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躺赢的日子恐怕快要结束了。
在不远的未来,他们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共同面临一个劲敌,那就是央行要发行的 数字货币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什么,央行也要发币?发币让全民来炒币吗?
肯定不是。
央行的数字货币跟比特币以及数字货币交易所里交易的传销币是有本质的不同的,跟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也不一样。简单说,央行数字货币就是人民币电子版。央行花巨大精力去研发DC/EP最关键的原因是要弥补现有货币存在的种种缺陷。现有货币有哪些缺陷呢?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高成本。在生产、运输、储存、防伪等环节都要投入耗费巨大;
二是“弱可追踪性”。现有货币,一旦进入流通,很难进行追踪;
三是“同质性”。央行货币政策只能进行总量控制,很难让货币政策与供给建立明确关系。
四是“实时性”。指传统货币的交易和支付都是实时进行的。导致后果是,央行只能在交易的实时对货币进行控制,一旦供给过程结束,央行就失去了控制力。
以上缺陷,法定数字货币都能够有效地克服,而这正是央行大力研发DC/EP的初心。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应对传统货币缺陷这些根本性的动因外,央行选择在现阶段加快DC/EP的测试其实也用意颇深。
一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比特币、Libra等数字货币纷纷出现,这多少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而DC/EP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应对这一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