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可靠的 ZooKeeper 服务,用户应该在一个集群上部署 ZooKeeper 。只要集群上大多数的ZooKeeper 服务启动了,那么总的 ZooKeeper 服务将是可用的。另外,最好使用奇数台机器。 如果 zookeeper拥有 5 台机器,那么它就能处理 2 台机器的故障了。
之后的操作和单机模式的安装类似,我们同样需要对 JAVA 环境进行设置,下载最新的 ZooKeeper 稳定版本并配置相应的环境变量。不同之处在于每台机器上 conf/zoo.cfg 配置文件的参数设置,参考下面的配置:
tickTime=2000
dataDir=/var/zookeeper/
clientPort=2181
initLimit=5
syncLimit=2
server.1=zoo1:2888:3888
server.2=zoo2:2888:3888
server.3=zoo3:2888:3888
“ server.id=host:port:port. ”指示了不同的 ZooKeeper 服务器的自身标识,作为集群的一部分的机器应该知道 ensemble 中的其它机器。用户可以从“ server.id=host:port:port. ”中读取相关的信息。 在服务器的 data( dataDir 参数所指定的目录)目录下创建一个文件名为 myid 的文件,这个文件中仅含有一行的内容,指定的是自身的 id 值。比如,服务器“ 1 ”应该在 myid 文件中写入“ 1 ”。这个 id 值必须是 ensemble 中唯一的,且大小在 1 到 255 之间。这一行配置中,第一个端口( port )是从( follower )机器连接到主( leader )机器的端口,第二个端口是用来进行 leader 选举的端口。在这个例子中,每台机器使用三个端口,分别是: clientPort ,2181 ; port , 2888 ; port , 3888 。
注意这种情况应该布置在不同的机器上面
我们在拥有三台机器的 Hadoop 集群上测试使用 ZooKeeper 服务,下面代码清单 B 是我们根据自身情况所设置的 ZooKeeper 配置文档:
代码清单 B : zoo.cfg
# The number of milliseconds of each tick
tickTime=2000
# The number of ticks that the initial
# synchronization phase can take
initLimit=10
# The number of ticks that can pass between
# sending a request and getting an acknowledgement
syncLimit=5
# the directory where the snapshot is stored.
dataDir=/root/hadoop-0.20.2/zookeeper-3.3.1/snapshot/d1
# the port at which the clients will connect
clientPort=2181
server.1=IP1:2887:3887
server.2=IP2:2888:3888
server.3=IP3:2889:3889
清单中的 IP 分别对应的配置分布式 ZooKeeper 的 IP 地址。当然,也可以通过机器名访问 zookeeper ,但是需要在ubuntu 的 hosts 环境中进行设置。读者可以查阅 Ubuntu 以及 Linux 的相关资料进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