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iv400+glibc-2.23编译

使用hisi编译,glibc库    笔记记录。



./configure  时不使用--with-headers 选项的处理方式,

:这时候编译glibc时默认寻找,宿主机include/  路径及usr/asm/include/下asm等路径下头文件。

首先从gnu官网下载最新版的glibc,地址http://www.gnu.org/software/libc/ 

$tar xvf glibc-2.23.tar.bz

$cd glibc-2.23

$./configure --prefix=/user1/yueyc/hisi-glibc-2.23 --host=arm-linux --enable-add-on=nptl CC=arm-hisiv400-linux-gcc CXX=arm-hisiv400-linux-g++


报错:configure: error: you must configure in a separate build directory提示错误,需要在独立的build目录下,进行configure 。在一个新的路径下 从新.configure 即可


$./glibc-2.23/configure --prefix=/user1/yueyc/hisi-glibc-2.23 --host=arm-linux --enable-add-on=nptl CC=arm-hisiv400-linux-gcc CXX=arm-hisiv400-linux-g++


configure通过,make通过 ;makeinstall 通过;



./configure  时使用--with-headers 选项的处理方式,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版本内核的头文件进行glibc的交叉编译


宿主机:cetos5.4  linux2.6.18





目标机:hisi3536 + linux3.10.y

.


制作库的文件路径架构

glibc-2.23的源码路径 : usr/xxx/glibc2.23/build/glibc-2.23 /SourceDir

glibc-2.23的配置路径:  usr/xxx/glibc2.23/ /ConfigDir

glibc-2.23的安装路径:  usr/xxx/glib2.23_install/ /InstallDir

linux3.10.y源码路径:    usr/xxx/kernel_3536/ /KernelDir


1.进入linux3.10.y 源码路径执行,头文件安装指令,将头文件安装到glibc的预安装目录下,等待make glibc时使用。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hisiv400-linux- INSTALL_HDR_PATH=/usr/xxx/glib2.23_install/ headers_install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gcc INSTALL_HDR_PATH=$InstallDir headers_install

usr/xxx/glib2.23_install/下会生成include文件夹及下属文件。


2、进入usr/xxx/glibc2.23/路径下,进行./configure 配置

./glibc-2.23/configure --prefix=/usr/xxx/glibc2.23_install --host=arm-linux --enable-add-ons --with-headers=/usr/xxx/glibc2.23_install/include CC=arm-hisiv400-linux-gcc CXX=arm-hisiv400-linux-g++


3.configure 通过,make通过,make install 通过。



刚开始的时候把--with-headers=usr/xxx/kernel_3536/inlclude ,将头文件依赖直接指到了kernel源码的include路径上,configure通过后make时会报错:

if test -r /mnt/LFS/build/glibc-2.12.1-BUILD/csu/abi-tag.h.new; then
mv -f /mnt/LFS/build/glibc-2.12.1-BUILD/csu/abi-tag.h.new
/mnt/LFS/build/glibc-2.12.1-BUILD/csu/abi-tag.h; \
else echo >&2 'This configuration not matched in ../abi-tags'; exit 1; fi
mv -f /mnt/LFS/build/glibc-2.12.1-BUILD/csu/version-info.hT
/mnt/LFS/build/glibc-2.12.1-BUILD/csu/version-info.h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mnt/LFS/build/glibc-2.12.1/csu'
make[1]: *** [csu/subdir_lib] Error 2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mnt/LFS/build/glibc-2.12.1'
make: *** [all] Error 2


会有很多文件缺失的错误。被老外不少馊主意比如说cp -r arch/arm/include include之类的小坑了一下。
sysdeps/unix/sysv/linux/sys/syscall.h:25:24: fatal error:
asm/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compilation terminated.




感谢:http://hezhao2000.blog.163.com/blog/static/1224363672012101253110848/     在路上。。。








关于:--enable-add-on=nptl 选项 说明:http://blog.csdn.net/guosha/article/details/2960186

 POSIX Thread Library (NPTL)使Linux内核可以非常有效的运行使用POSIX线程标准写的程序。

这里有一个测试数据,在32位机下,NPTL成功启动100000个线程只用了2秒,而不使用NPTL将需要大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

历史


在内核2.6以前的调度实体都是进程,内核并没有真正支持线程。它是能过一个系统调用clone()来实现的,这个调用创建了一份调用进程的拷贝,跟fork()不同的是,这份进程拷贝完全共享了调用进程的地址空间。LinuxThread就是通过这个系统调用来提供线程在内核级的支持的(许多以前的线程实现都完全是在用户态,内核根本不知道线程的存在)。非常不幸的是,这种方法有相当多的地方没有遵循POSIX标准,特别是在信号处理,调度,进程间通信原语等方面。

很显然,为了改进LinuxThread必须得到内核的支持,并且需要重写线程库。为了实现这个需求,开始有两个相互竞争的项目:IBM启动的NGTP(Next Generation POSIX Threads)项目,以及Redhat公司的NPTL。在2003年的年中,IBM放弃了NGTP,也就是大约那时,Redhat发布了最初的NPTL。

NPTL最开始在redhat linux 9里发布,现在从RHEL3起内核2.6起都支持NPTL,并且完全成了GNU C库的一部分。

 

设计

 

NPTL使用了跟LinuxThread相同的办法,在内核里面线程仍然被当作是一个进程,并且仍然使用了clone()系统调用(在NPTL库里调用)。但是,NPTL需要内核级的特殊支持来实现,比如需要挂起然后再唤醒线程的线程同步原语futex.

NPTL也是一个1*1的线程库,就是说,当你使用pthread_create()调用创建一个线程后,在内核里就相应创建了一个调度实体,在linux里就是一个新进程,这个方法最大可能的简化了线程的实现。

除NPTL的1*1模型外还有一个m*n模型,通常这种模型的用户线程数会比内核的调度实体多。在这种实现里,线程库本身必须去处理可能存在的调度,这样在线程库内部的上下文切换通常都会相当的快,因为它避免了系统调用转到内核态。然而这种模型增加了线程实现的复杂性,并可能出现诸如优先级反转的问题,此外,用户态的调度如何跟内核态的调度进行协调也是很难让人满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