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营的道、法、术、器

本文深入探讨了社区运营的四个核心方面:道、法、术、器。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阐述了社区运营者如何通过明确社区定位、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营机制、灵活应对变化以及运用合适的工具来有效管理社区。文章强调了社区的平等性、多样性和半失控性,并提倡正心诚意的运营之道,同时提供了关于社区运营规则、策略和工具选择的见解。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最近刚刚读完了《社区运营的艺术》,作为在开源社区领域赫赫有名的“AoC”一书,我前后花了 2 个月,总算读完了。这本书很厚,内容也非常多,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很多的思考与联想。结合我在开源社区领域,所听、所看、所经历的种种事件,希望能够写一篇总结的文章,谈谈我对社区运营这一领域的:道、法、术、器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开源社区,还包括技术社区、以及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各种社区。

实录提要:

  • 为什么不删除骂自己的帖子成为保留到现在的习惯?是有什么顾虑吗?
  • IT 社区有没有商业化运营成功的案例?
  • 在企业内部运营社区,相对开放社区,有哪些不一样?
  • 怎么不那么累的运营一个社区,通过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
  • 国内有专门探讨社区经营的线上/线下社区或活动吗?
  • 如何吸引员工上社区,同时也让老板不觉得大家在社区上不要花太多时间?
  • 企业中的社区圈子如何运营?如何做到高质量帖子?
  • 技术性质的 IT 社群,感觉这类人群中不爱发言的占多数,如何活跃气氛?

假如你来做一个社区管理员

网络时代,我们经常会泡在某个社区(甚至多个社区)里。以前经常泡的天涯、网易,现在常去的知乎、贴吧。还有几乎人人都会参与的微信、微博。以及各种各样的垂直社区。比如技术人员常去的技术社区;炒股的人去泡的股市论坛;热爱体育的人去泡体育社区;作为父母,可能还会参加育儿社区。作为一个网文书虫,可能还会加入某本小说的QQ群。如果特别热爱某种开源软件,也可能会成为某个开源社区的成员。

除了线上社区,我们还会参加一些线下的社区聚会,技术论坛之类的网友见面会。总而言之,作为某个社区的一份子,我们对于社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感性的认识。

但是,假设我们转换身份,成为某个社区的管理员:我们该如何管理一个社区呢?最直观的思考是:我喜欢什么样的社区,我讨厌什么样的社区。我认可哪种社区管理的风格,我受不了哪种社区管理员的脾气。将心比心,我们不希望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也希望将一个社区,运营成自己会喜欢的地方。

当然,仅仅是由这样简单的好恶来驱动,确实有些simple & naive了。其实,我当年也这样。1999年1月的时候,我打算竞选网易宗教信仰版的版主,然后发了一篇简单的帖子,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就打算靠这样的风格,来当版主了 :)

我对宗教的看法是宗教教义的不同只是宗教的对象不同,在本质上,这些宗教的教义是一致的。

相信宗教,但是不参加任何教派。

热爱生命,但是不放弃对于超越生命的渴望。

认同真理,但是不听信一家之言。

参加讨论,但是更要理解相反的意见。

在网易当了6年的版主之后,我的确成熟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但是,还远远没有形成完整的,对于社区运营的看法。只有一个习惯,保留到了现在:“绝对不删除骂我的帖子。”

运营一个社区,意味着什么?

在网络社区中,管理与运营,其实是两个概念。可以简单的说:管理 << 运营。要想把一个社区,变得繁荣、健康,仅仅靠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最近我刚刚读完了Jono Bacon的《社区运营的艺术(第2版)》,这本书有整整15章,超过500页的内容,厚厚的一大本,简直包罗万象,看得我累得不行。

如果简单的总结jono的这本书,我们可以说:它基本上按照一个社区发展的时间顺序,梳理了诸多相关理念与实践。

  • 确定信念(这是社区凝聚力的基础)

  • 制定规划(这是社区发展的方向)

  • 聚集人气(不断发展过程中的首要追求)

  • 衡量社区(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

  • 日常管理与事件运营技巧(包括使用工具、日常沟通、处理冲突、举办活动)

  • 其他相关话题(招聘社区经理,访谈其他社区管理者等等)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又很不够。因此我希望能够阐述一些自己的思考:

社区是一种由人群组成的社会组织,但是较之过去的众多社会组织,一个社区,尤其是本文着重希望探讨的网络社区,是一种非常不一样的社会组织。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 平等性:现代社区,最大的特点是成员的身份地位,相对平等。因为不是一个简单的上下级组织,所以简单粗暴的命令通常会行不通。因为往往不存在雇佣关系,所以一言不合人家完全可以扭头就走,对你不再理睬。

  • 多样性:较之过去的组织,现在的社区通常会包容(也必须包容)极大的多样性。因为我们几乎无法先对加入者做严格的甄别,或者搞个什么入会宣誓仪式之类,再允许他人加入。

  • 半失控性:在社区运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或者是重大机遇,或者是重大危机。平等性加上多样性,再加上管理者的选择与行为,可能偶然间促进社区高速发展,也可能导致社区突然走向衰落。

社区运营者的工作,犹如驾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最初是用来警醒统治者的,但是对于社区运营者而言,同样适用。体会水流的走势,理解水流的“意志”,是驾舟者的核心工作。

运营社区,意味着驾驶一艘无桨、无帆、无舵、无锚、航向未定的小船。运营者需要自己摸索:何为社区之桨?何为借风之帆?何为社区之舵?何为定心之锚?小船将驶向何方?

能够想明白这些,就算是理解社区运营之道了。

社区运营之道

“道”这个字,最初的含义就是行人所走的道路,后来才逐步引申出道理、言谈,甚至更加玄之又玄,道家所说的“道”。在本文里,我只打算参考“道路”这一意象,不会故弄玄虚,谈太多空洞的内容。

志同而后道合

“志同道合”是大家都知道的成语,我们谈社区运营之道,可以思考这样一种意象:因为共同的志愿,人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然后在同一条道路上,迈步向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就是指这样的情况。

虽然我们前面谈到了社区的多样性,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多样性,都必须确保一个前提:这个社区里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有最低限度的共识。

比如说:一个松散的,专门给自家猫拍照的社区。大家都喜欢给自家猫拍照,也喜欢看人家拍的猫的照片,还喜欢互相点评。这就是志同道合的基础。

对于一个偶然路过的人而言,他一旦访问了这个网站,一眼看过去全部都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猫。要么他喜欢得不得了,赶紧也给自己猫拍两张,传上去。要么他全无兴趣,转头就走。这种社区,肯定会非常成功,因为他的“个性”一目了然。

对于一个社区的运营者而言:如何定位自己的社区,如何将这一定位,清晰、准确、有力的表达出来,是一切社区运营的第一命题。

相对而言,一个开源软件社区,要确立自己的目标与定位,会比较容易。“我们希望能够开发出一个在XXXX领域的,最好用的软件”。凡是对这一领域的软件感兴趣的人,自然会考虑,这个社区是否值得加入。

正心诚意,直道而行

还是道路这个意象,人家为啥愿意和你走这一条道?如果感觉看不清楚,不知道你会带领大家走向哪里?前路弯弯,目标时隐时现。你走在前面,让大家紧紧跟上。但是一个拐弯,大家就看不到你人了。这人家就没法跟了。

社区,尤其是网络社区,最忌讳的就是暗箱操作。所有的计划,所有的目标,所有的讨论过程,所有的商讨结论,全部都应该在网络上公开。一个社区的运营,越是公开透明,越是能够赢得社区成员的信任。

坦诚与守信,也是极其重要的品质。有问题就承认问题;错了就承认做错了;公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做出的承诺尽量争取做到。能够做到以上这些的社区运营者,会让人相信:你不仅真的相信自己提出的目标,而且真的在努力追求这些目标。

有些人喜欢“权谋”、“御下”之类的手段,而且喜欢在社区里玩这一套。但是在一个公开、平等、多样化的社区里,这种手法,几乎肯定是会穿帮的。

所以,还是回到咱们的标题:正心诚意,直道而行,这才是社区运营的长久之道

社区运营之法

“法”这个字,最初的含义就是“法律”、“制度”、“礼法”,后来才引申出“方法”、“效法”之类的含义。本文主要讨论的,也是在社区中的制度、规范,这一范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最早出自《孟子》,后面还有类似的一句“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咱们现在经常将“法律”、“规矩”、“规范”之类的词,作为近义词一起理解。因为背后隐含的意象都是类似的:基于法律、规矩、规范,我们可以用来判断各种行为的对错。我们常说:“是非曲直”,这曲直二字,其实也是由规矩二字引申出来的。

在一个社区里,经常会出现需要判断是非曲直的争论,无论对事还是对人,对言论还是对行为,都需要一个公正的判断。这种判断的依据,就是规矩。

虽然上升到“法律”,似乎略嫌夸张。但是国内的很多社区之所以搞不好,实际上就是由于社区运营者,不学法、不懂法、不立法、不依法、更不会严格执法,造成的。

一个运营社区的人,如果能够学一点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意识的在社区中积累、沉淀各种相关的规范。在遇到各种情况时,自己首先能够受规矩,同时也能够样的执行规矩,这样的社区,才是靠谱的社区。

在现在的阶段,其实大多数社区并不需要从头摸索自己这个社区的法治建设。有太多成熟的社区规范,可以借鉴引进。当然,后续不断的维护、修订,同样是必须的。

无不变之法,无不敝之政

这个也是古人说过的一句话,原话是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的:“千古无不变之法,亦无不敝之政”。虽然谈的是中国在当时亟需变法维新的大命题。其实对于一个社区来说,也同样需要不断变法。

最常见的变化,是参与者数量的不断增长。最初只有几十上百人的社区,在一个邮件列表里,大家都可以随意发言。如果人数增长到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一个大邮件列表,肯定会因为太过热闹,而造成灾难。

于是,一个简单的规则就会出现:将一个大的邮件列表分为N个小的列表,大家各自分主题讨论。如果有人不懂规矩,随便乱发,轻则无人理睬,重则就会被禁言了。

同样是讨论需求,或者报告bug。如果在一个社区每天只有1~2个新增的需求或者bug,大家都会参与讨论。但是如果每天有成百上千个issue,那么如何处理这些issue,就必须有更加复杂、严格的流程。甚至审核机制,委员会制度,issue等级判断等等规则,都会逐渐出现。

再比如新成员加入,一开始自然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但是等到人真的多起来了,就得有所规范了。新成员的加入就得有个流程了。什么人能加入,是否要有推荐人,如果在XX情况下,将不予接纳等等。

还有那种原本是一个本地社区,后来走向国际化了,来了世界各地,多种族、多信仰、多种文化背景的人,那这个社区的规则,一定需要改变,否则肯定会有人感到不满,甚至产生各种新的矛盾。

总而言之,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并且不断的改良规则,使之适应当前社区的实际,是一个社区长治久安的基础。

社区运营之术

“术”这个字,最初的含义是“術,邑中道也”,也是指城邑中的道路。后来才引申出“技术”、“艺术”、“法术”、“方术”等等含义,用江湖话来说,可以称之为“局”;用现代的网络用语,可以叫做“套路”。现在人们常说:“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其实就是表达了一种:“重视运营之术,却轻视运营之道”的普遍心态。

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传统所说的江湖术,分为“惊、疲、飘、册、风、火、爵、要”八门。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上至庙堂之上,下至市井之间,皆称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世间一切行事之术,皆可称江湖术。

这江湖八大门,非常有意思,每一门都能够讲出很多道道来,为了不抄太多的书,本文中单讲一下“要门”。要门,讲究的是落魄之道(也就是要饭的意思)。据说这一门的学问也很深,时运不济时该当如何自处,又如何渡厄?近代以来,打莲花落要饭的,吃大户打秋风的,装僧尼化缘骗人的,甚至下蒙汗药的,都可算是要门中人。

要门术,还分为“善要”与“恶要”,善要的诀窍就是与人为善。一定要让施舍的人有所得,要让他们得到行善的满足感,而不是被良心强迫的受骗感。比如在地上放一个碗,里面有些零钱,不能太多,尤其大面额的不能多,否则路过的会觉得:这人搞不好比我还有钱。也不能少,更不能一个都没有,否则路过的人一看:这都没人给钱啊,搞不好就是骗子。一旦有人给钱,无论金额多少,一定要诚恳地、不厌其烦地致谢,诸如此类的讲究,都是要门的研究范畴。

如此看来,那些搞慈善公益募捐的人,在街上逢人就问,是不是献点爱心?一点收到了钱,还给人贴一个黏纸,上面一个大大的爱心Logo。这也是要门的手段。事实上,不仅仅是要门,任何一门江湖术,背后都是在研究人性,一个人的人性,一群人的人性,研究透彻了,就会演变出种种巧妙的方法出来。咱们做社区,尤其是做开源社区的,大量需要依赖他人的志愿风险,或出钱,或出力,或贡献时间来做义工,或贡献头脑来帮助完善项目。如何让这些贡献者,能够产生满足感,多多向要门的同行学习一下,相信会大有收获。

以正合,以奇胜

我们看那些营销类的书籍,通常会对各种经典案例非常感兴趣。某某公司,某某牛人,突然想到了一个特别的创意,推出之后,果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客户数量猛增,销售收入大涨。这种奇招妙计,人人想学会。但是往往就是学不像,学不好,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

最初的Hotmail,在每封邮件后附加上:PS I love you. Get your free E-mail at Hotmail。 这在早期每天带来了 3000 新用户。在 6 各月后带来了百万用户,然后再 5 周后带来了另外 1 百万用户。

类似的手法,在微信公众号里,也有类似:关注上面的,聪明的人都已经关注了,诸如此类的做法。问题在于,第一个创造这种手法的公司,是天才,后来不断跟进的模仿者,往往容易忽略一个根本问题:同样是吸引关注,同样是诱导分享,同样是吸引眼球,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会更加有效?

创意可以灵光一现,但是改进却是无穷无尽的。孙子兵法说的“以正合,以奇胜”,通常有两种解释。正是正常、根本、堂堂正正,奇是奇谋妙计,是出奇制胜。另一种认为:正是大部分,是正面主力部队,奇是偏师,是小股机动部队。其实,在我看来,这两种解释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在社区运营之中,正就是日常运营,是不断改进,是需要投入主要精力的部分。奇就是利用剩余的部分精力,发挥创意,尝试新的做法。不能单纯的依赖“奇兵”,但是也不能没有奇兵。社区的日常发展,还是靠走“正”道,但是期望有爆发式的增长,总得靠“奇”谋。

社区运营之器

“器”这个字,最初的含义是犬吠,不过后来已经完全转义为:“容器”、“器具”、“工具”了。在社区运营领域,“器”可以泛指一切辅助运营的工具、第三方服务等等。虽然在“道、法、术、器”中,排名最末,但是却并非最不重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三代开源社区的协作模式》一文中,我分析了不少开源社区用到的工具,以及工具的演进历程。如果将范围扩大到所有技术社区,甚至任一在线社区,我们同样会发现各种工具演进的过程。

从邮件列表/IRC,到BBS、Twitter、Facebook,在国内则有微博、微信这样的全年龄、全领域的平台。如果简单的谈一谈趋势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1. 移动化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网络和平台服务,其移动端的流量将超过Web端的流量,更有越来越多的,从诞生之初,就只为移动端设计的App。甚至有很多人,家里的电脑都很久没有打开了。面对这样的趋势,无论是工具的设计者还是工具的使用者,都应该仔细琢磨,在移动时代,人们更习惯怎样的交流?如果能够在手机上获取社区的信息,怎样才是最舒服的展示形式?屏幕虽小,可以做的文章却很大,值得多加投入。

  2. 工具平台化:以微信为例,现在在微信里拉一个群,很容易。除了500人的上限以外,实在是非常方便。但是另一方面,微信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平台,而且还是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的核心产品。要借助这样的平台,运营自己的社区,其实还是有不少顾虑的。

  3. 缺乏数据化运营工具:当然,数据化运营这一趋势,也才兴起没多久。相关的工具,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现在已经有一些,但是都还远远不够好,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运营人员自己从原始分析得到想要的结论。当然,随时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及时考虑选用成熟专业的工具服务。毕竟大多数社区的运营者,都不会有太多的精力,自己搞定这一切。

推荐阅读:《社群数据化:你运营的社群是好社群吗?

以人御器,非器御人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警惕,不能成为工具的奴隶。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很容易迷失在工具的使用细节过程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明明我们想要写一篇文章,结果在Word里,各种调整格式,调整排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恰恰忘记了,写出好的文章,才是应该首先追求的事情。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通过借助微信群新建了一个小社区。随着人越来越多,我们发现讨论的线索太乱了。于是,有人提议换一个聊天工具,也有人提议搞一个微信群历史消息收集工具,还有人提议分成N个群,不同的话题在不同的群里聊。还有人建议,干脆咱们不用群了,还是开个贴吧怎么样?于是,为了争论这个问题,大家又花了更多的时间,选择、比较甚至争吵。结果忘记了,社区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决定选哪个聊天工具。

再举个例子,很多有追求的社区,会给自己设定某些KPI(一般企业自建社区会有这种想法)。其中有一组KPI是发帖的关注度、转发数和评论数。于是,为了追求数据好看,管理员精心编辑了文章的标题,用心组织了文章的语言,再专门去找了水军来顶帖、转发。KPI当然好看了,但是这样的社区,真的火了吗?

总之,回归到社区运营的根本追求,反复确认自己的初心,时刻惊醒自己是否已经偏离了社区之道。这就是“以人御器”的根本心法。

总结

这篇文章又写了好长,但是真要想把社区运营的“道法术器”讲透彻,一篇文章又是远远不够的。这里也只能以偏概全,聊聊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了。


本文首发于GitChat,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需与GitChat联系。

阅读全文: http://gitbook.cn/gitchat/activity/597fe5a8ceba8d79d8539f2d

您还可以下载 CSDN 旗下精品原创内容社区 GitChat App ,阅读更多 GitChat 专享技术内容哦。

FtooAtPSkEJwnW-9xkCLqSTRpBKX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