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不是扣钱打分,而是帮员工成长

很多管理者一提到绩效管理,第一反应就是打分、扣钱、挑毛病。员工更是谈考核色变,觉得这是公司用来挑刺的工具。但现实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不是惩罚,而是让员工在挑战中成长,让团队在反馈中进化
如果把绩效管理做成秋后算账,只会让员工抵触、团队内耗;但如果用对方法,它能成为点燃员工动力的引擎,甚至让优秀人才主动突破能力边界。面对绩效管理,管理者需要守住一个核心逻辑:用发展视角替代评判视角,用支持体系替代考核工具。它应是一场关于人的发展的系统性设计 —它不是用数字给员工称重,而是搭建舞台让员工生长

作为管理者,你是不是也在重复这些操作?定目标时拍脑袋分解 KPI,过程中很少过问,月底按结果打分排名,最后把绩效表甩给 HR 算奖金。但这样的绩效管理,早就偏离了轨道:

01.绩效沦为”鸡肋“?

这三个管理误区正在拖垮你的团队

1.把打分表当管理系统:你做的是“绩效评估”,不是“绩效管理”

你以为填完表格、打完分就是绩效管理?错了!

真正的绩效管理是目标设定 - 过程辅导 - 反馈改进的完整闭环

想想看:你有没有在定目标时,和员工聊过这个目标能让你提升什么能力?有没有在他卡壳时,帮他分析过缺什么资源、需要什么支持?还是说,你只是把公司的大目标拆成小数字,让员工自己想办法?

这就像你学做一道新菜(完成工作目标),传统绩效只等菜上桌后说咸了,卖相差(只看结果打分),却从不问你切菜时刀工要不要调整?火候控制有没有卡住?(缺乏过程辅导)。

真正的做饭式管理,是妈妈在你备菜时说:切丝要均匀,这样炒出来口感好,正好练你的耐心(目标与成长挂钩);

看你手忙脚乱时递过漏勺:豆腐焯水用这个,能减少破碎(过程中给具体支持);

吃完后说:你发现的提前腌制肉类更入味可以记下来,下次试试其他做法(反馈中沉淀经验)。

划重点当绩效变成单纯的评分工具,员工只会觉得你在盯着我犯错,而不是你在帮我成长

2.唯结果论的陷阱:员工为了达标,会如何走捷径?

唯结果论的本质,是把绩效管理变成了指标冲刺赛—— 管理者只盯着 KPI 数字是否达标,却看不见达标的过程中,员工是在练真功还是在走捷径。

你定了个硬指标:这个季度必须拿下 30 个新客户。结果呢?销售为了达标,给客户承诺不合理的优惠,甚至虚构订单;客服为了满意度,对客户的真实问题敷衍了事;研发为了进度,跳过必要的测试环节。

这些表面达标的背后,是团队隐性能力的流失 —— 员工会想:反正你只看结果,我干嘛费力做好过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