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传输协议详解(简单易懂)

前言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

一、主要特点

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二、主要功能详解

1.HTTP访问入口:通过特殊的URL来定位网络资源
格式:http://host[:port][abs_path]
其中:
http:表示要通过HTTP协议来定位网络资源。
  host:表示合法的Internet主机域名或IP地址(以点分十进制格式表示);
  port:用于指定一个端口号,拥有被请求资源的服务器主机监听该端口的TCP连接。
   如果port是空,则使用缺省的端口80。当服务器的端口不是80的时候,需要显式指定端口号。
  abs_path:指定请求资源的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定位符),如果URL中没有给出
abs_path,那么当它作为请求URI时,必须以“/”的形式给出。通常这个工作浏览器就帮我们完
成了。

2.HTTP的请求方式
http请求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请求行、消息报头、请求正文
主要包含有八中请求方式:
(1)OPTIONS 返回服务器针对特定资源所支持的HTML请求方法 或web服务器发送测试服务器功能(允许
客户端查看服务器性能)
(2)GET 向特定资源发出请求(请求指定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3)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提交表单、上传文件),又可能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或原有
资源的修改
(4)PUT 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上传其最新内容(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文档的内容)
(5)HEAD 与服务器索与get请求一致的相应,响应体不会返回,获取包含在小消息头中的原信息(与get请求
类似,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内容,用于获取报头)
(6)DELECT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L所标示的资源
(请求服务器删除页面)
(7)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用于测试和诊断
(8)CONNECT HTTP/1.1协议中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一般最常用的是GET、POST方法的请求。

最常用的案例:
(1)请求post方式:
注意一下:在客户端请求访问服务后台使用的时候,客户端提交的数据必须放在消息主体中(entity-body),协议的数据 编码方式可以由开发者自行设定;在服务端通常是根据请求头(headers)中的Content-Type字段来获取请求中的消息主体使用的方式编码,然后再根据其编码方式进行解析消息主体。

public  String getHttpResponse(String url,String param){
	
/*	DefaultHttpClient client = new DefaultHttpClient();
    HttpPost post = new HttpPost(url);
   JSONObject response = null;
    try {
        StringEntity s = new StringEntity(json.toString());
        s.setContentEncoding("UTF-8");
       s.set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post.setEntity(s);
        HttpResponse res = client.execute(post);
        if(res.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 HttpStatus.SC_OK){
            HttpEntity entity = res.getEntity();
            String result = EntityUtils.toString(res.getEntity());
           response = JSONObject.fromObject(result);
        }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return response.toString();
}*/
	try {	
		//请求http请求连接
		URL postUrl=new URL(url);
		HttpURLConnection httpurlConn = (HttpURLConnection) postUrl.openConnection() ;
		httpurlConn.setRequestMethod("POST");
		httpurl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httpurl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nection", "Keep-Alive");
		httpurl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Length", "0");
		httpurlConn.setDoInput(true);//是否輸出參數
		httpurlConn.setDoOutput(true);//是否輸入參數
		DataOutputStream dosDataOutputStream=new DataOutputStream(httpurlConn.getOutputStream());
		dosDataOutputStream.write(param.getBytes("UTF-8"));
		dosDataOutputStream.flush();
		dosDataOutputStream.close();
		httpurlConn.connect();//开始连接
		//获取连接response响应
		if(httpurlConn.getResponseCode()==200){//获取响应状态码,有响应
			System.out.println("响应成功!");
			InputStream inputStream=httpurlConn.getInputStream();
			InputStreamReader is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utf-8");
			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isReader);
			String str="";
			Map map;
			while((str=br.readLine())!=null){
				map=(Map)JSONObject.fromObject(str);
				System.out.println(map.toString());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try {         //最后记得关闭所有的IO流
			br.close();
			isReader.close();
			inputStream.close();
			httpurlConn.disconnec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null;
}

(2)或者:

public String Callservce(String strURL, String param,
			String method, String contentType) {
		try {
			// 创建url资源
			URL url = new URL(strURL);
			// 建立http连接
			HttpURLConnection 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conn.setConnectTimeout(120000);
			conn.setReadTimeout(24*60*60*1000);
			// 设置允许输出
			conn.setDoOutput(true);
			conn.setDoInput(true);
			// 设置不用缓存
			conn.setUseCaches(false);
			// 设置传递方式
			conn.setRequestMethod(method);
			// 设置维持长连接
			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nection", "Keep-Alive");
			// 设置文件字符集:
			conn.setRequestProperty("Charset", "UTF-8");
			// 转换为字节数组
			byte[] data = param.getBytes("UTF-8");
			// 设置文件长度
			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Length",
					String.valueOf(data.length));
			// 设置文件类型:
			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Type", contentType);
			// 开始连接请求
			conn.connect();
			OutputStream out = conn.getOutputStream();
			// 写入请求的字符串
			out.write(data);
			out.flush();
			out.close();
			// 请求返回的状态
			if (conn.getResponseCode() == 200) {
				// 请求返回的数据
				InputStream in = conn.getInputStream();
				int size = conn.getContentLength();
				return readString(in, size, "utf-8");
			} else {
				return Integer.toString(conn.getResponseCode());
			}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e.getMessage();
		}
	}

3.HTTP的请求响应
在接收和解释请求消息后,服务器返回一个HTTP响应消息。
HTTP响应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状态行、消息报头、响应正文
状态行格式如下:
HTTP-Version Status-Code Reason-Phrase CRLF
其中,HTTP-Version表示服务器HTTP协议的版本;Status-Code表示服务器发回的响应状态代码;Reason-Phrase表示状态代码的文本描述。
状态代码有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且有五种可能取值: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常见状态代码、状态描述、说明: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401 Unauthorized //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eg:输入了错误的URL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 Server Unavailable //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4.HTTP的消息报头
HTTP消息报头包括普通报头、请求报头、响应报头、实体报头。
HTTP消息由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请求和服务器到客户端的响应组成。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是由开始行(对于请求消息,开始行就是请求行,对于响应消息,开始行就是状态行),消息报头(可选),空行(只有CRLF的行),消息正文(可选)组成。每一个报头域都是由名字+“:”+空格+值 组成,消息报头域的名字是大小写无关的。例如:

GET /form.html HTTP/1.1 (CRLF)
Accept:image/gif,image/x-xbitmap,image/jpeg,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application/vnd.ms-excel,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application/msword,/
(CRLF) Accept-Language:zh-cn (CRLF)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CRLF) If-Modified-Since:Wed,05 Jan 2007 11:21:25 GMT (CRLF)
If-None-Match:W/“80b1a4c018f3c41:8317” (CRLF)
User-Agent:Mozilla/4.0(compatible;MSIE6.0;Windows NT 5.0) (CRLF)
Host:www.guet.edu.cn (CRLF) Connection:Keep-Alive (CRLF) (CRLF)

(1)普通报头
在普通报头中,有少数报头域用于所有的请求和响应消息,但并不用于被传输的实体,只用于传输的消息。
例如:普通报头域:Cache-Control:no-cache
Cache-Control 用于指定缓存指令,缓存指令是单向的(响应中出现的缓存指令在请求中未必会出现),且是独立的(一个消息的缓存指令不会影响另一个消息处理的缓存机制),HTTP1.0使用的类似的报头域为Pragma。
no-cache(用于指示请求或响应消息不能缓存)。
(2)请求报头
请求报头允许客户端向服务器端传递请求的附加信息以及客户端自身的信息。
常用请求报头:
Accept:请求报头域用于指定客户端接受哪些类型的信息。eg:Accept:image/gif,表明客户端希望接受GIF图象格式的资源;Accept:text/html,表明客户端希望接受html文本。
Accept-Charset:请求报头域用于指定客户端接受的字符集。eg:Accept-Charset:iso-8859-1,gb2312.如果在请求消息中没有设置这个域,缺省是任何字符集都可以接受。
Accept-Charset:请求报头域用于指定客户端接受的字符集。eg:Accept-Charset:iso-8859-1,gb2312.如果在请求消息中没有设置这个域,缺省是任何字符集都可以接受。
Accept-Language:请求报头域类似于Accept,但是它是用于指定一种自然语言。eg:Accept-Language:zh-cn.如果请求消息中没有设置这个报头域,服务器假定客户端对各种语言都可以接受。
Authorization:请求报头域主要用于证明客户端有权查看某个资源。当浏览器访问一个页面时,如果收到服务器的响应代码为401(未授权),可以发送一个包含Authorization请求报头域的请求,要求服务器对其进行验证。
Host:请求报头域主要用于指定被请求资源的Internet主机和端口号,它通常从HTTP URL中提取出来的
User-Agent :我们上网登陆论坛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些欢迎信息,其中列出了你的操作系统的名称和版本,你所使用的浏览器的名称和版本,这往往让很多人感到很神奇,实际上,服务器应用程序就是从User-Agent这个请求报头域中获取到这些信息。User-Agent请求报头域允许客户端将它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其它属性告诉服务器。不过,这个报头域不是必需的,如果我们自己编写一个浏览器,不使用User-Agent请求报头域,那么服务器端就无法得知我们的信息了。
(3)响应报头
响应报头允许服务器传递不能放在状态行中的附加响应信息,以及关于服务器的信息和对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进行下一步访问的信息.
常用的响应报头:
Location:响应报头域用于重定向接受者到一个新的位置。Location响应报头域常用在更换域名的时候。
Server:响应报头域包含了服务器用来处理请求的软件信息。与User-Agent请求报头域是相对应的。
WWW-Authenticate:响应报头域必须被包含在401(未授权的)响应消息中,客户端收到401响应消息时候,并发送Authorization报头域请求服务器对其进行验证时,服务端响应报头就包含该报头域。
(4)实体报头
请求和响应消息都可以传送一个实体。一个实体由实体报头域和实体正文组成,但并不是说实体报头域和实体正文要在一起发送,可以只发送实体报头域。实体报头定义了关于实体正文(eg:有无实体正文)和请求所标识的资源的元信息。
常用实体报头:
Content-Encoding:实体报头域被用作媒体类型的修饰符,它的值指示了已经被应用到实体正文的附加内容的编码,因而要获得Content-Type报头域中所引用的媒体类型,必须采用相应的解码机制。
Content-Language:实体报头域描述了资源所用的自然语言。没有设置该域则认为实体内容将提供给所有的语言阅读者。
Content-Length:实体报头域用于指明实体正文的长度,以字节方式存储的十进制数字来表示。
Last-Modified:实体报头域用于指示资源的最后修改日期和时间。
Content-Type:实体报头域用语指明发送给接收者的实体正文的媒体类型。
Expires:实体报头域给出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为了让代理服务器或浏览器在一段时间以后更新缓存中(再次访问曾访问过的页面时,直接从缓存中加载,缩短响应时间和降低服务器负载)的页面,我们可以使用Expires实体报头域指定页面过期的时间。
4.HTTP应用之常用前端页面请求方式
(1) JQuery中的ajax请求: . p o s t ( U R L , d a t a , c a l l b a c k ) 和 .post(URL,data,callback)和 .post(URL,data,callback).get(URL,callback)
$.get(URL,callback)
必需的 URL 参数规定您希望请求的 URL。
可选的 callback 参数是请求成功后所执行的函数名。
例如:

$("button").click(function(){
  $.get("demo_test.asp",function(data,status){
    alert("Data: " + data + "\nStatus: " + status);
  });
});

$.get() 的第一个参数是我们希望请求的 URL(“demo_test.asp”)。
第二个参数是回调函数。第一个回调参数存有被请求页面的内容,第二个回调参数存有请求的状态。

$.post(URL,data,callback)
必需的 URL 参数规定您希望请求的 URL。
可选的 data 参数规定连同请求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 callback 参数是请求成功后所执行的函数名。
例如:

$("button").click(function(){
  $.post("demo_test_post.asp",
  {
    name:"Donald Duck",
    city:"Duckburg"
  },
  function(data,status){
    alert("Data: " + data + "\nStatus: " + status);
  });
});

$.post() 的第一个参数是我们希望请求的 URL (“demo_test_post.asp”)。
然后我们连同请求(name 和 city)一起发送数据。
“demo_test_post.asp” 中的 ASP 脚本读取这些参数,对它们进行处理,然后返回结果。
第三个参数是回调函数。第一个回调参数存有被请求页面的内容,而第二个参数存有请求的状态。

区别:
GET - 方法通过 HTTP GET 请求从服务器上请求数据,基本上用于从服务器获得(取回)数据。注释:GET
方法可能返回缓存数据。
POST - 方法通过 HTTP POST 请求从服务器上请求数据,也可用于从服务器获取数据。不过,POST 方法
不会缓存数据,并且常用于连同请求一起发送数据。

(2) form表单提交请求:采用$(’#myform’).submit()方式发起请求;可以在form表单中的method中设置post方式还是get方式;例如:

<form enc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action="http://"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name" value="homeway">
    <input type="text" name="key" value="nokey">
    <input type="submit" value="submit">
</form

(3)window.open(URL,name,specs,replace),打开新页面,不刷新当前页面,默认时get方式请求

URL 可选。打开指定的页面的URL。如果没有指定URL,打开一个新的空白窗口
name 可选。指定target属性或窗口的名称。支持以下值:
_blank - URL加载到一个新的窗口。这是默认
_parent - URL加载到父框架
_self - URL替换当前页面
_top - URL替换任何可加载的框架集
name - 窗口名称

specs 可选。一个逗号分隔的项目列表。支持以下值:
channelmode=yes|no|1|0 是否要在影院模式显示 window。默认是没有的。仅限IE浏览器
directories=yes|no|1|0 是否添加目录按钮。默认是肯定的。仅限IE浏览器
fullscreen=yes|no|1|0 浏览器是否显示全屏模式。默认是没有的。在全屏模式下的 window,还必须在影院
模式。仅限IE浏览器
height=pixels 窗口的高度。最小.值为100
left=pixels 该窗口的左侧位置
location=yes|no|1|0 是否显示地址字段.默认值是yes
menubar=yes|no|1|0 是否显示菜单栏.默认值是yes
resizable=yes|no|1|0 是否可调整窗口大小.默认值是yes
scrollbars=yes|no|1|0 是否显示滚动条.默认值是yes
status=yes|no|1|0 是否要添加一个状态栏.默认值是yes
titlebar=yes|no|1|0 是否显示标题栏.被忽略,除非调用HTML应用程序或一个值得信赖的对话框.默认值是
yes
toolbar=yes|no|1|0 是否显示浏览器工具栏.默认值是yes
top=pixels 窗口顶部的位置.仅限IE浏览器
width=pixels 窗口的宽度.最小.值为100
replace Optional.Specifies规定了装载到窗口的 URL 是在窗口的浏览历史中创建一个新条目,还是替换浏览历史中的当前条目。支持下面的值:
true - URL 替换浏览历史中的当前条目。
false - URL 在浏览历史中创建新的条目。
例如:

function open_win(){
  	window.open("http://www.baidu.com");//在浏览器新窗口中打开
}
function openwin(){
	mywindow=window.open(' ',' ','width=200,heigth=100');
	mywindow.document.write("<p>新的一个空白窗口</p>");
	mywindow.focus();
}

(4)window.location.href(url),重新定向到新页面,并刷新打开的页面,默认是get方式
不常用,我就不慢慢说明了。

  • 5
    点赞
  • 5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Xmodem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异步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串口通信。它以128字节块的形式传输数据,并使用校验过程进行错误检测。每个块传输完毕后,接收方会发送一个确认字节ACK,如果有错误则发送一个字节NAK要求重发。这样可以保证传输过程中的正确性,但效率相对较低。\[1\] Xmodem协议中使用了一些控制字符来进行传输控制,如SOH表示Xmodem数据头,STX表示K-Xmodem数据头,EOT表示发送结束,ACK表示认可响应,NAK表示不认可响应,CAN表示终止传送,CTRLZ表示填充数据包。\[1\] 传输过程中,接收方会启动传输并向发送方发送C或NAK信号,其中NAK用于启动传输,接收方发送NAK信号表示打算使用累加和校验;发送字符C表示打算使用CRC校验。\[2\] 对于传送的文件类型,如果是文本文件,接收方可以很容易识别内容,因为CTRL-Z不是通用可见字符;如果是二进制文件,接收方不会将其当作代码来执行,而是根据文件的内部结构进行处理。因此,Xmodem协议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件传输。\[3\]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通俗易懂Xmodem协议](https://blog.csdn.net/zz56z56/article/details/89415419)[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1^insert_down28v1,239^v3^insert_chatgpt"}} ] [.reference_item]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