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压缩标准简史:从1929到2020

 

多年以来,人们设计出许多不同的算法来压缩视频。视频压缩虽然听起来是一个很现代的词,但其实它从模拟视频开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本篇文章中,我会向大家一一介绍视频压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才有了今天的视频压缩。从过去到现在,各类视频压缩方法由最初的概念最终演化成现今的标准。很多压缩标准今天还在使用,人们也一直在继续开发和完善新的标准。

 

1929:首次出现帧间压缩

 

帧间压缩是指仅保留一张关键图像,以及后面帧与此图像之间的差异,这张关键图像被称为关键帧(Keyframe)。令人惊讶的是,关于帧间压缩的讨论可以追溯到1929年。英国的R.D. Kell提出将帧间压缩用于模拟视频,这一概念随后便延续下来并应用在今天的数字视频上。

 

1952: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下一个视频压缩的里程碑事件发生在1952年。贝尔实验室的B.M. Oliver C.W. Harrison提出可以在视频编码中使用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在此之前,DPCM一直被用于音频(今天依然如此)。DPCM技术是指你可以从图像中采样,并据此推测未来的样本值。因为可以通过推测准确地重建图像,所以不需要存储太多图像数据。

 

1959:使用时间压缩的帧间预测编码

 

1959年,使用时间压缩的预测性帧间视频编码第一次被提出。时间压缩是指在一段视频中选择一组间隔的关键帧,只对这些关键帧的变化进行编码。作为其他帧的参考点,关键帧是唯一被记录下来的帧。这一概念由日本广播公司(NHK)的研究人员Y. Taki、M. Hatori和S. Tanaka提出。

 

1967:行程长度编码

行程长度编码(Run-length encoding,RLE)是指将连续出现的同一个数据值存储为单一值和出现次数,如输入数据流“AAABBCCCC”,输出的是连续数据值的计数序列“3A2B4C”。之后你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准确地重建同一张图像!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A.H. Robinson C. Cherry提出这一概念,最初用于降低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带宽。今天,行程长度编码仍在数字视频中使用。

 

20世纪70年代:早期数字视频算法

数字视频在70年代出现。发送视频时使用了和电信相同的技术——PCM(脉冲编码调制)。是不是有些眼熟?PCM就来自上文提到的DPCM。PCM以数字形式表示采样的模拟信号。它最初是音频标准,在70 年代被用来压缩数字视频。虽然可以传输视频,但它需要大码率且传输效率较低。

 

1972:数字视频的首次压缩

 

Nasir Ahmed,印裔美国电气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