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从DBMS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对数据的三级抽象级别):
- 内模式
- 模式
- 外模式
这是DBMS内部的系统结构。
从数据库最终用户看,数据库系统结构分为:
- 单用户结构;
- 主从式结构;
- 分布式结构;
- 客户/服务器;
- 浏览器 / 应用服务器 / 数据库服务器 多层结构等
这是数据库系统的外部体系结构。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 型:指对某一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如:纪录型:(学号,姓名,性别) - 值:指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如:记录值:(2969,王二狗,男) - 模式:是数据库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如:学生选课数据库模式。 - 实例: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如:某一年学生选课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图:
模式
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反映的是数据库系统整体结构。
特点:
-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地位)。
- 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
- 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模式的定义:
-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
- 数据之间的联系
- 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
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到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逻辑表示。设计外模式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应用的扩展性。
地位:
- 介于模式与应用之间;
- 模式与外模式的关系:一对多;
- 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反映了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看待数据的方式、对数据的保密要求。
- 对模式中统一数据,在外模式中的结构、类型、长度、保密级别等都可以不用。
- 外模式与应用的关系:一对多;
- 同一个外模式可以为多个应用使用,但是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
内模式
内模式也称为储存模式,是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储存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记录的存储方式、索引的组织方式、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数据是否加密、数据存储记录结构的规定)。
特点:
-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 DBMS提供内模式描述语言(内模式DDL、存储模式DDL)。
三级结构的优点
- 保证数据的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分开,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外模式、模式分开,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 简化了用户接口
- 有利于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冗余
- 利于数据的安全保密
数据库系统两层映像系统结构
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二级映像在DBMS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
- 外模式 / 模式映像
- 模式 / 内模式映像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硬件平台及数据库、软件、人员
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对硬件资源的要求:
- 足够大的内存
操作系统、DBMS的核心模块、数据缓冲区、应用程序 - 足够大的外存
数据库、数据备份 - 较高的通道能力,提高数据传送率
软件
- DBMS
- 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
- 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
- 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
- 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人员
- 数据库管理员
- 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
- 应用程序员
-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