为美国人制造声势

    几天前,一家报纸编译了一篇美国西点军校应届毕业生的报道。那是一篇“美国味”十足的报道,任何读了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感到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暂且不说这样的编译是否会涉及到版权问题,我们中国媒体也没有这个必要去为美国人作宣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过,“美国人从电视中看到的只是令人热血沸腾的镜头,而只有一幅完整的图像才会展示出政治家和富商们的丑行。这些丑行之所以能够成为可能,就是因为如今自私可以用国旗包装。假如你关注一下完整的图像,你就会觉得你生活在一个与电视完全不同的现实中。”而我们的媒体通过这样的翻译而给予中国读者的,会不会是一个用美国国旗包装过了的“图像”呢?

    美国人说要围剿本·拉登了,我们的大报、小报和网站上就全是打本·拉登的消息;美国人说恐怖分子要对美国搞袭击了,我们有些媒体就根据消息,编几篇全面综合的报道,有的还郑重其事地将这些新闻放在十分显著的位置。可我们的编辑有没有想一想,假如这是布什政府有意需要全球媒体的配合宣传呢?

    笔者在美国工作时,曾采访过一些研究政府公共关系的专家。他们告诉我,美国政府对付新闻记者很有一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什么媒体讲什么话,甚至上午讲什么,下午讲什么,都是很有讲究的。从“9·11”事件后美国媒体的报道看,美国政府的影响力在不断加强。不干涉媒体虽然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媒体,引导舆论。美国的政治家大多具有一定的公关素质,他们不仅知道什么样的消息不应告诉媒体,更懂得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他们往往通过选择时间、地点、场合、记者和信息量,来左右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报道。如果我们某些媒体在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采取一种全文照录的方式来翻译美国的新闻,我们就有可能会成了美国政府的“扬声器”,在不知不觉中为美国人制造了声势。长此以往,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将会对中国读者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恐怕是某些美国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就是美国媒体也没有替美国政府这样大力宣传

    记得美军打伊拉克的时候,国内一家主要网站在新闻主页上放了布什的大照片,上面还写着几个大字:“现在到了算总账的时候”。美军攻伊开始后,一些国内媒体为了搞到所谓独家新闻,直接从美国国防部的网站上翻译,甚至连那些宣传色彩极浓的照片也扒下来直接放在自己的网页上、版面上。就是美国的一些媒体恐怕也未必会为布什或五角大楼做这样赤裸裸的宣传。

    在国内一家著名网站上,去年某月的30天内有103条消息都是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101篇引用了《华盛顿邮报》,引用经常散布反华言论的小报《华盛顿时报》的也高达31篇,另外还有不少直接编译美联社和其他一些美国报纸的消息,已无法统计。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再次连接到这家门户网站的新闻主页上,在国际新闻栏目下的10条新闻中,来自美联社的占3条,美国有线新闻网1条,《纽约时报》1条,纽约《每日新闻报》1条,根据美国媒体“综合报道”的1条,新华社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的消息各1条,另外还有一条是根据韩国媒体报道的。

    列入这家网站新闻主页最前面要闻的4条国际新闻无一是中国媒体报道的。第一条是中国某报关于美军要在太平洋搞演习的报道,基本上是根据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新闻稿编写的。另一条消息是“美英提出新版伊拉克决议案”,是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编译的。还有一条是“美调查机构即将公布‘9·11’及伊战情报失误的报告”,翻译的是美联社的报道。最后一条是“俄罗斯发生大爆炸”,用的是俄罗斯当地媒体的报道。

    在我们的报纸、网站上,美国媒体的声音是多么响亮啊!美国人炒什么新闻,我们就跟着炒什么新闻。一些夹杂着美国利益的观点通过我们的媒体在影响着我们的舆论。中国某些媒体就这样被人家当枪使了,可自己还沉浸在所谓的国际眼光中洋洋得意呢。

    “别人的报道不是你的‘新闻’”

    在中国的媒体上有一定的来自美国媒体的报道是可以理解的。像美军太平洋舰队要举行演习的消息当然完全应该报道,这也是中国读者比较关心的新闻。加之美国媒体的实力强,报道的速度快,中国媒体引述美国媒体对一些突发性的重大新闻的报道也情有可原。但现在的问题是,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太大了,而且中国一些媒体的所作所为是在不断拉大这种差距,这根本不是用实力可以解释的。特别是那些来自右翼或反华报纸和黄色小报的消息,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实力差距的原因。比如,布什拟启动保障机制,限制钢铁进口,在南方某主流网站上,这则与中国有关的重要新闻居然没有被列入前10条国际要闻,而来自一家小报的“克林顿与戈尔女儿有染”的消息却列在其中。

    互联网的应用给了我们很多方便,但同时也给中国的国际新闻报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拿美军太平洋舰队要举行军事演习这个消息来说,对中国媒体而言,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根据美军的新闻稿或是美联社的消息来报道这件事,应该有全面的分析。同时报道也应该尽可能冷静客观,避免渲染美军舰队的实力。其实,即使是西方媒体也不会对美国军方发布的消息或美国媒体的报道做那么详尽的翻译。我查了一下瑞典的网站,大多数国际新闻是由瑞典自己的通讯社发出的。而在国际新闻的排行榜上,与瑞典有关的新闻总是排在前面。虽然也有一些引述外电的报道,但更多的来源于瑞典媒体的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这里面除了有版权的因素,当然也有编辑的考虑。

    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报纸的网站上,更是极少看到编译外国媒体报道的文章。原因何在?在美国工作期间,我曾多次参观过美国媒体。许多编辑都告诉我,“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记者去采访,就最好不要报道,别人的报道不是你的‘新闻’。”

    炒作害了读者,也害了媒体

    在某些中国媒体眼里,如今的国际新闻就是美联社怎么说,路透社怎么说,就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怎么说。他们忘了新闻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绝不是新近发布的消息的翻译。他们还忘了,新闻媒体负有解释新闻的责任。

    据说有些媒体现在搞国际新闻报道就是找几个懂外文的来编译,根本用不着采访、核实,只管把人家的东西拿来翻译就是了,有的甚至连出处也不提,译文读起来就像是自己的记者亲历现场写成的一样。

    有些译文虽然也提了出处,但却是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有一篇对伊战争前的报道是根据美国《时代》周刊翻译的。报道说,目前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沙特,正在积极促成巴格达发生政变,把萨达姆赶下台,从而避免“倒萨”战争给海湾局势带来的巨大冲击。一些中国报纸用了这则消息,但殊不知,沙特的官员第二天就出面辟谣。可再看那些用过这些报道的报纸,却很少有登出辟谣消息的。这样的报道根本无法追问,因为编译这篇报道的人和编辑有足够的理由告诉你,这是客观报道,有来源,而且来自美国权威媒体。可这样的报道的就能算是客观全面吗?它给中国受众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呢?

    记得有一次,当美国一家杂志刊出一篇介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的文章后,中国某媒体竟基本全文翻译照登,未加任何评论。不知道这位编辑或译者对此人有多少了解,比如他的思想体系如何?对华态度如何?主要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允许美国媒体登出这样的文章?所有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的媒体没有向我们的读者做一定解释,那至少是不负责任的。

    此外,还有大量国外小报报道的低级趣味的小道消息,也上了我们的媒体。比如,有些编辑和译者专从一些编写稀奇古怪的假新闻的小报上“扒”新闻,像“惠特妮险被丈夫掐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一间酒店秘密参加疯狂色情派对”、“因虐囚而闻名的美国女兵爆出私生子丑闻”等这样一些小道消息不仅成了某些中国媒体的新闻,有的甚至还被列入要闻榜。国际报道中的低级趣味和媚俗化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病,这些垃圾新闻在严重地腐蚀着我们的读者。

    对于这个现象,有的编辑会说,现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只有跟着读者走才能生存。那么,是读者的那么庸俗,还是我们的某些媒体,我们的某些编辑在刻意炒作呢?我们的媒体是否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呢?国际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这种炒作现象不仅害了我们的媒体,也害了我们的读者,它已经到了足以让我们惊醒的地步了!(作者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曾常驻欧美。此文首发人民网,本报刊载时,作者略有修改。)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